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论文(精选8篇)-九游会网址j9
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中职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网友“zhanchen555”向本站投稿了8篇与“中职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中职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中职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针对中职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新课题,从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出发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运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开展实验考核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分析化学是检验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实验素质都可以从分析化学学习中获得。分析化学的特点是实验性强,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素质、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后期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分析化学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设,此时,经过一个学期的专业教育及相关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思想上确立了学好检验学科的目标。但是,中职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不强,且多数来自农村和县城,由于当地学校教育水平有限,学生父母文化层次偏低,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素质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改变现状。我们对、级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重新设计,合理安排,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应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具体如下。
1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1.1改革现有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目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按照理论课程进度安排相关实验内容。全部实验课时中滴定分析实验占绝大部分(见表1)。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按循序渐进原则设置实验内容,侧重于基本技能训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素质。同时结合目前检验专业特点,将基本实验内容从原来的侧重滴定分析改为与专业要求比较密切的基本技能操作及分光光度法。
1.2改变学生实验操作方式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新型成人教学模式[1]。根据目前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将实验操作环节进行了变动,以tbl教学模式来完成相关实验操作。这样,一方面小组成员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使实验操作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更适应检验工作要求。
1.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以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法取代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根据实验教学需要,通常运用的方法有pbl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1)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2)教学做一体化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师生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一种教学方法。
1.4完善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不同,是一个较为复杂和综合的考核过程。为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操作技能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综合性操作技能,应注意量化考核细则,以科学、公正、准确的原则评定学生成绩。
2实验教学的实施
2.1实验分组
将学生两人分成一组,分组时参照上一学期成绩,按高低搭配同时兼顾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tbl教学模式来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同时以团队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并进行组内和组间交流、讨论,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t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增加团队合作经验,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2.2上好第一节实验课
在上第一节实验课时,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内容进行充分说明,同时对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与格式进行细致讲解。针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可疑值的取舍、误差的计算)及实验结论的得出,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建立“量”的概念。对即将使用到的基本玻璃仪器清点和清洗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产生兴趣,初步树立“质”的概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在基础操作和基本训练两个模块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教师边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边示范正确的操作手法,学生分组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在用中学,学中教,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了理论知识,掌握了实验技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在。
2.4开展pbl教学
针对基本实验内容采用pbl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在实验前提出若干与实验相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边做边思考,增加师生互动;另一方面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验[2]。例如,在配制盐酸标准溶液实验时,我们设计如下问题:(1)浓盐酸是具有挥发性的'液体,能否直接配制?配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使用基准物质进行盐酸浓度标定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又如,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钾含量实验时,设计如下问题:(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在滴定分析中与分光光度法中是否一样?有何区别?(2)为什么用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含量?
2.5实验考核
2.5.1明确考核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目前检验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分析化学技能考核制度,针对电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制定详细的考核及评分方案。首次教学时向学生公布考试内容、考核方式、考试时间及成绩评定标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习主动性。
2.5.2考前复习,强化训练考试前一周开放实验室,方便学生复习。由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考核内容的强化训练。
2.5.3成绩评定采用多层次、综合化的评定方式。同时将实验成绩与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挂钩,学生成绩评定为笔试成绩(60%) 操作技能考核成绩(40%),达到促使学生学好实验、掌握技能的目的。
2.5.4强化平时实验考核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并做好记录。要求学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成绩不能单纯以实验结果的好坏来评定,学生还需要仔细进行相关误差的计算并给出实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建立“量”的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5.5实验技能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现场操作,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现场打分。
3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评价教改效果,对2013级和2014级检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1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9.5%。结果显示,教改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和认同,说明教改是成功的。总之,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才可能有所突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高的实验素质、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柳青,战明侨,吕怀刚.以团队为基础的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106-107.
[2]李容,黄锁义,陆海峰,等.改革高职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5):92-93.
篇2:中职检验专业白细胞计数实验教学论文
1引言
中职学校检验专业学生在进行白细胞计数实验中,容易出现实验器材使用不当、实验操作不规范或对实验理论知识不理解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差甚至实验过程受阻等;另外,即使一位技术熟练者,使用同一仪器在对同一标本进行连续多次操作,检测结果也常有一定差异。本文提出白细胞计数实验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即技术误差、固有误差以及仪器误差等进行分析探讨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尽力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或无效操作,提高学生操作效率及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技术误差
由于操作不正确或仪器不精确造成的误差为技术误差。这类误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降到最低程度[1]。采血部位不同结果产生偏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血部位以左手无名指或中指指尖的内侧为宜。在我国有些地方仍采用耳垂取血,耳垂部位痛感较轻且不易感染,但其血循环较差,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采用手指部位取血。在学生实验操作时,笔者将30名学生同时采指血和耳垂血,分别进行采血取样进行对照。计数结果是耳垂血白细胞数高于手指血白细胞数的为28例,约占93.3%,平均数值增高1.9×109/l。白细胞数目的多少可能与所在采血部位的血管深浅、粗细、血流速度、血液粘滞度等多种因素有关。耳垂白细胞计数偏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耳垂体积小散热快,所处环境温度低,血流慢,血液粘滞度大,白细胞易于沉积。手指则不然,手指活动量大、体积大,温度相对高,血流快,血液粘滞度小,白细胞不易沉积,所以这些可能是手指血白细胞计数偏低的主要原因[2]。计数板不清洁干燥1)计数板的清洁方法。血细胞计数板使用后,取下盖玻片,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也可用95%的乙醇、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脱水使其干燥。另外,计数板冲洗后,还要通过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干燥后方可放入盒内保存或使用。2)计数板上残存水滴,会使充液不均,还会造成混合液浓度降低[3]。
解决方法:将计数板置于清洁环境,自然干燥或在空气中快速挥动,如急用也可轻轻甩掉计数板上水滴后再用滤纸片将残存水分吸干。3)计数板上残留纤维等杂质影响镜下观察清晰度。解决方法:用流动的清水洗净计数板后再进行上述具体操作。微量吸管使用不当本实验采用一种改进的微量吸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由气囊和与之管通的吸管一体构成,气囊与吸管管通一端的底部具有孔,吸管上标有刻度,故可在采取样液时利用指压启闭其孔实现准确性,该吸管具有造价低、精确度高、操作简便灵活的特点,又具有可作为一次性产品使用,能够避免交叉感染等的优点。1)微量吸管折断。解决方法:微量吸管细长易断,在将其插入橡胶头内时,应左手持橡胶头(注意气囊孔的控制),右手必须持住靠近微量吸管上端的部分轻轻操作,才能有效防止其折断。2)微量吸管取样混有气泡。解决方法:取样时,需将微量吸管末端完全浸入血样末端,轻轻抽吸,才不会混入空气。3)血样进入橡胶头。解决方法:取样前应先捏紧橡胶头,封闭气孔,取样时将橡胶头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松开,如果松开速度过快或力度过大,就会发生上述现象[4]。取样操作不规范以用一次性定量(20μl)微量吸管取末梢血为例,
正确操作是:轻轻吸取末梢血到微量吸管第二个刻度线后再多取一点儿,此时右手捏稳橡胶头不动,左手持干棉球置于微量吸管管尖部位,右手轻捏橡胶头挤出管内多余血样至刚好到吸管第二个刻度线为止,此时再用左手的棉球将管尖外多余血液擦掉。上述每一步骤缺一不可。充液不当1)充液量过少造成充液缺损,过多则造成盖玻片悬浮,细胞飘忽不定。2)充液时玻棒位置不正确,造成充液缺损或有气泡。正确操作是:用玻棒蘸取适量混悬液后应轻轻接触盖玻片一角,让液体自动进入计数池并刚好充满后立即移走玻棒。3)充液时间延迟。混悬液完成后应立即充液观察计数,有实验证明如果混悬液放置超过1.5分钟以上在进行充液计数操作,会使计数结果偏低[5]。白细胞在刚刚混匀的液体中均匀分布,而静置超过1.5分钟后白细胞会逐渐下沉,造成混悬液密度不均,在吸取上层液体充液进行计数时会产生偏差[5]。低倍镜下看不到计数池1)了解计数板的构造。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个槽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个计数区,每个计数区上面各刻有一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9个大方格,4个角的大方格作为白细胞计数用,每个大方格被单线划分成16个中方格;最中央大方格被双线划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供计数密度较大的红细胞计数时使用。每个计数区由400个小方格组成,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2)计数板放置位置不正确。
计数板有上下两个相同的计数池,应将要观察的、充好液的一侧置于视野中央。3)光线过强。计数板放置好后,调整好焦距,如仍看不到计数池上的画线,可能是光线过强的缘故,调整显微镜光圈或遮光镜至视野较暗,再调整细准焦螺旋至视野清晰即可看到计数池上的画线[6]。辨别不出计数池4个角大方格的位置,解决方法如下。1)先找到计数池内最中央的大方格,特点是横线与竖线均为双线划分的含有25个中方格的大方格,也是线条最密集的大方格就是计数池内最中央的大方格。2)以最中央大方格为标的,分别沿上、下、左、右方向移动计数板,找到外侧两边为单线、内侧两边为双线的含16个中方格的大方格即分别为四个角上的大方格。显微镜下将杂质误认为白细胞1)粉尘颗粒。粉尘颗粒不具备细胞的基本形态,低倍镜下白细胞呈圆形,细胞内有深色的核,上下微调细准焦螺旋白细胞具有折光性。2)气泡。气泡亦不具备细胞的基本形态,微调细准焦螺旋时镜下显现为无细胞结构的空圈。漏数或重复计数1)每一个角上的大方格都被划分为16个中方格,计数时应以中方格为依据,按一定方向和顺序计数,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2)对压线的白细胞应采取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
3固有误差
由于因每次白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而造成的偏差叫固有误差[1]。计数池内细胞分布不均白细胞总数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时,若每个大方格的白细胞数值相差8个以上视为细胞分布严重不均,可能是混合液密度不均或充液不当,需轻轻摇匀混合液重新充液计数。根据统计学研究白细胞在技术池内的分布符合poison分布。其变异系数cv=1/m,m代表计数池重复计数的白细胞均数。通过上式可以得出m越大,cv越小,所以计数范围越大,计数细胞越多,计数域误差越小。常规考核标准学生计数完毕后,通常要用常规计算标准公式来评判实验结果是否达标,否则要重新采血充液计数。即:rcs=(4个大方格所数白细胞数最大值-最小值)/4个大方格所数白细胞平均数评价标准:白细胞≤4×109/l时,rcs<0.3白细胞=(4.1~14.9)×109/l时,rcs<0.2白细胞≥15×109/l时,rcs<0.15超过上述标准为不合格。
4仪器误差
计数板的鉴定要求计数板的台面光滑、透明,画线清晰,计数池画线面积准确,必要时采用严格校正的目镜测微计测量计数池的边长与底面积,用微米千分尺测量计数池的深度。美国国家标准局(nbs)规定每个大方格边长的误差应小于1%,即1±0.01mm,深度误差应小于2%,即0.1±0.002mm。若超过上述标准,应弃之不用。盖玻片的标准盖玻片应平整、光滑、无裂痕,厚薄均匀一致,可使用卡尺多点测量(至少在9个点),不均匀度在0.002mm之内,必要时采用平面平行仪进行测量与评价,要求呈现密集平行的直线干涉条纹。最简单的评价方法是将洁净的盖片紧贴于干燥的平面玻璃上,若能吸附一定的时间不脱落,落下时呈弧线形旋转,表示盖片平整、厚薄均匀。同时,合格的盖片放置在计数池表面后,与支持柱紧密接触的部位可见到彩虹。精选出的盖片与其他盖片紧密重合后,在掠射光线下观察,如见到完整平行的彩虹条纹表示另一枚盖片质量也达标。如果盖玻片不达标势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其他情况
白细胞总数过低计数完成后,白细胞总数过低者(<3×109/l),可扩大计数区域或重新加倍取血计数。白细胞总数过高对于白细胞总数过高者(>15×109/l),可增加稀释倍数重新计数,如若是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过多,必须再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然后用校正公式予以校正除去。校正公式[1]:白细胞总数=校正前白细胞数×[100/(100 100个白细胞中的有核红细胞数)]
以上所述大致涵盖了学生在白细胞计数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若能有效克服,必定会大大增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另外,熟能生巧,该项实验初次完成后,建议再利用一些课时进行白细胞计数实验的技能考试,强化规范操作,为日后进行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等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安艳,赵平.临床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燕凌.关于“白细胞计数误差大”问题的探讨[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64-66.
[3]王霞.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5):67.
[4]潘顺华.血常规检验的常见错误原因分析[j].医药前沿,,6(24):374-375.
[5]郭汉英.关于白细胞计数测定时间的探讨[j].河南医药信息,1995(2):5.
[6]杨必清,番云华,李轶勋.血液细胞分析显微镜复片的必要性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4(18):17-18.
篇3:推进创新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配套改革构建论文
推进创新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配套改革构建论文
环境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要求的提高,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应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其运用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实践技能,适应工程教育的要求。
一、构建基础验证性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探索研究性实验等较为完整的实践培养环节
(一)基础实验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
该部分实验主要针对环境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性问题而进行的实验。目前,吉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承担着“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所安排的实验内容应涉及理论教学的各个主要点、难点、亮点,要删除陈旧的实验内容,增加具有启发性、兴趣性、实用性、代表性,能反映当前最新科技成就的实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紧扣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特点,全面深入地开展实验教学的探索和改革。在这个知识层面上,主要重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树立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整理和归纳各种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巩固、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解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培养科学的意识和思维,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专业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化阶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验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果专业实验课的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不能及时进行更新和变化,培养出的学生将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实验方法,捕捉最新科技成果,并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环境监测实验》中的“校园生活污水综合分析”和“生活污水监测方案设计”实验,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获得和整理等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所监测污水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介绍实验操作的要点和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协助学生分析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这类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会并掌握了一项专业技术技能,增强了他们的毕业论文水平和工作的适应能力。
(三)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等工程教育目标就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能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而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是重点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与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实际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综合的能力,因此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想象力,突出学生实验能力、研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与研宄理论的方法和途径。教师主要是宏观把握和原则指导,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设计一系列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有些可以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有些与相关的课程设计结合进行,形式多样,让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讨论方案,自己组织实施。实验内容结合学科的发展,使学生能体会到学科发展的新动态;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方法上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工程。如在“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条件研宄实验”中,涉及环境微生物及水污染控制工程两门课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培养、絮凝条件的研宄等多个实验技能。在“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重金属含量”中,要求学生掌握从采样、样品处理、标准曲线配置到样品测定等监测的全过程,同时学会使用原子吸收仪。在“大学校园垃圾分类收集方案研宄实验”中,以校园垃圾为研宄对象,要求研宄出的垃圾分类收集的类别适合校园特点,能真正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设计出的分类收集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这些实验给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和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将来从事前沿的创新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加强专题研究实践,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开设有特色实验专题研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学院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加入教师的科研开发工作,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纽带,学生参加横向课题相关的科研活动,以提交实验报告或工艺设计、工艺流程的形式完成。横向课题与毕业(设计)论文挂钩。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具有工程背景,必须以综合实验或工程实验为基础来撰写。学生的毕业论文应以自己亲手做的研宄性实验或亲身参与的工程项目为基础进行撰写。通过把实验与毕业(设计)论文挂钩,使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更投入、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使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得到提高。另外,学院可以开展“挑战杯”等课外科技活动,组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验室,配备基本的仪器、设备,全天对学生开放。同时加强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轮流开展相应的实验,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学生自己动手采集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水样和污泥样,在实验指导教师和污水厂工程师的指导下,分析水样的cod、ss等,观察污泥样的微生物。这样,以课本基础理论为指导,在污水处理现场充分了解污水厂构筑物、污水处理工艺,并进一步掌握污水处理过程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全面实现学生“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科学的考核体系
对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改革以往考核模式,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人才发现、培养和提高的新的实验教学评价制度,使之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以前,实验成绩主要以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作为主要考核依据,造成有的学生不注重实验的过程,只注重实验结果,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因此,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应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本,公平、公正、合理的实验成绩考评体系,实施全程的、动态的、综合性的评分标准和考核办法。在考核时我们不再单纯地考查操作能力,而是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课题的全过程,而且这种实验课题的答案并非唯一,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方案的优劣和有无创新点来评定成绩,鼓励有创造性的学生脱颖而出。
三、推进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配套改革构建
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它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特别是为了使实验室开放工作有效、持久和深入,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健全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监控机制,加大实验室经费的投入。
(一)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高校实验队伍既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又是管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实验人员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实验室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应该稳定现有实验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其次,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入实验室教学和管理队伍;再次,要下大力气培养青年优秀人才,加强综合素质训练采取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实验课程培训,鼓励和支持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职进修提高学历、晋升职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技术人员和管理队伍,这是实验室持续发展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二)健全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监控机制
首先,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强化了实验教学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师的责任心,有效地保证实验教学质量。首先,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实施实验教学事故处理制度及实验教学的学生评教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评估的可信度,按照严格、规范的评价程序去开展各项评价实验教学工作,避免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掺入过多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监控的准确、高效;其三,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考评档案,对实验教学工作完成好、成绩突出的人员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并予以表彰,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进人用人、津贴发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三)加大实验室经费投入,充分、合理利用实验经费
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硬件,硬件设施的先进与否反映了一个学校实验室的现代化程度和实验水平。因此,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更新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全方位扶持实验室进行开放,尤其对一些学生受益面大的开放实验室应重点支持。使实验室的设备和相应配套设施与教学科研发展相协调,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总之,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快速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当前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九也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拓展并提高了学院的学科水平。我院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进一步深化、探索和完善,也将带动其他实验课程的改革,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篇4: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究论文
医学检验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医学检验专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但在实际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优化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方法来有效促进高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
医学检验专业在实际应用中是一科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在注重人才实践锻炼的氛围下,应该培养出跟随当下社会需要的潮流的应用型人才,不但要基础理论扎实,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强,并且综合素质高,还要具有一定创新精神以及科研素质。
然而,现状下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还遇到一些较为明显的瓶颈,如实验条件落后、教学知识落后、学生的考核方法不合适等,影响了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下就来探讨当前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知识落后
当下,在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中,许多高校的实验内容陈旧,方法落后,与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脱节,与社会上需要的医学检验人才需要脱轨,这在一定程度使得毕业生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
1.2 教学硬件条件落后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医院中临床检验科已经具备各种先进精密的检验仪器设备,如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细菌自动鉴定仪等。如今许多学校由于自身实验硬件条件的限制,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的实验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手工计数等最基础的操作方法,多数以演示为主,这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只懂理论,而出现对仪器不会用的尴尬现象。
2 临床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2.1考核方法待完善
一方面,许多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验没有独立设课,不计学分,因而很难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较准确的量化考核;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实验课中学生实验情况的考核没有较为准确、细化的考核标准,往往像其他选修课那样以一篇论文来最终衡量每个学生的成绩。
2.2 缺乏严格的技能训练
各高校中,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素质和考核标准等的问题的差异,导致临床检验专业技能训练的规范程度不一,使得不同实习老师带出来的学生的优劣程度有很大不同。且在实际临床检验中的实践课较少,缺乏集中、高校的实际严格训练,使得大部分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停留在理论知识中,缺乏动手操作能力。
2.3 临床实习重视不够
医学检验专业的高实践性决定了它的临床实习训练的重要性,但是当前许多高校教学硬件的缺乏、师资力量有限,导致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临床时完全停留在观看的状态下,而没有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没有从根本上重视临床实习的重要性。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不能从根本上重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篇5: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究论文
3.1 严格选拔高水平的实验带教教师
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实验带教教师进行严格的选拔,对其进行规范化的训练与考评。可以定期对一些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培训,以及将一些责任心强、积极进取的教师送去内地一些名校的教学附属医院检验科进修,并制定一些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详细的考核标准。教学中,要求每位实验课教师严格按照正规的操作流程带教学生,对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3.2 加强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医学检验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目前的形势下,许多高校的实验硬件设备资源短缺,实验课安排的课时较少,实验上注重理论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停留在演示,学生停留在观看的阶段,显然这无法达到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应该开放实验室培训基地,让学生随时可以实验,这样即使学生课堂上未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课下可以在老师的指点帮助下,加强训练,找到试验中的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达到学校的教学目标。
3.3 建立详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医学检验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的过程比较复杂化,一直以来许多高校都未能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详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不能以此督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容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采取指导与检查相结合,不定期地检查带教教师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发现的教学问题立即指出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检查与指导相结合,一方面起到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而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达到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上共同进步的作用。学期结束后,学校也可以将检测质量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中,做到全程评价教学质量。
3.4 丰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学生观看,动手操作的几乎很少,教学的.方法、手段较为单一,对于有些实验事项是简单地依靠教师的演示,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高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实验教学的多媒体化、模拟化和网络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解决某些常规实验因条件限制而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问题。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被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机会。
3.5 重视教学过程的反馈工作
教学的目的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医学领域的教学也不例外。但在当下许多高校,将大部分的经历放在如何教的本身,而忽视了教的结果的反馈,这样既不利于学校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不利于教师本身知晓自身教师环节中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改进。学校应将教学过程的结束做个很好的反馈结果汇报,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4 结语
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各医学院校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摸索,给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足够的重视,不能再走以往重理论而低看实践的路。同时,要促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变,培养社会上需要的医学检验实用人才。
篇6: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探索的论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02c-0155-03
生物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使其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基础原理、工艺基础理论和工程设计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是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普遍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标准答案轻求异创新、重习题训练轻潜能开发、重分数评价轻个性发展。因此,有必要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一、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验内容结构不合理。首先,实验教学附属于课程理论教学,往往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实验课时较少。或者由于教学投入不足,实验内容上验证性的实验多,综合设计性实验少;实验设备台套数少,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少。其次,各门实验分属不同老师承担,实验指导书编写缺少统筹,因此造成教学内容重复,且大多为低水平重复。最后,实验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例如,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生物工程实验的核心,它的发展非常快,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实验教材更新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实验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内容主要是传统发酵产品的验证实验,缺乏与现代生物工程产品的联系,学生无法掌握现代生物工程制品的生产工艺。或者使用商品化的基因工程菌株或细胞进行实验,学生没有经历生物工程上游技术的训练,不明了整个工艺流程上下游的关系,就很难达到工程实验教学的目的。
(三)实验考核方法偏主观片面。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实验指导教师准备好仪器设备和试剂,学生对照实验指导书完成指定的实验和操作步骤,这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运行机制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动手为辅,实验教学趋同于理论教学,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被扼杀。
因此,生物工程专业只有建立完善的实验室体系、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和改革现有实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生物工程专业发展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实验室体系建立
(一)实验室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根据其教学功能,分为基础、专业和研究三级,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制药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模拟实训室和大型精密仪器平台,总实验室面积约700平方米。
1.基础化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总面积120平方米,主要承担普通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相关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该实验室目前配备了低温等离子体诱变仪器、酶标仪、水浴锅、摇床、超净工作台、激光诱变仪、凝胶成像系统、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电泳仪、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等分子生物学相关教学专用设备。
2.分析化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总面积80平方米,主要承担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及相关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该实验室目前配备了低温等离子体诱变仪器、酶标仪、水浴锅、摇床、超净工作台、激光诱变仪、凝胶成像系统、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电泳仪、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等分子生物学相关教学专用设备。
3.生物化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总面积80平方米,主要承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课程實验及相关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该实验室目前配备了低温等离子体诱变仪器、酶标仪、水浴锅、摇床、超净工作台、激光诱变仪、凝胶成像系统、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电泳仪、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等分子生物学相关教学专用设备。
4.微生物实验室。该实验室面积80平方米,主要承担微生物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及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该实验室目前仪器设备配置主要包括光照培养箱、超净台、震荡培养箱、发酵罐、超声波破碎仪、灭菌锅、生化培养箱、细胞融合仪等。
5.生物制药实验室。该实验室面积160平方米,承担生物分离工程课程、药物制剂学实验、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已配备仪器设备包括凝胶层析系统、旋转蒸发仪、微纳滤系统、压滤机、制丸机、造粒机、烘箱、大容量离心机、水浴锅等。
6.药物分析实验室。该实验室面积约80平方米,主要承担药理学、药物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及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已配备仪器设备包括溶出分析仪、薄层层析分析仪、熔点仪、崩解时限测定仪、脆碎度检查仪、电脑伺服剥离试验机等。
7.模拟实训室。该实验室面积约100平方米,为生物工程专业新建的实验室。该实验室目前配置计算机40余台,安装药物制剂实训仿真系统和cad机械制图软件,辅以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主要承担化工原理、制药设备工程、制药工艺学及多门理论课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实验室开放。通过完善实验中心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建立高效的实验中心运行体系。提升建设后的专业实验室实施多种形式的开放,实行开放式运行管理,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满足学生对生物技术领域开放实验的需求,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第二课堂的发展。在保障本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基础上,力争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专业学生的非课程实验实训,包括科技协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训练。学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实验受益率达到50%以上。
三、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一)实验内容创新。实验内容注重理论联系生产实践,加强设计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确立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体系包含基础生物学实验、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实践、生产实践四个教学层次,每个层次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每门实验课程要求开设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种实验类型,比例上三者各占三分之一。如图1所示。
(二)实验教材建设。市场上虽然有大量相关的实验教材,但由于各个学校专业方向各异,设备条件不同,现成的实验教程往往使用不便,因此,需要编写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验条件及专业特色的实验指导教材。首先,我们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了分类、修订和优化,使之既适应于本院实验平台,又注重实验项目的衔接和关联性。在编写教材时,注重对实验原理的阐述,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及时对教材内容作出调整和补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性编写《实验教学指导书》《实习实训指导书》等教材。
(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如下:
1.通过基础型实验,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利用学生实验课时开展基础型实验,进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达标合格后才允许进入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型实验,达标的采取先进带后进和课外补课的方式促使其务必达标。学生主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基本操作和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教师偏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在提交的实验报告中去探讨和解决问题。
2.通过综合设计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将从原来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实验升级为综合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课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学过的基础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课内按流程完成实验内容,实验结束时相当于完成了一个自命题的小课题。例如我们在“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培养”实验中,将之前相互独立和分散安排的几个实验,按其内在科学联系重组为综合设计型实验。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各个环节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基本技能和实验方法的能力。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开设,培养了学生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觉动手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进入研究创新型训练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3.通过研究创新型实验训练,强化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前沿技能。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选择一些优秀学生分期、分批进入研究室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和研究生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创新型实验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研究课题,分解提出众多子课题,全院公開,让学生自愿组合选择,学生小组在出题老师指导下自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和路线,并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创新型实验时间灵活安排,采用弹性制。实验室开放期间,安排教师和专门的实验员进行指导和管理。
4.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学生实验成绩综合评定体系、教师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三管齐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实验成绩综合评定体系中,坚持过程评价,统筹考核实验前预习、实验中表现和实验报告结果,重点考查学生能力。教师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同行互评,就实验大纲、实验项目、现场指导等内容进行评价,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职称评定等的`参考。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要求成立院级实验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委员会对任课教师进行的各实验教学内容实施情况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作出评价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通过教务系统对任课教师的课程讲授、辅导、作业批改等各项教学任务作出评价,并反馈到院级实验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
四、结语
我们在坚持“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的基础上,重点抓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改革。在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上,打破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中只强调基本技能训练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着力从培养学工程素质(包括研究素质、心理素质)、创造能力等诸多方面出发构筑实验教学新体系。新的实验项目分三种类型: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分别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实验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真正体现了实验教学在培养高层次人才中的重要性。实现了实验教学从过去的知识技能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建立了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本技能—工程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邱爱东,刘达玉,王跃华,等.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j].教育与教学研究,(9)
[2]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4)
[3]许晓革,王兴芬.构建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19)
[4]雷刚,杨雄,陈禅友,等.生命科学基础实验课程结构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1)
篇7:简谈车辆工程专业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简谈车辆工程专业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近年来,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汽车销量一举突破1360万辆,跃升至世界榜首,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就业形势最好的汽车大国。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和整个国家工业产业链条的顶端,我国的汽车工业仍然处于全球汽车工业水平的低端。如何保持我国汽车工业今后的持续快速发展,确保我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转变,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都十分关注的大问题。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1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车辆工程作为产品类专业,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就离不开实验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研究与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工科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目前国内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把人才培养的精力过多地投向了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技能训练方面的培养;
(2)实验教学模式老化,不区分学生的差异以演示性实验为主,采用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方式;
(3)拘泥于教学大纲设定的实验教学课时和内容;
(4)本科生科研活动普及率较低,成效不显著,对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体系。
上述原因致使高校培养出的本科学生缺乏应用能力,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基本不能较快地胜任岗位工作。
2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探索可以发掘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足够的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采取循序渐进的培养方法,逐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本文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探索,研究建立了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从基础认识—实践技能—综合设计—科技创新4个层次建立系统化的培养体系;与培养体系相协调,搭建基础—创新的实验教学平台;发展“自主实验—团队合作—教师指导”三位一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相互作用,教学模式对二者进行有效的支撑,三者协调工作,保证了实验教学体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2.1培养体系
传统的实验多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内容单一,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的重心不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为了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内容,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各实验项目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孤立的,缺乏系统性,忽略了实验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教为体系。
本文在实践中,将实验教学体系分成4个层次,在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基础上,扩大实验的广度和加大实验的深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
(1)基础认识层。基于传统车辆工程的基础课程,开设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重点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知识的运用、理解和深化的目的。
(2)实践技能层。以汽车拆装实验、汽车专业等综合训练为主,重点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部件安装、调试、测试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综合设计层。以课程设计课题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实验为主,通过教师拟定或学生自己设计的课题实验开展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研究,进而完成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汽车设计水平。
(4)科技创新层。设置创新学分,为学生创造机会参加校级及校级以上的各种大赛,并对获奖成果给予更大的资金和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的技术支持,推动进一步的创新研究;同时,吸纳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和合作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接触实际应用,提高创新能力。
2.2课程体系
近几年来,依靠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硬软件的支持,引进了多种先进实验设备,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这些为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施、紧跟汽车技术前沿提供了有利条件。围绕实验教学体系的4个层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规划,将基础实验项目根据其内容和特点,整合和系统化成“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并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搭建“创新技术实验平台”。2个平台互相支撑,统一协调。
2.3基础实验教学平台
立足于基础,覆盖传统汽车的三大总成(发动机、变速器、车身),该平台分成以下4个课程体系,按“认识—实践—专业—拓展”的顺序,逐级递进地实施。
(1)认识实验。面对低年级学生,目的是“认识”。通过演示性实验,采用分体的各汽车总成或教学实验台架、看板,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车辆各总成组成,并分析其作用,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
(2)结构拆装实验。面对二年级学生,目的是“实践”。加大实验设备投入,并与汽车企业合作,将最先进的整车及零部件用于结构拆装实验,使学生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前沿的汽车知识。拆装在有经验的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拆装前后要在实验台架上进行测试,保证拆装前后,设备均能正常运转。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所学专业的乐趣。
(3)汽车专业实验。面向三年级学生,目的是“专业”。与汽车专业课的课堂讲授结合,开设专业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测试标准,了解过程及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团队精神。
(4)生产实习。面向高年级本科生,目的是“拓展”。搞好每学年的生产实习,是基础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紧紧抓住校企合作的契机,建立了一批运营良好、长期双赢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其中包括签署了校级协议的大众、一汽、奇瑞等大型汽车集团。定期组织学生到厂实习,通过真实感受生产过程,拓展知识面,并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工厂生产过程相对比,了解工厂的工艺和需求。一方面为将要参与科研工作的学生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使即将就业的学生提前熟悉工作情况和环境。
2.4创新技术实验平台
当前的国际竞争往往体现在具有科技创新竞争力和高素质的人才竞争上,作为承担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上进行改革就尤为重要。
对于高年级学生或学有余力学生,开设创新实验教学班,以创新学分为杠杆,围绕新能源、先进材料、轻量化制造、车身造型与设计等先进的研究方向,设置课题大类。每个大类由该研究方向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负责人,进行实验的总体规划和管理,保证创新实验方向正确、创新实验手段合理。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课题,开展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研究,进而完成设计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吸纳学生参与合作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创新技术实验平台有以下特点:
(1)实验内容覆盖面广。创新技术实验平台覆盖的实验项目,涉及汽车电子、先进制造、汽车材料、汽车设计、新能源等多个方向,可完全满足车辆工程本科学生的兴趣要求。
(2)“双导师”制。按研究生的培养方法实行“导师制”,并在各方向上配以“专业教师 实验教师”双导师。专业导师和实验导师分阶段合作指导,采用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综合能力考评体系。实施激励制度,对大学生科技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可以优先推荐就业及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采取免试录取等政策。突破“唯成绩论”的束缚,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能力考核办法,引领学生走全面协调发展之路。
2.5教学模式
实验中心要想成为真正发挥作用的实体教学基地,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模式作保障。实验室开放对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切实展开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上述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自主实验—团队合作—教师指导”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1)自主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实验项目,并自主设计实验计划、实施实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不再受原有实验课时限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实践,集中时间进行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实验研究。在实验室配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验的同时能够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课件与课上讲授知识充分结合,查阅文献。
(2)团队合作。学生自由组合,组内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协调担当的工作,对于知识难点和重点,组内成员讨论,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3)教师指导。教师在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负有重要使命,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程度。拥有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建设一流实验室的关键。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从理论的角度指导实践,又能在实践中熟练、规范地运用理论知识。但我国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鉴于此,本项目从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招聘了富有丰富产品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充实实验教学队伍,或聘请这类技术人员担当兼职指导教师,与理论性教师协调配合,取长补短,同时,支持实验教师出国交流和学习,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方法来实施实验教学。
3结束语
本文根据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现有培养方式的不足,提出了车辆工程专业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从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划分培养体系为基础认识层、实践技能层、综合设计层和科技创新层。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覆盖。
(2)改革了现有的课程内容,规划合理的课程体系,搭建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和创新技术实验平台,互相支撑,统一协调。
(3)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构建自主实验、师资完善、时间自由、空间延伸的全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创新性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营造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施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仅一年,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校级经费支持的大学生创新项目27项。这种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独有的开放、自由和创新理念,重基础,讲创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施这些改革措施,充分调动、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篇8:化学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
化学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
近年来,在南京大学以“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理念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以建设“激发兴趣、注重能力、多元培养、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完善机制为保障、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和实践了化学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针对理科化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改革方向
我国传统的高等理科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化学科研工作者为目标,课程体系与培养手段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科学、国家以及产业发展对化学类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具体问题包括:(1)现有课程体系大多是为通过高考入学的本科生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而设置的,而在国内高水平高校中,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已具有很好的无机化学以及有机化学知识基础,现有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对拔尖学生的培养要求;(2)传统化学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化学学术类人才的研究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措施较为单薄;(3)在传统课程体系中,交叉课程少,对学生交叉类学科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不到位;(4)对化学产业人才的培养不重视,对学生产业素养的培养措施缺失,实习实践基地比较缺乏。
南京大学化学专业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一直秉承戴安邦院士的全面化学教育思想。在对现行理科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我们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以培养与科学发展及社会多元化需求相适应的领军人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构建“激发兴趣、注重能力、多元培养、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努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显着提升。
二、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并实践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1.构建两类理论课核心课程体系,适应具有不同基础的学生需求
(1)建设适宜拔尖学生的核心课程体系。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拔尖学生具有较好的无机及有机化学基础,对此类学生,我们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整。融合无机化学与基础物理化学知识,构建一门全新的“化学原理”课程;精简有机化学内容,将授课时间由1学年调整为1学期;将结构化学、结晶化学、高阶物理化学内容整合为“高等物理化学”。通过数理课程学习内容的强化、化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整合与提升,使学生具有宽厚的数、理、化、生等理科基础,学科视野开阔,专业知识扎实,为他们在化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优化常规的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对大部分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我们合并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内容,设立“大学化学”课程;结构化学由大三调整为大二开设;增设“高分子导论”为核心课程。形成以大学化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导论为骨架,从微观到宏观的核心理论课程体系,并按照以知识单元构建知识体系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更新。调整之后的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体系,内容更趋合理,课程分布更加均衡。
2.构建多元化选修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培养需求
(1)丰富专业学术类选修课程体系。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大学和学科还不是很了解、有比较强的好奇心。为尽快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激情,开设了“化学与生命”、“化学与材料”、“能源与化学”、“化学与环境”、“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以及“原子与分子的量子世界”等6门新生研讨课。我们聘请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名师主讲这些课程,注重以科学的知识单元组织课程,构建了知识体系完整、前沿性强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我们还建设了高年级研讨课并对本科生开放了部分研究生课程。通过对这些前沿性课程的系统学习,有助于从专业学术方向发展的本科生系统了解学科前沿领域,激发科研兴趣。
(2)强化学科交叉类选修课程体系。学科发展趋于融合,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以及能源科学越来越多地交叉,依托院内从事交叉领域研究的教授,开设了“现代材料化学基础”、“纳米科学前沿”等课程;委托生科院开设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我们还选择“环境化学”、“材料加工”、“药物化学”、“能源化学”、“地球化学”等相关院系的课程作为学生跨院系的选修课。通过这些跨学科的.课程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科视野,为学生将来从事交叉学科的工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3)建设化学产业类选修课程体系。针对化学产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开设了“化学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化学安全与防护”、“精细化学品开发与商业化”、“现代实验测试技术”等与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认证等行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建立了一套内容丰富、适应社会要求的选修课课程体系。
3.完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我们较早实施了“基础-综合-研究”三层次实验教学运行模式和实验室管理体制,并按化学一级学科的整体性对各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整合“无级化学实验”和“定量分析化学实验”为“大学化学实验”;取消二级学科专门化实验,在化学一级学科层面上开设综合化学实验;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验,开设和学科前沿融通的研究性实验。在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提高-扬优-早期介入科研”的各类实验室开放机制,有力促进了学生视野的开阔、个人兴趣的养成。
三、以提升学生质量为目标完善多元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1.建立导学机制,营造化学文化环境
学生个性化成长,必须依据其自身兴趣爱好,同时也离不开外界因素的正确引导。我们积极聘请教学科研经历和人生阅历丰富的老师做新生导师,同时通过职业生涯指导课、专业规划指导课,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帮助学个性化发展。建立院史以及化学展览馆,设立化学文化节,建设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化学文化氛围,着力激发学生个人兴趣、努力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2.完善创新训练体系,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
以化学人才基地能力提高项目为支撑,依托国家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涵盖化学主要前沿的课题做载体,设立学生自由创新探索项目,结合本科生创新计划,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定期组织本科生科学研究报告论坛,培养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采用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并资助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学术视野。形成了对本科生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机制。
3.构建交叉学科平台,培养学生多学科视野
我们以本院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实验室及外院(系)的相关研究平台为依托,在化学人才基地能力提高项目以及创新研究计划中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合作,采用“双导师”模式,培养学生交叉科学研究能力,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其毕业后从事交叉学科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积极寻求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实习实践联合培养机制。设立了一批包括江苏梅兰化工集团、和氏璧化工集团等企业在内的实习实践基地,并与中国石化、扬子江药业等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学生实习合作,实施了“实习前评估-实习中监督-实习后考评”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尽快适应社会要求。
由于构建并实施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在近3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上获得6金3银的好成绩,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实践收获了多项成果:新增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12年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5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专业被纳入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获得了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有力促进了化学类专业的教学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