人文教育渗透化学教育论文(合集12篇)-九游会网址j9

2023-10-26 08:50:12 化学教学论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人文教育渗透化学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感谢网友“路路通”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与“人文教育渗透化学教育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人文教育渗透化学教育论文

人文教育渗透化学教育论文

一、中学化学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习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还能深入分析问题,了解问题本质,培养自己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面获得发展。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互评,让学生在发现别人问题及优点的同时审视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学习他人,提升自己。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渗透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更要“体验”人文精神。这要求教师能关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更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去体验化学中的人文精神,而并非教师将人文精神强加于学生身上。

二、中学化学教育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

(一)课堂教育渗透策略

课堂教育是中学化学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育渗透化学教学,才能持之以恒。因此,化学教师首先应以化学知识为基础,讲解化学知识时穿插人文知识,培养学生人文意识。例如在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师可结合化学家探究真理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索道路的曲折与艰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坚定学生意志。再如结合化学史实,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其次,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以化学科学方法为主导,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从而体验人文精神。

例如“臭氧”章节的教学,教师在讲解臭氧分子的组成和性质后,再对文章进行适当延伸,渗透人文教育,树立人文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臭氧与地球环境以及地球生命的关系。树立目标后,教师将人文教育目标细化成若干个探究学习问题,如人类发现臭氧空洞的历史、臭氧空洞的形成、臭氧与健康等,再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负责解答一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再总结收集的材料,然后在课堂中教师及其他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负责“臭氧与健康”问题的小组,该小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采用拟人手段介绍臭氧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学生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正确认识到臭氧的利与弊,并懂得如果正确利用氧气,发挥臭氧的积极作用,保护臭氧层不受破坏。而这种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资源的方式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体验,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管理、领导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课外化学教育活动渗透策略

一是组织学生参与讲座,接受有深度的思想熏陶,感受化学学科的人文意义。通过专家讲座,可让学生对专家的学术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还能通过案例介绍让学生吸取化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达到警示学生的作用。通过组织举办专题讲座,将学生关注的目标引向关怀社会和人生,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并加强对化学的人文情感。二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学习化学的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答题的能力,而是将化学知识用于生活,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学习化学知识后还要让学生能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原电池”后,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调查电池的性能及对环境的污染,还可调查学生水污染治理情况。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丰富学生阅历,增强学生见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中学化学教育渗透人文教育是社会发展及化学学科本质的内容在要求,中学教师必须重视人文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探究意识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及能力,注重对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及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篇2: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化学学科的诸多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追求人生美好境界,追求自我价值完善;推崇感性和情感,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影响,中学化学教学一直是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由于教学目标的偏颇,中学化学教学很少涉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淡化了人文教育,具体地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逻辑、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编排,忽略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就业等化学素质的需要,也严重地忽视了化学在技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掌握化学知识、解题技能的理性思维训练,忽视了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和需求;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划一化,忽视学生谋求个性解放和创造力的培养。虽然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色彩斑斓的化学世界里,但对身边最基本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和自然问题的基本原理却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强调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就是要求化学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自然环境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将化学教学着眼于现在与未来,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综合化趋势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确立人文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当前社会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有益尝试

1.充分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学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化学与交通、通讯、能源、材料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化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教学中,我们也要毫不回避地向学生说明,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让学生理解这些总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化学本身造成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靠化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2.发挥化学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化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3.结合化学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正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方法、好途径。在比较复杂的化学问题中,常常把一些次要的因素忽略,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来研究问题,即建立理想化模型。这样的方法就是体现了“矛盾论”思想,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许多矛盾,其起领导和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此外,在化学学解题方法中,如隔离法、对称法、转换法等,都反映了辩证法的许多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生活态度,非常有帮助。

4.揭示化学规律的和谐统一,实施审美教学

实施化学审美教学,就是要结合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向学生展示化学教材的结构美、化学方法的应用美、化学规律的内存美。通过揭示化学学的“真”与“美”,使广大中学生提高境界、和谐关系、陶冶心灵、开发智能、活泼气氛、增强情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总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在这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除了对科学、经济、物质的追求外,还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不仅是科学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篇3: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探究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探究论文

一、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提高中学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

教师对学生不仅有着传授知识的责任,还承担着为学生指导人生方向的责任,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教师的脚步,在潜移默化受到教师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需要以自身为表率。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需要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以人文教育为教学中心点,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优点,并将自身的人文素质和课堂中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风格,并不断对其进行更新,让教学灵活多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气质和人格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教育要比知识教育更加深远,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经历备课到课堂讲授多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以实际课本为约束,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知识的讲授进行灵活的调节和变通,让课堂知识不仅能够以学科角度进行解读,还能够让学生从历史角度、文化角度以及哲学角度对其本质进行深刻的认识,让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人文教育特性。在课堂授课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文化教育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以此营造课堂的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金额热替身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章阅读、语言运用等能力。

(二)营造校园人文素质环境背景。

校园环境的建设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极为重要,校园环境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校园环境所涵盖的特质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人格。营造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广播、海报、校报等方式实现人文教育的校园环境渗透,能够让学生不断接受人文教育的影响,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背景,还可以在班级中布置人文教育相关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进入教室时感受到浓厚的人文色彩,进而加强其人文教育的熏陶。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以教书育人为任务,并为其所制约,需要以此为责任,并学会用情感来教育学生,建立一个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的人文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来说有一种威严、不易亲近之感,因此教师需要主动在教学中亲近学生,并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感化送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放开心扉接受教师的人文精神植入。

(三)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应用大量人文教育思想。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人文教育思想。比如在课前为学生讲解一个成语故事会着语言故事,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其自行体会其中都涵盖的人文精神。经常对学生教书一些文化名人的事迹,提高其民族自豪感,并让其积累名言警句,以提高自身的让文化修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讲述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讲解一些经典文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并要求对文章的哲学意义进行分析和品味。在课堂原有的阅读基础上,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互相交流读后感,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结束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品味越来越高,但对精神世界的改造却越来越不重视,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观念,对新一代青少年健康身心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歪曲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输入人文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肩负起民族发展的重任。

篇4:化学教学应渗透环保教育论文

化学教学应渗透环保教育论文

环境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环境教育,体现“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的原则,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是教育为本战略思想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同环境科学的结合点多、相容性大,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不但能增强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环保教育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初中化学课本介绍了我国淡水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127位,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严重不均,让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讲氢气的性质时,让学生认识到氢气是一种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分析至今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鼓励学生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将来攻破这些技术难关,为人类研发出更好更多的`新能源。

中学化学教材中某些环保教育内容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结合二氧化碳的产生讲述“温室效应”;结合钢铁的冶炼讲述“发展生产与环境污染”,这些知识充满着“从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各种垃圾和污染正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努力掌握知识,预防和消除污染,树立起治理好环境的信心,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教师在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保护环境高尚,破坏、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风尚。

2.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水”这一节课时,老师往往觉得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可讲,学生也感到枯燥无味。将环境知识渗透进去以后,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讲“甲烷”时,让学生了解到甲烷俗称沼气,是由农业废弃物经发酵产生的,建沼气池不但为农民提供了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还可避免因焚烧秸杆而污染空气,使学生感到知识就是资源,知识就是财富。

3.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环境污染物,象含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的教学与相关的环境知识结合,就可获得环境污染的监测方法,管理手段等知识。结合二氧化碳的学习,分析酸雨的成因、危害,学会其治理方法。结合中和反应的学习,学会酸性或碱性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等等。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

1.立足教材,结合实际,渗透环保教育

要完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任务,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要熟悉化学学科知识和环境科学知识的“结合部”、“结合点”,牢牢抓住这些“结合部”、“结合点”,通过每章每节化学知识的传授,恰如其分地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在讲授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课时,带领学生充分认识水的重要性之后,及时指出水资源是有限的,水的污染带有普遍性。通过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2)在实验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实验技能的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某些污染物的测试原理及治理方法。如在学习有毒药品的取用,有毒气体尾气的吸收,易造成污染的实验的改进等内容时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在习题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化学知识的应用中渗透环保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激发环保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延续、扩展和补充,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结合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实际的生产流程,其中对废水、废渣、废料的处理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工厂中对“三废”的处理实质上就是保护环境。通过学生参观,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组织学生实地考查。让学生独立分析水的质量、土壤的成分。如,测定河水、土壤溶液的酸碱度、查找污染原因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用心分析,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

(3)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本地区的污染问题。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知识讲座,补充有关环保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和环境保护的兴趣。如在校内黑板报开辟专栏,介绍“臭氧空调”、二氧化碳引发“温室效应”等,还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大街上去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为减少或消除污染贡献一份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型社会的今天,环境污染影响到每们公民的生存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全民族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化学教师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化学教学应成为宣传、学习环保知识的前沿阵地。

篇5:化学教育中渗透环保知识论文

化学教育中渗透环保知识论文

摘要:人类与自然环境彼此利用、依存,然而在给当今社会化学工业的发展污染了人类的环境,阻碍了人类健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提升学生对于环保的教育,结合化学的实验对于环保知识进行渗透教育。

关键词:环保教育;化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人类和环境彼此依存,在当今社会物质我发展的现在,能源结构不断发展,废弃污水的排放都具有污染环境的效果,这样不仅对于环境有危害,也阻碍了工业的发展,因此在教育工作得过程,尤其是化学教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思想知识,只有在教育中注重保护环境,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注重保护环境,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思维,科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社会的情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化学学科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化学教学知识与环保知识理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基础的教学知识为基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因素融合化学知识于生活中,充分利用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其科学素养,虽然化学知识可能有些枯燥,但是我们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以现行的教材为载体,加强化学的教学。虽然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尤其是应用渗透教学法,使学生有意识的.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增强学生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首先把握好知识,将知识和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结合教育知识进行备课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的进行。

一、结合化学教学,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包含众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及防治、温室效应、酸雨,白色污染、臭氧层空洞、室内装修污染等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在教学中要介绍物质的性质以及危害,讲述物质危害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教学中强调污染以及防止污染得重要性。关于温室效应等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运用学生获得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是地球升温,导致冰川融化等,对于目前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其恶劣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温室效应的方法,人类应该控制战争,控制固体废物燃烧等,加强环保意识,增加植树造林,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化学实验教学,通过检测环保知识的教育实验,例如检测雨水的ph值、测定水中的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实验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及认识能力。例如:“对某些有有毒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这样做,一方面是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而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学生对做实验一般都很有兴趣,但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试剂用量却并不明确。如在检验so42-离子的实验中,学生认为加的试剂量越大效果就越明显,故一次加入很多bacl2溶液,我向学生讲解:“氯化钡溶液是一种有毒物质,水体中含钡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l,过量的bacl2溶液转入废液,倒入地下会造成水质和土壤污染,而baso4溶解度很小,只要少量的so42-和ba2 就可观察到不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样既节约试剂达到了实验效果,又净化了环境。这样在教学实验中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及保护环境,又可以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开始践行环境的保护。

三、密切联系实际,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教师应及时搜集化学环境保护有关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并将这些资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去,比如每天的空气质量日报、水泥厂和石灰厂排放的烟尘、造纸厂和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汽车排放的尾气等。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加强锻炼学生的自主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与教学有关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知识学习中,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环境保护要落实在行动上

进行环境保护中不止要进行纸面上的教育,应该注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实际中应用这些教学方式方法。要让每位学生都可以从自我做起,增加基础化学知识对于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充分利用能源、节水、节电、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废弃物污染、防止旧电池的污染、防止室内空气污染、不用破坏臭氧层的喷发胶、分类处理垃圾等等”。只要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环境状况就会发生改变。

五、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十分注意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环境和气氛,让每位参与者真正动起来——不仅是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奠定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提升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是我国的目前非常重要的行动,加强环保知识更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基本理念,贯彻执行这种教学理念,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为了孩子,为了学生要努力肩负起作为一个教育者的重要使命,将化学中的环保教学知识贯彻实行。

【参考文献】

[1]胡明星,宿辉.绿色化学理念在高等化学教育中的融入[j].黑龙江高教研究,(07).

[2]赵晨旭.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08).

[3]王月辉,张尊举,王红蕾.绿色化学理念在大学化学教育中渗透[j].才智,(15).

[4]茹婷婷.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01).

[5]唐建生.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03).

[6]田大惠.绿色化学理念在大学化学教育中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7]冯辉霞,郭静威,王毅,雒和明,张德懿,李思良.绿色化学教育与大学化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

作者:杨凯暄赫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篇6:化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论文

化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论文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挖掘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例如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除了要挖掘化学教材中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会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介绍拉瓦锡,道尔顿,阿佛加德罗的化学史实外,还要适时补充侯德榜等中国化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

2、保护学生天性,客观进行评价。

我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以充分地肯定,肯定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希望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进步!我只希望人人进步,不求人人高分!我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的认识每一位学生,因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这一科任课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这一学科。

3、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化学问题,每个成员代表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并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穿课堂,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形成轻松自信的心境和创造的热情。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丰富多彩的实验素材,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热爱化学学科。如在讲“燃烧”时,做白磷的自燃实验,教师把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将此溶液倒在滤纸上,用镊子夹住滤纸在空气中扇动几下,滤纸就着火;而无此溶液的滤纸就不会自燃。学生便对此产生强烈的兴趣,要求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此时,教师讲解白磷是一种着火点低(40℃),易燃的物质,学生知识掌握牢固,尝到成功的满足,学习兴趣大增。

化学实验本身是有魅力的`,学生都想动手做实验.但是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如实验做不成功,或是害怕实验的危险,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就不愿做实验,甚至不敢进实验室.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光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喜爱化学学科。

三、重视课后的心理辅导

课后心理辅导是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一时无法在课堂中消除时,教师应及时地在课后予以化解.我经常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及时与学生交流.如对于有创意的解答,教师应予以肯定和鼓舞。我在其作业本上注上一个“妙”字,大大激发了该学生在以后的解答中有更多的创新。对于有错误的,教师不要一味地打“×”。因为学生一般不愿看到“×”,教师应给他找出出错的关键,并打上“?”或旁边注上启示以利其心理的接受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自卑倾向的学生经常写上:“你最近已有进步,加油!相信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尊重他们,如有学生在作业本上对我说:“老师,我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但我也想学好,我希望老师能帮助我!”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给她回话:“别着急,你成绩不好是因为你过去没学好,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你能取得进步!”这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反馈信息中,表明老师的话给他们很大信心的占80%,特别是对学习求助无能者更有帮助。

四、让现代教育手段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工具

未来教育过程将会有巨大的变化.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将大大扩展教学方法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地理教育上的应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并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运用,还会更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篇7: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摘要: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增加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推行环境教育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环境教育的准备不充足,需要得到各科教师的协作;学生的环保意识太淡薄。因此,应从提高高职化学环境教育理念入手,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以及课外拓展三个方面,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推动高职化学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化学;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增加环境教育势在必行。渗透环境教育,是高职化学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8: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教育得到了国家多个部门的倡议,当前人们生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在我国高职化学教学中推行环境教育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环境教育的准备不充足,需要得到各科教师的协作。环境教育的顺利进行需要化学教师做好充足的学习准备,将保护知识与化学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个工作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多教学活动需要资金的支撑,但是资金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同时环境教育不是单单化学教师应当注重的教学研究,它是一个全民化的问题,需要得到各科教师的通力合作,然而很多教师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学生的环保意识太淡薄。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太过于功利,就是一心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在很多学校根本没有涉及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职业院校设置的专业更多地都是面向社会需求所设,大多都是培养技能性的,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专业,导致学生的环保意识很淡薄。未来社会需要依靠有素质的人才来建设,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更是应继续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必须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篇9: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保护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它应当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从学生时代就渗透环境教育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调节高职化学课堂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相比其他学科的学习,化学是很晦涩难懂的课程,很多学生都对化学学习敬而远之。教师如果一味地教授化学基础知识,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但是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会产生一些兴趣。而且环境问题是学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会更有兴趣去了解和学习,学生的积极反应也会让化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带领他们融入到化学学习中。其次,强调了环保意识的重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教育的逐渐渗透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开始注意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促进社会更加文明地发展。环境保护需要学生一点一滴地做起,比如生活中的节能节水,在实施环境教育后,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关闭教室的灯,洗手时注意节水等等。环境教育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懂得自己的使命所在,将环保行动坚持到底。最后,全面扩展学生的知识网,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环境教育的渗透教学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是很广泛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其他文化知识,对学生知识网的拓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高职教育要培养综合性的技能人才,除了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充实学生的学识和见识。学生了解和掌握全面的知识也能帮助他们打开交际圈,参与到学校的社团中,同其他学生一起相互学习和交流。

篇10: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3.1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化学内容中蕴含的环境教育知识还是很多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教学研究,将环境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准确掌握两者的结合点是成功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化学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环保意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化学中有很多的溶液,有些溶液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被污染的短视频。像平时家庭中使用的含磷的溶液,就是重要的水污染源,赤潮就是水体被污染的现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环保措施,不给学生做出错误的示范。但是常规实验中产生一些污染气体、液体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就要进行实验的.创新教学,尽量避免有毒和有害物体、气体和液体的排放,还可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化学技能。教师可以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绿色实验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在动手操作中注意对污染源的有效处理,逐渐增强环境保护的思想。

3.2化学作业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学生在课下进行习题练习时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途径,教师要有意地安排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习题作业。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化学练习题册对环境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还不全面,那么教师就要做好课下的资源搜索,给学生的学习做好补充和安排。比如,在课上学习了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如何能够更好地避免白色污染的产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课业思考题。学生通过对白色污染的产生过程的了解,就应当找到避免产生的方法,或者不可避免时又该如何优化处理。在课下,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多交流,多去搜集有用的资料,这个过程也是在不断扩充学生知识面的过程,并且会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增强合理利用资源的环保意识,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安全卫士。

3.3化学课堂外的环境教育渗透

化学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用真实的环境污染现象给学生做环境教育教学,让他们体会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从而自觉增强环保意识。首先,有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教授讲座,让专业的人士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来证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多参加环保讲座有助于他们学到更多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网,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联系学校当地的化工企业,带领学生去参观企业对污染处理的现场。用事实告诉学生,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持企业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是发展的正道,教导他们要时刻关心环境问题,学到化学知识和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用竞赛的形式推动学生去了解环保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组织环境教育方面的演讲比赛或是辩论赛,学生需要准备大量的环境问题的资料,准备过程中就会对这些突出问题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让他们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对高职化学环境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之后,才能真正为环境保护出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和教师要树立环境教育的教学思想,做好化学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以及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启宏.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72-73.

[2]赵晓华.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9):80-81.

[3]王晓霞.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探索[j].价值工程,2011(9):156-157.

篇11:化学教育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论文

化学教育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论文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上的一门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全面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对于绿色化学,是通过化学技术、方法,将社会生产中对人类健康、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学原料、催化剂消除,同时将生产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去除。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注重绿色化学教育观念的渗透,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极大帮助。

一、精心预设,合理渗透绿色化学观念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有毒、有害物质,这不仅影响到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加剧了实验危险性,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实际中,为了有效降低高中化学实验污染,教师需要在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之前,结合实验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在课前精心预设,尽量考虑使用无毒害的反应物、催化剂,从实验准备开始,一直到实验结束,全面贯穿绿色化学教育观念,从而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乙烯的制取”这一实验时,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是采用无水乙醇、浓硫酸共热制取,实验所需的浓硫酸量比较大,同时加热的时间比较长,在控制乙烯温度时比较困难,加上反应生成物纯度不高,很难获得良好效果,从而出现co、so2、co2等多种污染气体,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同时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鉴于此,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考虑,在实验反应物中加入一定量的zno、al2o3混合物,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就可以极大的减少副反应出现,降低硫酸污染,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操作安全性、平稳性,保证了实验效果的真实性,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污染气体的产生。

二、利用微型实验降低实验污染

对于微型实验,主要是实验药品微量、实验器材微型、实验过程绿色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消耗时间,确保实验的操作性、安全性、稳定性,同时能有效降低化学实验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在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实验产生的生成物及实验所需要的反应物,是引起污染的重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考虑在保证实验效果不受影响的基础下,利用一些小剂量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器材,或者是简单的实验装置,实施微型实验,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污染。这样一方面可以极大的降低实验危险性,实现实验活动的绿色化;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实验精确性,克服实验中的不足。此外,通过这样的实验设置,还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实验的有趣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科学严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绿色思想。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制取氯气”的实验时,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利用mno2、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仪器有导管、试剂瓶、酒精灯、圆底烧瓶、集气瓶等,这一套实验装置、方法虽然可以很好的制取到氯气,但是实验装置十分繁杂,实验操作难度也比较大,实验效率低。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微型实验,巧妙的利用医用药瓶来代替以往的试剂瓶、集气瓶,用输液器的'塑料管代替导气管,实验过程中,利用胶头滴管对浓盐酸的滴入量、速度进行控制,在处理尾气时,利用10%的naoh溶液。通过微型装置,让学生在探究微型实验中,掌握氯气制取的实验要点,同时利用微型实验节省实验时间及材料损耗,提升了实验的安全性、可操作性。

三、优化实验装置,实现绿色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优化、创新,从而全面降低实验污染,实现绿色实验。教师应该结合实验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指引学生大胆的思考、探究,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过程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良好的绿色思维,切实提高绿色实验的成效。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时,在以往的实验装置中,实验药品添加中可能会产生no气体,加上在原有的实验中,有空气的存在,很难发现no的产生,这就很容易造成污染。鉴于此,教师可以对以往的实验装置进行优化、创新,如下图1所示,在试管甲中放入少量的caco3及充足的稀hno3,利用实验中产生的co2气体,排尽试管中的空气,然后在乙试管中塞上经naoh溶液浸泡的棉花。实验中,铜丝进入稀hno3中时,微热后产生的气体会进入乙试管中,并且甲试管的气体无色,而乙试管的气体呈红棕色,铜丝上拉,反应结束。通过这样的实验装置优化,可以全面加强实验效果,同时保证了实验的绿色、安全。总结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绿色化学教育观念的渗透,不仅满足了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符合了新课程教学要求,提升了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促进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帮助。

篇12:儿科教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论文

儿科教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论文

一、在职业院校儿科课堂中有效融入人文素养

(一)在教师方面多培养优秀教师、名师

要积极组织鼓励教师出外学习和培训,让教师能接触到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此外,作为职业院校,要“以教促评”多培育教学名师。教学名师可以突出特色,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给其他教师有益的启示。在临床专业儿科学课堂中融入人文素养不仅要依靠本校教师的资源,还应该要重视邀请文化界名人来教授文化课或者做讲座,多邀请研究临床教育的名师或教授来学院授课。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学,有利于本校教师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视野,开阔教师的思路。

(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模式

要想让人文素养教育落实到位,需要在职业院校的工作者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请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专题讲座,或者让老师亲临儿童医院实地学习等形式。利用这些形式让儿科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样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职业院校的学生已经接受过差不多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分析、评析、讲解、总结等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就很难吸引职业院校的学生。学生吸引不到课堂上,如何谈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儿科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就成了奢谈。在寻求教学方式时,教师要仔细研究文本材料。无论哪个出版社的教材,他们在选择文本材料时都会综合考虑这些情况,目的是让儿科教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状况,让学生热爱儿科学课程,在无形之中接受中国的文化,从而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教师要把人文素养教育融于临床儿科教学课堂之上

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教材文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编写的目的和意图,揣测编者编写的目的意义,仔细研究教材的框架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力图了解编者目标的前提下全面掌控和把握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养材料,以便于在教学中融入。一般而言,教材的前言都会把作者编写的主要想法和结构框架列出来,我们要了解编者的编写目的,研究他们的思路,再把他们的思路和自己的.工作经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特性结合起来探索教学方式。比如学生在学习小儿循环系统疾病时,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要点,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护理,因为该类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活动,造就该类患者孤立、融入性差的心理特点,故也要有心理上的护理,再依据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的依从性较高的学习特点,老师在讲授该类疾病时要告之学生,要对这种疾病的孩子多尊重和重视,多关心爱护,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有良好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活动受情绪的驱动,情绪对认知活动起到组织或瓦解的作用。摆正情绪协调、组织认知活动,负情绪破坏和阻断认知活动。[2]故良好的情绪是儿童的认知活动更好的发挥和表现,对疾病的恢复也起到有益的影响。

(四)要在职业院校实施人文素养

还应该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能适合“90后”学生的接受心理。但是在职业院校临床教学中,儿科学课程方面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地方,如儿科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儿科教学队伍主要是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配备比例不均衡,在职业院校担任该课程教师鲜有经验丰富的教授级人才,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影响临床儿科学这门课程人文素养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人文素养在课堂中的融入,由此,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尤为重要。

(五)教师在融入人文素材时要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气息

要把学生带入本地文化气息浓厚之地进行参观考察,接受本地人文素养的熏陶。如在许昌,就可以利用学院周围的文化氛围来对学生进行直接的人文教育。利用周六、周日带领学生参观关羽挑袍的,使同学们从中领会信任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中,把这种精神传输给学生,如在讲儿科中的静脉穿刺等各种技能操作中,首先让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良好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操作任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3]所以在人文浓郁的景点感受人与自然之间宁静和谐相处的妙处,深入了解文化名人生平经历以及这种经历对他们创作的影响,了解他们在不同时代和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是如何努力的,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时候遭遇了磨难,他们又是用怎样的精神面貌来应对的。通过具有浓郁文化的人文景点的实地考察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二、结语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重点是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作为合格的准职业人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与修养。职业院校在培养准职业人的时候一定要把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起来,这就需要重视在职院校儿科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各个高校也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