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分析论文(共29篇)-九游会网址j9

2024-05-20 08:06:42 其他教学论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感谢网友“熹顺阳”向本站投稿了29篇与“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分析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写作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展开体验式作文写作,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组织体验式作文学习时,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从中积累素材;而后思考感受,尝试构思作文;在具体创作中再次回味各种素材,尝试提炼内容;最后大胆地写下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积极构筑体验式写作课堂,促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回归生活;体验式作文;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关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进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在写作时也要尽量说真话,不说假话和空话。生活教学法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将其和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能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各种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写作练习时,也可以积极构筑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生活的真谛,这种体验式作文的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体验式作文要求学生将生活实践中的各种体验和感受结合起来,将其浓缩成自己认知领域的个性化“所有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获得真体验、真感受,教师就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然、理解人生、感受生活,并积极积累各种写作素材,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以“春游中的新鲜事”这篇作文作为例子,如果学生并未真正参与过春游活动,则很难想到会发生怎样的新鲜事,所写的作文也不过就是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很难有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写作前可以鼓励其参与到踏青活动中,几人一组亲身参与到探究春天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应注意几点:第一要深入感受春游,体会在春游活动中自己的内心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要多关心周围的事物,不仅要观察景物,更要观察春游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奇事。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如在发现了奇特的事情后,要通过仔细观察搞清楚其中的人物关系,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才能写好作文。如有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到一些身穿统一服装的人不去观看花草,而是专门注意地上的垃圾,还带着大袋子装垃圾,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义务志愿者。这样就将环保这样的主题写入了作文中,自然写下了自己观察到的新鲜事。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在课本中读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进而获得更为真实的感受。在这种基础上展开写作活动,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还会发现写作原来并不难,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

二、交流感受,梳理行文思路

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尝试说说自己参与活动时的感受。这样能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得启示,关注一些被自己忽视的内容,并浓缩提炼出一些精彩的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在写作时有更好地参考,从而更好地整理行文的思路。例如,在参与体育运动会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运动会这个主题进行互动交流,并尝试写下自己的内心感受。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说说自己在参与运动会中的切身感受。如有学生提到:“我觉得开幕式上全体学生参与的队列操十分引人注目,气势恢宏,而且让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进去。”还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在长跑比赛中有一个看似弱小的女生虽然落后别人好几圈,但是还是坚持跑到了终点,这点很让人感动啊!”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行文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在写作中能否将这些内容都写进去呢?如果让你来安排写作的重点,你会如何做呢?”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在安排文章结构时,还是要以‘我’作为中心,写一下自己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而其他的人或者事就作为陪衬。”教师总结学生的想法:“在写作时要围绕某一个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在组织学生展开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注意一下被自己忽视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写作技巧渗透到互动交流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如何写好事情的前因后果,如何展现事件的高潮。

三、再度回味,提炼最美素材

要写好作文,不仅要有完整的写作思路,还要对各种素材精挑细选。在互动交流后,不少学生都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是在作文中却不能全部写进去,教师要指导学生静静思考,回味自己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内容,尝试构思写作的主题,并提炼出最适合自己作文的素材用于写作。例如,在创作“我的生活发现”这个主题的作文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小实验,帮助爸爸妈妈进行家务劳动,并尝试总结家务过程中被自己忽视的.一些小发现。如有学生帮助爸爸煮粥,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问题:煮粥时要注意米和水的比例,这样才能煮出更好的粥,还要注意开小火熬。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煮粥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么多的事情,可是作文中也不能全部都写进去啊,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事情让自己回味无穷,是整个煮粥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学生在回忆中认为煮粥要注意掌握火候,太大太小都不行,并从中总结出经验:“做事情也要不疾不徐,要沉着。”这样,学生就提炼出了让自己体验最为深刻的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主题展开理性思考,挑选出最适合自己写作主题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就能事半功倍,并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

四、以手写心,抒写真情实感

体验式作文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真实见闻和感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尊重学生这个体验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写下真情实感。教师不能将自己对于作文主题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创作自己不理解的形式作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创作“我帮妈妈做家务”这篇作文时,一位学生将做家务的具体过程匆匆略过,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妈妈的不容易,表现自己对妈妈的崇敬之情。这样的作文有太多的空话,虽然充满了溢美之词,但是并不能感动读者。教师要鼓励该学生多写具体的过程,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过程描写中。同时,还要少些空话、假话,多写自己对妈妈的真情实感。在修改后的作文中,该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他写了自己在帮助妈妈切菜的过程中,发现妈妈的速度十分快,并问妈妈为何又快又好,妈妈漫不经心地回答:“多切几次就掌握了。”学生这才知道原来妈妈原本也不擅长家务,为了照顾爸爸和自己才开始练习做菜,便对妈妈生出了敬爱之情。这样写作情感就显得更为真实。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某项写作任务。这样,体验式写作才能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交流需要和生活自觉,便会积极地自主展开写作活动。体验式作文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通过观察、体验和讨论等各种形式,形成对于自然、自我和社会的整体感悟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筑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人生,体会生命,然后展开写作活动。这样展开的写作活动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雅敏.小学语文生活化体验式作文“四部曲”[j].教师,(10).

[2]邹丽娟.谈谈小学语文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4).

[3]卢宝明.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j].师道:教研,2016.

篇2: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不仅仅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培养出更多全能型的人才。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相应的规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及现阶段的教学重点开展体验式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自主性;有效性

1引言

小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学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认识。体验式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之前需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在有效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途径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对学生产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开展针对性的数学教学,从而改善数学教学现状。

2.1构造数学情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相应的数学情景,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进行图形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发的构建这样的图形,学生不仅仅可以对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情境也有了有效的创建。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构建数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走进这样的情境当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2.2重视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通过生活中清晰明确的关系和现象来反映数学知识中的逻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反应,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引导学生对数字进行掌握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买东西的实例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将数字与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联系,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将数学知识充分的与生活实际进行融合。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体验过程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3加强教学实践,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受: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重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完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体验的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引入一定的教学实践,这样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图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发的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学生不仅仅可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同时对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掌握。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进行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相应的分组,在提出相应问题或进行相关实践操作之后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和学习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3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此有效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宁.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年10期.

[2]陆泱瑾.小学数学体验式作业的形式与模式探究.《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22期.

[3]焦从利.关于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初探.《西部皮革》.2016年8期.

[4]姜永兵.在体验中感悟在探究中建构―――小学数学体验式探究教学的实践.《小学时代:教师》.2012年11期.

篇3: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文章从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课堂音乐学习热情、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效率的帮助作用进行分析,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体验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

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涵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吸引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音乐教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和音乐演唱的实力,从而达到全面科学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一、激发小学生音乐课堂体验学习的热情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能力起到了支配性的作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它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上足够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能力。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视,但是在调动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方面略显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往往在讲台上尽心尽力地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却不是太高,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性格较为活泼,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和学习模式所吸引,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并且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的音乐教科书中的《我们的田野》音乐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在教学这一音乐歌曲时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歌曲中歌词所描绘的内容,从而加强学生们对于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多元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音乐教师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随着现代音乐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音乐教学的内容和知识也在不断提高和深化,这使得传统单一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对于事物的理解,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通过让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变得多元化来适应学生的音乐学习要求。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前提下,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帮助音乐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以苏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科书中的《春天的小河》这首音乐歌曲教学为例,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主要是描写春天带给人们的美丽心情和优美景色。音乐教师在给学生教学这首音乐时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来让学生利用模拟情境来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促进学生个人理解观点的多元化。

三、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中,小学音乐教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学音乐教师是学生音乐课堂知识学习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对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扎实牢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效率,加强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音乐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音乐课堂听课的质量和学生音乐学习进度以及音乐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从而帮助音乐教师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案,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方案变得更为合理、高效。与此同时,体验式教学模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夯实音乐知识的学习基础,解决学生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科书中《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的方式检查自身的音乐知识点掌握情况。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音乐课堂体验的学习热情,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多元化,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全面、科学地发展。

篇4: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难以突破的瓶颈,低效枯燥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亟待改革。本文首先对现阶段作文教学实况进行述评,然后提出巧借信息技术破解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困局的关键点,并以命题作文《味道》的教学实践为例,诠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协同应用智慧教学系统的各种工具、资源,构建教与学方法多样化的、更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新模式,提升作文教学品质。

关键词:

作文教学;信息技术;模式

创新现阶段作文教学实况现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目标设置、内容序列等方面给予广大一线教师更具体可抓的“把手”。然而,教材凸显的是其示范引领作用,如何创造性地融合信息技术,灵活地使用教材,开拓新的教学资源,建构合理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真实情境。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因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部分教师会在技法指导或集中评讲环节介入信息技术工具,但也多数是内容呈现和有限互动的技术应用。长此以往,这种中规中矩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不可避免地陷进“老师苦批勤讲繁复低效,学生乏味厌倦不得要领”的死胡同。

巧借信息技术破解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困局的关键

如何应用智慧教学系统的各种工具、资源破解这种困局?笔者认为,至少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第一,作文教学要关注生命,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与需求。

首先,作文是一种独抒性灵的表达,教师可借助智慧教学系统为学生搭建线上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由选择时间进行课前学习。其次,作文写得好不好,与学生的个性气质、阅读积累、生活体悟、思维层次、技巧掌握、文化浸润等方面密切相关,同一个班的学生在上述各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可借助智慧教学系统合理匹配不同层级类型的研讨合作小组,并设置不同思维梯度的导学方案,推送适切的学习资源。最后,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通过在线学习的平台反馈给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情况了然于心,并据此调整教学重难点、课堂实施细节等,让作文训练更有针对性。

第二,作文教学要关注过程,于细微处下功夫。教师如能更好地借助智慧教学系统的查看监控、即时反馈、强交互性等功能,围绕学生应该掌握的有重要训练价值的基本表达技能,并针对学生在审题、选材、构思以及推敲语言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设计出若干个可操作的、相对程式化的训练步骤,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及时加以点拨,则可以大大缩短他们由“生”变“熟”、从“拙”到“巧”的距离。

第三,作文教学要关注思维训练,注重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如能借助信息技术,灵活运用以智慧教学系统为支撑的体验式、探究式、研讨式和混合式学习等教与学方法,多采用交互式在线评议作文的批阅模式,实施多元主体评价,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碰撞的力度。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作文教学新模式

下面以初二年级命题作文《味道》的教学实践为例,诠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协同应用智慧教学系统的各种工具、资源,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作文教学新模式,提升作文教学品质。

1.准备环节教师准备:

①梳理题目,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制作“如何读懂作文题中的导语”“全命题作文立意技巧”“思维导图提纲法”等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的微课。

②剪辑《记住乡愁》《一城一味》《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中与本次作文立意相契合的视频片段;整理学生参与“探秘佛山文化”“亲近三水人文,寻访家乡故事”等实践活动中与本次作文立意相契合的素材。③设计课前导学方案以及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资源,制作成学习资源包。剖析:信息技术的介入弥补了传统作文教学中仅靠教师平时素材储备的种种缺陷。

2.课前导学师生活动:

①教师发布导学方案及学习资源包,为学生搭建线上学习的平台;学生根据导学方案,在任务驱动下自由选择时间,充分利用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及在网络上搜集的其他资源自主学习,然后按要求逐步完成审题分析、思维导图提纲及素材ppt三项学习任务。

②教师发挥智慧教学平台的.资源共享、即时交互功能,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并推送适切的学习资源;学生如在自学或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反复观看微课加强理解,或搜集资料深入研究,或借助平台与同学、老师互动交流,寻求指导帮助。

③教师查阅学生上传的第三项任务成果,根据学生初步立意的不同类型,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每组的特定需求实现差异化的教学供给;学生对个人的任务成果做进一步修改。同小组成员线上交流,围绕自己组的立意方向,选出最佳素材ppt若干份,以备课堂展示。

④教师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评分,根据数据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材料的挖掘与处理方面仍有欠缺,因此以此为核心问题设计课堂研讨活动。

剖析:本阶段,信息技术不仅成为师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交流分享、实现翻转学习的重要工具,还带来教与学模式的变化:

①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教师将知识前置于课前,化繁复为简洁,为后续课堂教学集中解决核心问题提供了时间和知识储备保障。

②学生自由选择线上学习时间并获得来自同学、老师的帮助指导,在不断地交流互动中建构和转化知识,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

3.课堂研讨师生活动:

①导学概述,情景导入。教师展示导学阶段的相关数据,概述课前导学情况,指出本次课堂研讨的重难点――材料的挖掘与处理。学生由此反思个人自学情况,感知、理解问题情境,聚焦研讨目标。

②立意阐述,素材展示。各小组代表通过学生终端展示、ppt共享,阐释本小组的立意及最佳素材。教师通过教师终端切换屏幕、锁屏播放等操作,帮助各小组代表演示并让全班学生都清晰看见。同时通过平台实时监控,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行为,便于学习评价与反馈。

③交流评价,反馈提高。学生通过口头表述、在平台发言或点赞等方式对各小组分享的立意与素材进行选择、分析、评价;教师通过终端推屏演示、共享小结笔记。

④范例导引,片段训练。教师向各小组推送与本组立意、素材相关的精彩词汇句段和范文若干,并给予一定指导。各小组对推送内容感知学习,归纳方法,内化知识,并联系自己的素材当堂创新演绎,限时完成片段练习后上传。教师实时监控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

⑤赏析点评,修改润色。学生作业全部提交后,小组内部先交流讨论,并从中选出最佳的一份上传。教师确认全部提交后开启师生共同赏析点评。赏析研讨后,学生着手修改自己的片段后再次上传;教师按照立意素材不同、修改前后等标准选择一到两份作业同屏展示。

⑥总结课堂,布置作业。教师展示课堂研讨阶段的相关数据,总结课堂,同时推送更多拓展学习资源。学生反思个人课堂研讨的情况,通过再现、求证、内化、提升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建构。剖析:本阶段,信息技术环境对课堂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从操作层面看,为各环节活动顺利实施提供了工具上的便利与保证,使课堂节奏明快、环环相扣、张弛有度。

从教与学模式变革层面看,借助资源推送、推屏演示、交互评价、笔记共享、实时监控等功能实现了以下改变:

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丰富课堂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增加课堂容量。

②增加思维碰撞的形式与力度,落实思维训练,提升学科素养。

③实现作文教学过程精细化指导。

4.评议修改如上图所示,按照“教师初评→教师范评→学生练评→小组互评→学生修改或二次作文”五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实施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作文在线评议。这样,一方面将教师从冗杂重复的批阅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学生作文中的普遍性问题或者个别学生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这种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针对性指导为辅,师生线上实时交流、共同参与的作文评议方式能极大地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与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建立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联盟,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品质。

5.展示延伸在语文学习这个生态圈里,写作是与阅读、积累相互链接并与之融合为整体推进的共同体。因此,笔者借助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与便利性,采用一系列展示延伸措施,如将本次优秀作文置顶班级空间或推荐至校刊发表,或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个人文集,或师生合作创建以“味道”为主题的专题网站或班级电子杂志,或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名家著作等,以求达到开阔学生学科视野,促进每位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写作,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结语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破解传统作文教学困局,提升作文教学品质,是大有可为的。然而,变革的推进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围绕学生学习这个中心点建构教学,精心设计问题、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活动及学习评价,将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到学科教学的方法与过程中,勇于实践修正,以扎实的普及应用形成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8.

[2]杨宗凯.基础教育信息化2.0:科技促进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国路径[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4).

篇5:体验式教学模式旅游管理论文

体验式教学模式旅游管理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拥有完善的教育程序是对每个教学模式的最基本要求。但关键在于,教育程序一定要运用灵活,要根据不同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在旅游管理学科方面,应该采用情感教学以及后现代知识论等方面与旅游管理学科相融合,以此基础来搭建一个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体验式教学通过调查与研究,教育工作者发现,目标管理法可以与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要结合着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来做最终决定。这样的话,学生在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解决了从前只能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困扰。而且不仅是学生,教师在这样的模式下,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中得到满足。应该说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而在评价体系的建设上,要考虑到两点,一是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二是关于各部门之间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在师生的这一环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评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非常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了解,这对以后教学任务的完成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自我的评价,能够很好的起到自我鞭策,这对于今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主动去完善自我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对每个人来说,旅游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对于旅游业的管理者,目的就是要让旅游者充分的感受到这份快力。因此,学校应该让旅游专业的设计者体验到旅游的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制定出完善的旅游计划。在这个教学任务确定后,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来对这个教学任务进行构建。而此项教学目标的核心思想是以体验为主,所以,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帮助完成此项任务再合适不过了。多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学好旅游管理专业也非常的重要。尽管培养高级管理型人才是人们对旅游管理学科的普遍定义,不过如果要想做好高层管理工作的'话,提高旅游行业基层的业务水准与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讲,加强基层业务的学习、体验基层服务的实践工作是将来做好旅游管理的关键。从以往的调查来看,该专业中很多刚入行的大学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而通过得出结论不难总结出,学校在进行教学期间,不仅要重视理论培养,而且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才能让他们更好感受到工作的苦与甜,从而为他们将来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三、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些年,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均成绩斐然。较比以往,两项均增加了5%和10%的百分点。而且国内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分别达到21.0亿人次与1.00亿人民币,比过往也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出境人数与净收入也比以往有大幅度的上升。不仅如此,我国的旅游教育方面,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目前,有关旅游的高等院校一共在国内有将近1000所,创了历史新高。而学生也有近50多万人,也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尽管成绩喜人,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以往的诟病。上面我们提到过,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宰,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很难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而学生很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来具体讨论一下。

(一)教学的理念

要改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一直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在每堂课之前,教师要设立好学习场景,而设立场景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彼此更了解对方。而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因为要突出体验式教学而轻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何谈实践感受,那么实体验式教学也会变的毫无意义。因此只有做到两者齐头并进,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1、案例体验教学教师可以自己找一些著名案例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在高水平的教学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然后,老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来设置场景,并将学生带入其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而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逐步培养了他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体验教学顾名思义,意思是说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舞台”,然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据所表演的内容,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让若干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让“导游”引导“游客”进行参观,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充分的体验到导游的一些服务方式和技巧,从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讨论体验教学首先,教师要将进行讨论的场景与题目布置好,然后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但也可以保留一些自己的意见。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旅游景区门票是否应该涨价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从为何票价会上涨以及上涨幅度等等角度出发,逐渐的就会对此类问题有个详细的了解,那么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4、现场体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要让教师把学生带入现实环境当中去,利用真实场景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同时能够体会到实践的乐趣。此方法增添了教学的生动性,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传授完关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带入酒店,并在得到前台的允许后,与前台进行有关服务管理内容的交流。而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就更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还能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设备要完善

如今早已进入网络时代,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将一些书本上的文字变成动态影像展现在学生眼前,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质量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学校还可以引进一些诸如旅游管理体统的软件,以此可以更加的丰富教学的手段,从而能够更好的实施体验式教学。五、结束语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项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的学科,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引入以人为本的体验式教学理念非常的重要。他不仅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体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努力,大胆创新,让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篇6: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一个活泼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本文则对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模式;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与教师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旨在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精神与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创新。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能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妙,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

一、优化教学情景创设,强化课堂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景,用这些教学情景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感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得小学生更明确数学学习内容,也能够激发小学生探索问题积极性,这种学习方法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使用这种方法,应该首先创设一些故事情境,将小学数学知识添加进去,因为小学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小学数学的这些特点,适当编排数学内容,让数学知识变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1]。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圆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变为形象生动的故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这样描述:一头羊在宽阔平整的草地上,羊的一头被牵住固定在木桩一端,羊以绳子为半径开展活动、吃草,绳子长为3米,这里的羊最多能够吃到多大范围的草?教师讲解过这个故事后让学生思考解答方法,题干故事本身具有一定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二、实施探究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乐趣

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要关注这种方法的核心与关键:体验与感受,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数学学习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2]。一位荷兰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的”,并且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学,数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为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探究与知识教授时,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并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生活中应该仔细观察、并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挖掘发现数学的魅力,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基础乘除法”时,教师首先给出学生最基本的计算,让学生先初步体会下乘除法的规律,然后给出典型性案例让其解答,最后教师给出答案与分析,等待学生学习完这堂课内容之后,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竞赛,给予表现优异者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三、强化实践动手操作训练,实施探究学习

科学研究与资料表明:人的大脑与思维的开发需要实践动手操作的参与,而体验式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动手操作的事情,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提高数学思维高度,因此教师在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首先应该注意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数学能力与素质[3]。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了解掌握数学知识构成框架。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动手剪切多个正方形图片,将图片分发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刻认识到正方形的属性,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对正方形的边长、周长以及面积等属性会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折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操作之后,对于正方形的性质与对称性等将会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形式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四、实施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课后总结能力

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法下,小学数学课堂总结需要进行分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这样能够很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使得整堂数学课变得完整。在数学课堂的开展与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首要是做好思想工作,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思想,让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与问题,深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4]。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及习惯对其进行层级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与讨论中,增强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小组也可以将自己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分享,针对学习中的不足大家一起探讨,教师还要指导小组成员之间与各小组之间应该公平友好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例如数学课程周期性课堂总结在小学数学中就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简单的几何教学中,涉及到了圆形、三角形以及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等的计算,教师应该及时地整理与总结知识点与规律,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这些知识点与规律,提高其数学分析总结能力。体验式教学响应了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是一种比较重视实践的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妙。教师在使用这种数学教学方法时,应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选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吴凤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02:129.

[2]毛爱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6.

[3]杨春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08:159-159.

[4]叶茂兴.为数学学习插上“体验”的翅膀——小学数学课堂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学周刊,2014,36:81.

作者:吕莉 单位:成都市沙湾路小学

篇7: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内容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职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始终不曾停止,而体验式教学模式无疑是高职教学改革中一种较为完善与成熟的教学方法。为此,本文对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育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及特点

体验学习一词最初源于西方,其着重强调学习者自身在相应环境下进行实践、体验与思考的过程,与其他学习方式不同,体验式学习更加注重体验与学习场地的密切配合。尽管体验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同,但其并非完全独立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不是处于现有教学模式的完全对立面。可以说,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强调追求个性的同时也从未忽略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在以学为主的教育背景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此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更为深刻的个人体验。换言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要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化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不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学习结果相比,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习过程。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过程与结果都是不可分离的,可以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甚至对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最终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对过程进行反映,但最终的结果往往不能够对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反映,这也就是说依据结果的最终好坏并不能够对过程进行完全肯定的判断。好的过程一定预示着较好的结果,但好的结果并不意味着过程也尽善尽美。为此,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教学的最终结果并不能够完全满足教学的目的性,此外,由此导致的教学急功近利心理更是要不得。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的重视无疑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这一巨大漏洞。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注重强调的体验过程主要是针对每一位学生自身而言的,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教学体验都是属于学生自身的,同时是具备一定独特性的。

(三)体验式教学过程的完成需要借助于学生学习的内在生成。与体验结果相比,体验过程则是动态连续的,其发生的时间也是瞬间性的。例如,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一动作的模仿与学习都需要学生自身对其动作要领进行相应的理解和领会。学生也只有通过外部学习与内在心灵的逐步趋近过程才能在体验式教学中发掘到教学内容中更为深刻的意义,为此可以说,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持久。

二、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和氛围。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可以说是高职体育教学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前提与重要保障。换言之,只有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体验式教学模式才能够得以更好地推行与实施。而要切实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需要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建立较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高职院校相关领导人员应足够重视对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的购进和管理,以尽可能满足体育体验式教学的需求。而在师生关系构建与维持方面,高职体育教师应在较为活跃的课外课堂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特点的了解与掌握,进而及时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同意见,解决他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疑问和困惑。与体育理论课堂相比,户外教学为师生间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无疑为建立较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可能与较为便利的条件。为此,高职体育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应积极努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意义。

(二)转换师生角色。为进一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创新精神,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体育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学生暂代教师工作,进而由其领导其他学生进行相关动作的学习与练习。尤其是在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中,由学生带领其他同学进行热身活动,这不仅能够给寻常的准备活动阶段增添更多的活力,同时还能够锻炼一些同学的组织指挥能力。此外,学生对各种操的穿插与重新组合安排无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程度。

(三)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与内容。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过于守旧难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体育教学的预期成效,过于严肃紧张的学习氛围也极易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的过度压抑与被动性。为此,高职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较为愉悦的`氛围和环境。课前提前对教学场地和相关体育器材进行整理,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相关教学内容和动作进行简化和归纳,这可以进一步节省学生对相关动作要领的领悟和理解时间;通过音响、电视等相应工具来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可以进一步增强高职体育教学课堂的活跃性。

(四)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相关体验。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进行相应的评价。此外,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与被评价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应积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进而使学生在评价和相互交流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劣势,从而对此进行不断修正和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适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提出要求和改进意见,同时还应在一定条件下适时降低相应动作的难度,以给予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这样也更能够锻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高职体育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活动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在体验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学模式。在体育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依据相应的教学目的创建出一些与当前体育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或话题。较为新奇的场景与相关材料无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除了对相关教学内容理论的探索和创新之外,动作要领的探索在体育教学中也显得十分重要。相应动作何种方式何种条件下可能会完成得更加完美、怎样的结组方式才能使团队的协作能力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等这些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无疑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更为可靠真实的统计数据,进而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一些体育初步结论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相应的实践与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结论存在的欠缺与不足进行弥补与修正,最终总结出更为完善准确的体育结论。可以说,体验过程中逐步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同时也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徐冰.德国“体育、体验与活动”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7

[2]于文谦,荆雯.回归生命教育语境下的体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4

[3]姚卫勇.高中体育体验式教学法实施的途径与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4,1

[4]衣锦光.基于体验经济理念的体育俱乐部营销策略探讨[j].商业时代,2014,32

[5]隋东旭,崔健.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12

[6]朱成.基于体验经济的黑龙江体育产业发展与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4,20

篇8: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改变被动教育的局面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老师讲解内容,然后布置课后作业,但这似乎是教师方面的行为,不一定代表学生,学与不学还是学生掌握的,老师也没办法了解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学生根本就不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被动教育所带来的除了乏味以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可能在短期内会有计较好的效果,但是路远知马力,时间就是最好的验证。有主动才有积极性,主动学习所达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它能长时间的保持学习的力度,学习成绩的起伏才能平衡。那么想要保持积极性,在各方面都需要做出努力。学校方面,老师们可以通过趣味课堂的形式把历史知识融入进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知识,《百家讲坛》类的历史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这个节目如此火爆不仅仅是与它的内容比较受大家欢迎,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是主讲者的讲述风格很受大家喜欢。总之,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积极性是学校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家庭方面,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上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在课余时间,带孩子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翻阅历史书籍,多问孩子们为什么,希望他们能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已经看到的知识复述出来,提高孩子们的优越感和自信心。这对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些很大的引导作用。

2针对性教学,摒弃笼统教学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时候才能知道什么知识是已经掌握了,哪一个知识点才是自己的短板。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筛选,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系统的东西一五一十的讲解,内容比较繁琐,而且学生们听着也没什么兴趣,也就没有什么效果,由此看出,对历史事件而言,并不是都需要学生们掌握的,老师有责任选择比较有代表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的事件进行详解,这何尝不是对学生的一种减压方式,也是在新课改下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切记不要把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通通讲解,只需要抓住历史主脉,对历史有转折或者重大意义的事件详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们了解了历史的大纲内容,又能够抓住重点,而且给老师和学生都减轻了很多的负担,这是一个行而有效的好办法,也是之前一直都在使用的,在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也可以延续这种方式提高效率。

3新媒体支持,改变“言传身教”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那么在教学方式上也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其好处在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老师在一天之内重复的讲解课程三到四次,对老师来说既乏味又疲惫。有了新媒体的支持,教师可以根据终端的.使用来控制教学的内容,改变了传统的言传身教。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教育的现代化改革有着积极推进作用。学生可以自行通过网络的平台,针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历史重大事件,观看相关文字描述或者视频资料,通过多方面的熏陶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把历史知识掌握。新媒体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未来的教育中应当大力倡导,体现学习的自由和广阔性。同时也为老师的“言传身教”寻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道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撼动了老师的地位和权威,网络的自由性也给知识的可靠性拉响了警钟。老师更多的任务便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筛选优质信息,纠正错误观点,更好的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而努力。

4运用反转教学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我们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反转教学模式。反转教学在社会的推动下,已经由构想变成了现实,虽然反转教学有如此多的好处,但是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反转教学的教本资料不够完整,学生的自觉性不对得到保证,影响了学校老师的地位等等。这些弊端的紧迫性和发展的必要性都要求反转教学势在必行,而且要健康发展。然而我觉得利大于弊,只要学生们的兴趣培养起来了,以上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首先应该创建教学视频。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在不少于大纲要求范围的前提下,可以灵动性地增加一些扩散知识,丰富课堂内容。其次,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再者就是组织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这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开展探究式活动,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其次,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寻找和使用更加优质的学习内容,在课外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平台,大力挖掘各种有用信息,待自习以后,再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们互动,巩固学习内容。目前在网络上得到教育资源的方式很多,各大教育机构网站、学校的公开课、论坛等。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使其得到充分利用。然后,结合现实,学以致用。在新媒体等平台学习课程以后,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富有趣味的活动。

比如知识问答等比赛,在竞争中提升能力。就地理知识而言,需要记忆和联想的事情很多,学生们更应该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巩固学习内容。结合当下发生的事件,与历史事件相对比,在对此中总结知识,在对比中掌握历史事件要点,在潜移默化中就把历史知识学到脑海中去。最后,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做好相应的指导。在反转课堂教学被使用以后,老师没有时间去一一监督,这样的话就把责任更多的推向了家长。百密总有一疏,我们不能把主动权交给家长或者学校,应该由学生自己控制,因为光靠别人的监督才能学习的学生不会有好的成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项日常任务。同时学校还应该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方法去学习,避免学生出现盲目的情况。现阶段的反转课堂教学还在初步阶段,需要些时间才能逐步完善,继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未来的反转课堂教学中,网络必然会成为学习的主要载体。在新媒体的支持下,高中地历史必然会拥有一个新的高度,对地历史知识的传播及其他课程的知识都有助力的作用。

5小结

本文的主题是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针对历史教学列出了几个问题,课堂乏味无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历史课本文字居多,不利于学生联想。而后有给出了几条建议增加历史课堂的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改变被动教育的局面;针对性教学,摒弃笼统教学;新媒体支持,改变“言传身教”;运用反转教学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希望这些建议对大家有所启发。

篇9: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就当前高中数学状况来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一系列局限性。因此,在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落实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模式的创新,并运用于课堂知识内容教授中。通过对具有创新性教学模式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关的创新探究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数学是高中课程任务中的关键内容。数学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总体成绩和学习信心。而就数学教学而言,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在新课改的实行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正逐步迈出改革的步伐。然而,仍然有不少学校以具有局限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素质教育不断开展的当今社会,有更多的教育者认识到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笔者结合创新的教学模式特点,提出了与创新教学模式有关的策略和准则。

一、创新性教学方式具有的特点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进程中,我们教师都会强调创新教学的重要性。而创新教学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是当前高中学科教育中的主要内容。笔者通过对高中数学创新模式应该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和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同之处,给教育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带来指导性意见。

1.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就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而言,其凸显出来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只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增添了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内在的学习动机,获得学习能力的真正提高。同时,学生能够通过自发地学习来认识和了解自己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纠错。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便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议和指导学生通过各种科学软件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高科技的技术支撑下,获得更加完善的学习过程展示和方法演练。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原本无法传授的知识就能传递给学生。长期发展下去,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这也正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作用之一。

3.凸显数学的文化探究性

数学是一种利用符号、图像、数据等对知识进行表现的一种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就高中数学本身而言,其中的文化更是具有高层次的内涵。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只是对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中的一小部分进行了解和学习。因此,教学要鼓励学生用探究性的态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水平建议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在知识传授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各种手段来使课堂氛围不断活跃,并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良好氛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充分凸显数学文化的内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就会被较大程度地开发出来,并且为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奠定文化探究性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探讨

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虽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综合来看,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究过程中,依然要具有基本的教学原则,把握教学方向,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标。

1.整体发展原则

在高中数学中,很多知识是可以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点,选择能够适应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方式,让班级内的绝大多数成员获得良好正常的发展。在进行教学模式探究的过程中,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内心需求,从而对其进行有利的引导和建议,确保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此外,教师不应根据学生的成绩好坏来确定教学方法,而应保证整体发展的原则,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值得长期使用的。

2.民主性原则

毫无疑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感受,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理解。具体来看,教师应该确保民主性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知识灌输的机会,并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信心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并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想法,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知识吸收效果的提高。

3.感情鼓励原则

对于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不解,教师如果只进行单调的知识灌输是不会有很好起色的。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言传身教,用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来感染学生,使其获得内心的鼓励和支撑,这样他们才可以获得继续学习的勇气。总的来说,高中数学教学要针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的漏洞和不足,在结合学生个人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科学与完善。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才有保障,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有本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隆光.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考试周刊,.

[2]李刚.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

[3]金涛.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前沿,.

篇10: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高中阶段是高中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对高中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在对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了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数学科目是高中学生所学科目中的重点,高中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自身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但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些许问题,如数学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下降、数学老师教学模式单一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由此可见,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虽然新形势下课程改革不断推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但是高中数学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进而导致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具体的现状分析如下.

1.教师教学方法传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依据数学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老师的主体地位突出,老师经常以自己为教学中心,高中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传授,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越来越狭隘、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越来越低,进而学生渐渐的失去了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对数学老师的依赖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数学老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事物的认知仍停留在中级阶段,进而不能充分的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上述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忽视了高中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所以,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会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遇到疑难问题临阵脱逃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降低,进而影响学生成绩.

3.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现如今,高中数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内容不断丰富、更新,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的数学学习得不到充分认可,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进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间歇性学习现象,影响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1.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高中数学老师在开始数学教学之前,要全面掌握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教材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数学老师制定教学方案时,之所以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因为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进而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制定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此外,数学老师还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分,在确定终极教学目标的同时,设置各个阶段的小目标,进而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系统把握教材,而且能够为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从上述数学老师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可知,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独特性,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都不相同,所以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学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存在感,可以自然地拉近与老师间的距离,并且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积极配合教学,进而浓厚、舒适的教学氛围也会自然形成.例如,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成立班级小组,学生能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组内探讨,学生在组内探讨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学生间互相借鉴学习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与此同时,老师通过小组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参与教学

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参与教学,进而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图象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对函数图象进行动态展示,进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图象的变化,从而减少对三角函数的陌生感.利用多媒体设备参与教学,能够优化教学质量,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4.教师巧妙设置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数学老师巧妙设置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有关三角函数的数学知识时,数学老师基于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的掌握,巧妙提出问题,进而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积极性.如三角函数图象有什么特征?三角函数图象间是否存在共性?在学习三角函数图象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呢?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进而调动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热情.综上所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并且创新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在高中学校中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15(09):87-88.

[2]段鹏.当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教学模式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14(06):54-55.

[3]任银玲.高中数学课前预习的布置与处理[j].数理化学习,2014,11(04):17-19.

[4]姜世武.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16(15):39-40.

篇11: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有的高中数学教师不能经常应用数学实践活动的方法引导字生探索数学知识,为了节省教学资源,也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可应用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数学;虚拟;实践探究式

所谓的虚拟实践探究式的教学,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个虚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个学习情境中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利用现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学习,它是一种操作性较强,花费教学成本较少的教学模式.本次研究将说明高中数学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始实践探究

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特点为,教师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时,不必开展实践性质的数学教学活动,而是要在虚拟的空间内为学生展现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对教学资源要求不高,能减少教学的成本,只要教师应用图片,教学ppt或一台计算机及投影就能开展教学活动.而这一教学实践模式对教师设计的虚拟学习情境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为学生布置出直观性强、典型性强的学习情境,学生才会愿意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比如以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向量的计算为例.这名数学教师给学生看了图1和图2,要求学生对着这两幅图形思考向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这两幅图形就具有直观性和典型性.图1是一幅标准的平面向量计算图形,学生看到这幅图形,很快就能理解这幅图的意思就是要结合向量与向量之间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定理来总结向量计算公式.当学生觉得自己可以理解了向量计算公式以后,又看图形2,发现向量的计算不仅是可以在平面的空间中发生的,它还可以是在立体空间的,那么当向量问题发生在立体空间时,又要如何总结它的计算方法.因为这名教师设计的虚拟数学问题一方面足够直观,另一方面又具有层进性,所以能够成为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方向.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要为学生设计直观的、典型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以学习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为目标开始数学探索.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找到探究要点

在虚拟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呈线性的关系,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强,就越能找到学习的要点高效的学习;反之,学生就会抓不住学习的要占,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特点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依然以那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向量的计算为例.部分学生在观看图形1时找不到学习的要点.这一名教师就引导学生探索,图形1中的向量计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计算法则?学生经过思考,认为向量计算呈现出一种加法法则,即仭鶤b=a,仭鶥c=b.那么可得到向量的计算公式:a b=仭鶤b 仭鶥c=仭鶤c.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过去,在初中时代,学生学过哪些加法公式的法则呢?学生经过思考,认为以前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那加法的加换律和结合律能否在向量计算中适用呢?或者会产生变化呢?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开始了探索学习.这名数学教师就是引导学生应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找到学习的要点,然后让学生开展数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名数学教师应用这一个实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尝试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结合旧的知识开始新的学习探究.高中数学教师实施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要培养学生的引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类比推理、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来探论数学问题.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以后,只要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他们就能结合这个数学问题的特点找到一个探究的切入点迅速地开始数学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优化学生数学知识系统

部分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时候,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习惯一边探索数学问题,一边记录数学问题,在完成数学探索以后,他们就开始尝试整合数学问题,即时形成一套数学知识的系统.另一部分的学生则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习惯在探索数学问题的时候做记录,待这类学生完成数学探索以后,往往不记得自己曾经探索过哪些数学问题,获得了哪些学习成果.这两类学生学习效率的差异性是非常显著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一边探索数学知识,一边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数学知识系统.比如依然以那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向量的计算为例.那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记录:观察1、观察2……结论1、结论2……让学生一边探索,一边用笔画下问题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学生完成探索以后,教师引导字生开始整合向量加法的性质、向量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性质、加法的三角型法则及平行四边型法则的描述等.待学生完成这一系列的知识整合过程以后,就形成了一张较为完善的向量加法知识系统.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即时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系统,这是开展虚拟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牛伟强.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题与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欧阳熙琴.高中“数学探究”内容标准实施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篇12: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在人们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以及对教育教学如何实施的深刻认识,开始意识到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割裂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助关系,过于凸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这要求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及时地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原则,挖掘、开发和构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的模式,从而使高中生在数学的探索学习中,获得一种自我肯定和满足的愉悦体验。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索法;课堂教学;构建;实践

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自我剖析和自我总结思维模式,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和有效地把握,特别是他们的质疑和探索思维比以往任何学习阶段都异常活跃。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构建多途径的学生探索性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潜在自主学习能力转化为现实性,进而使高中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最大化地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最终使高中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自我学习生涯中创造出更多辉煌。

一、营造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与以往的数学课程相比,高中数学课程更突显了理论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特别是一些数学原理更加深刻,充满了内涵,不是简单地诵读或者讲解就能够明白数学的真谛,这需要把大量的时间教与学生来掌握,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去认真对高中一系列的数学原理和公式进行探索,从而挖掘出其内在的内涵和客观性规律,进而抓住高中数学的脉搏把各种数学问题一一破解,最终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更多的数学素养。例如:在进行《集合》这一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从学科特点来说,教师这个时候就难以用数学的语言向学生讲明白集合到底是什么,又如何演化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把设置好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仔细品味集合的概念并仔细研习集合的实例,进而自主地探索出集合这个学科知识的命脉,那么《集合》这一个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势必将在学生的主动配合下得以有效地讲授和把握。

二、开展学生自主探索

综合性地对高中数学教材以及编写进行综合性地剖析,不难看出高中数学的内容比以往学习阶段的数学要广泛,知识点更加繁多,逻辑关联性更强,知识原理的铺设范围广。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个实例性演示的课堂教学案例,把一个数学实例题通过层层拆解、知识点贯穿和内容关联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最终把数学问题解析出来,通过这一教学实例解析过程,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主探索性学习的思维和方法,意在引导学生敢于肯定自我和相信自我积极地调动自己的一切思维模式去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制力,最终使自主探索学习模式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平面解析几何与正弦、余弦知识点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视频的形式把名家精品课堂讲学播放给大家,让学生认真剖析名家如何针对一个数学问题找出解题的线索,应证知识点和逻辑推理的,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上,怎样进行抓住主线抓住关键进行破解的,然后让学生认真对所进行的课堂知识点认真研读,找出核心关键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并利用好现有的课本教材以及学习资料,进行实例性找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从整体上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局性和系统的把握。当所有的学生都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后,教师给出一个相关联的类似题型,找一个学生进行课堂现场讲解,并要求学生要把解题思路和过程一一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不仅让其他学生来验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且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效果有一个了解和把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放松去探索、让学生去解决、让学生去总结的自主探索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白了数学学习的方式,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内在潜能,从而有意识地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最终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技能。

三、教师合理点拨和强化实践

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自主探索学习模式,就已经很明显地表明让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成为自我学习的规划者、推进者和评价者,而不再由数学教师来代替。这种教学环节就在于弱化教师的课堂主导性和讲授性,而是把课堂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己把握,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展开课堂知识的剖析,教师不干预学生的自我性学习探索活动,只是在学生开展的活动过程中经常性地进行学习进度巡视和监督,对于学习进度出现障碍的学生给予及时的点拨。通过学生的这种自我分析问题和探寻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在的关联性,从而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最终提升学生的解题综合性技能。另外,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演绎技能,高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战练习教学环节,对于高中数学题型来说,总是基于一定的内在规律只是从形式上给予变化而已。教师以一定的典型题型为例,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者多题一解的示范,让学生认识到灵活性运用知识点和扩展解题思路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联想和类比思维能力,最终建构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

四、结语

高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索法课堂教学模式应是革命性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而且转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片面性认识,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终建构了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篇13: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工作涌现出全新的探讨,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高中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如何使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开展,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其中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论是理论还是在实践的研究方面都对革新中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案导学”的内容与作用

“学案导学”即字面意思,是一种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新型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案为载体,通过导学的手段进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所以,“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学案导学”的教案教学模式,通过对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编写教案,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将预习的成果反馈给教师,及时提出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充分在课上与同学进行讨论与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反馈j庸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对知识点的引导以及整理归纳,倍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j贯。通过新型教学膜式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由教师作课堂主导的局面,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更多地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顺应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全方位倍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抽象多于具象的学科,并不容易理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学生想听但听不懂,也很难跟得上教师的节奏,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生难免会对数学知识感到无聊,甚至会产生抗拒和抵触学习数学的心理,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j庸,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而如果将“学案导学”引人到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其特有的导向性功能,利用教师编写的教案,创设科学、合理且富含趣味性的教学场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j贯,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倍养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创设教学场景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资源,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场景充分融人到教学过程中去,对此,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函数具象地表现出其中蕴含的知识道理,有助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导学教案的编写与实际案例

导学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其教案的编写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应当明确导学教案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并清楚地意识到导学教案与普通教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即导学学案需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也就需要教师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格、爱好、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学习基础等等,由此来灵活地调整教案的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还应当遵循多元化的原则,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完善导学学案的内容。需要注意,导学学案的编写应当充分结合教材实际,对于导学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应当与课本相结合,让学生可以通过问题查阅学案中的知识点,巩固预习的知识,进而达到“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四、学案导学法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

1高中教学导学学案的准备工作

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充分做好导学案的准备工作,只有经历过精心设计的学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再加上导学学案需要为学生提供预习的知识要点,所以,导学学案应当提前一个星期着手准备。在经历过上文所述的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后,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所需资源,让导学学案更具吸引力与教学价值。

2学案导学在课堂上的应用与实践

教师在完成对教学内容学案的编写后,应当提前发给学生以供学生开展预习,并且,根据知识点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倍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此一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事先预习过,便能清晰地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所以,学案导学从根本上是学生做主体,由学案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方式。比如,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中,axz xb `0,让学生充分明了不等式的解的推导过程,由此加深其印象,并服务于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3高中数学导学学案在课后的应用

在通过预习以及课堂讲解之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将产生一定的认识,但在数学的学习中,仅仅懂得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相应的解题技巧与之相配合,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布置导学学案中的检测题,通过习题来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不懂的问题及时翻阅导学学案,能有效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其存在的知识盲点,教师也应当在对习题进行审阅时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便能积极投人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倍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倍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对新时代人才倍养的主要目标。

篇14: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数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合作能力也是学生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改进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发展有很大影响.合作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和改进.本文结合当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对如何进行合作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教学;运用策略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合作能力是评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相应问题的解决.

一、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学习的方式是合作教学的重要体现,小组合作能使得学生在小的群体中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使得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数学.小组成员的分配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小组的划分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较为细致深入的了解,明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共同进步,达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是学生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造成的,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这些差异,有些学生对数学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有些学生却是相反,教师可以将这两个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结合,提升解题的效率,并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主动地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在小组成员分配之前可以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测试,进而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让数学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导数》的教学前会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测验,了解学生对方程解法的掌握程度,发现一部分学生能够将方程解答出来,但是使用的方法比较繁琐,另外一部分学生能使用较简单的方法,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错误,我会将这两部分学生整合起来组成学习小组,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导数的教学,学生之间的缺点很好地得到弥补,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对导数的掌握程度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二、合作中学生主动性的体现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师生关系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这实质上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在合作模式中取得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在合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使用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不要进行过多的干涉,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碰撞,发现新的解题思路,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下阶段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解题思路的方向,防止学生将时间浪费在无用的学习上,保证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高效性.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三角函数的运算》这个章节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先为学生讲述基础的三角函数运算公式,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的解答,并且只会适当地给他们一些引导,不会过多的帮助,学生在这样合作氛围中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课堂讨论非常热烈,对三角函数的运算有了自己的看法,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使用合作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主动性的体现,这是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保证.

三、课外合作教学使用

教师仅仅通过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是很难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将合作教学运用到课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进而达到培养合作意识的目的.课外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的方向,使得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合作状态,保证学生课外合作的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外合作的课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当天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加深记忆和理解,课外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例如,我在《集合》这个章节的课堂教学结束后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集合运算题目,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保证解答的准确性,这实质上是对他们的一种鞭策,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在第二天的批阅中我发现题目的准确率很高,并且对学生进行了表扬,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下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外合作教学的使用,这是对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的保证.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教学模式的使用.合作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茜.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

[2]柴西芹.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篇15: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的日常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改革除了在教材内容上有所体现,其余的均体现在对教师的要求上.新课改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方式,对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探索.随着对教学方式的深入研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本文将根据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状况,从“学、导、思、用”等方面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环境的需求,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不断深入,当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革.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性教学是在结合了多方实践后确定的教学方式.它不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促使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有效性教学主要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中数学开展有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高中数学的本质

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所讲内容,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所运用.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性教学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创设一个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图形等内容了解所讲内容.这些方式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身为教师必须深刻意识到创造教学场景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与情境相结合,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二)重视过程,忽视结果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性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也要对教学结果加以关注.有效性教学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但是往往会使学生忽视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注定是失败的.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在可控范围内要使课堂充分活跃,从而进一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但要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也要让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就能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这样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限制,传统教学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有效性数学教学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认为使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比其他的更重要,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数学的实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有效性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措施与方法

(一)通过提前预习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加强数学学习

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学”.“学”在有效性教学中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目的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览,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二层含义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进行汇报,通过不断讨论和交流的方式促使小组内部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学习的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搭配,让组内各个成员都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有效性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由以前的主导作用变成了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整体进度、氛围和展示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高中数学由于涉及的范围很广,难点和重点也很多,如何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启发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使学生在突破难点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总结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的方式达到预设的教学要求.具体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听课感受和教学质量都得到全面提高.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总结,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带给学生大量的数学知识,这些数学知识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进行简单的计算,也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现数学的实用价值.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也使学生更能直观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不仅能促进高中数学课堂的发展,也能使教师充分重视有效性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转变,教育以及教学方式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正视这种变化,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对有效性教学方式不断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周爱琴.创新理念,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成效[j].中国校外教育,(09).

[2]叶锦霞.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3]廖燕萍,陈建.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2).

篇16: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高中阶段,数学一学科是十分重要且基础的。数学对于学生的严谨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往往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教授,而忽略学生原本该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的逐步发展使“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得到重视,将其发展到实际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并提出建议,以期为高中数学课程教授提供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研究;实践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被逐渐带进高中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课本进行个人的自主学习,将教师的指导作用放到辅助地位,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首先应该对于自主学习的模式重视并着力研究。

一、概述“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

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主体性明确、独立自主意识的确立、能动性强、效率高效性强等几个部分。其中“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而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大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使课堂变得枯燥,学生并不具备自主意识和能力。“独立性”则是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即使脱离了老师,也不应该丢失学习的动力及目标,还是应当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发挥学习过程中个人独立性。“能动性”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信任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习能动力得到发挥,让其自身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有效性”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成果。

二、“自主学习”观念的建设与培养

(一)授课教师积极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数学授课中,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育,这直接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能力不强的被动局面。因此,为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加强,老师首先要主动接受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创造能力。

(二)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多年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基本已经习惯只听不想的学习模式,自主意识较低。因此,自主学习的教授方法的推行,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例如在数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其发展背景展开,再根据实例教授,让学生在课程中发生兴趣,从而提高其自主意识。

(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提问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首先必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出问题留有余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最后通过自主思考将问题解决。教师可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具备启发性和针对性,使教学在循序渐进中取得进步。

(四)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能力的提高

在任何学习中,都应该让学生养成预习课本的习惯,这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养成深度思考、自主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适当指引学生通过上一堂课程的学习的总结,归纳预习内容,应对课堂教授进行明确有效的预习。另外老师在预习方法上的提点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三、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

(一)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学习当中,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的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利用多媒体的技术设备把课程内容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全面呈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脱离数学原本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兴趣,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立足点。就例如在高中数学的空间几何内容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先进设备将空间几何立体进行呈现,这就有利于本课程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模式中注重小组合作

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组合形式进行学习,这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同学间的组合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协同互助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进行科学性分组,小组内相互带动讨论,在交流中发展自主意识,同时开阔思维。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与总结

自主学习意识的最后一步是课堂总结及反思,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写错题集的习惯,让学生在纠错的同时进行良好的反思,总结出学习方法与答题思路,让单一的学习变得多向性。同时课堂总结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计划的完成过程中增加个人自主学习的动力,使数学自主学习更好地开展。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态度、目标作出客观的总结,积累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地调节本阶段的学习心态和方式,在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区别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运用新型的“自主学习”教学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把握自身的主导性地位,积极锻炼自身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更加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推广,广大师生需要一起努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江华贵.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16).

[2]韩长峰.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15).

[3]钱亚琴.高中数学前置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篇17: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更加深入学习和理解各门学科的重要阶段,接触到更加抽象和广泛的学科理论,尤其是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不仅内容更加深入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学习难度比较大,而且面临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填鸭式的听讲,而教师也是灌输式的讲解,师生缺少互动和交流,数学成为应试的学科,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对于这种现状,本文要从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优点和意义进行探讨,从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探讨

引言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学,还需要老师的教,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统一的。但是很多教学都是局限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被动且不积极的,教和学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兴趣,学的不够深入。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大,对课堂教学已经失去了兴趣,课下的书山题海和课外辅导才是他们重视的,而教师也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与学生缺乏互动交流。对于数学这门理论深刻且具有探究意义的学科而言,互动交流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学懂知识。

一、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特点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新型教育背景下提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摒弃了过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是一种改进和进步。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非固有的主体地位,互动交流不仅仅要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也要互动交流,增加教学趣味性和积极性。互动交流教学模式下,师生互为主体,教与学辩证统一。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进行交互式的问答和探讨,师生双方是良性互动的。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主动的掌握理论知识,在轻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下获得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意义

数学本身的教学目的一是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基础并作为解决各种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工具,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高考和成绩,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互动交流,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的理念,指导教师和学生互动、沟通、共同成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整体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三、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应用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关键就是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改变过去坐在座位上被动听讲的习惯。教师要学会设计教材内容,创设更多有意义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分析。具体来说,互动交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数学理论,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创设情景探索知识点。例如,在学习“概率”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涉及到的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先创设情景,将生活中各种概率事件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尽量让学主动发言介绍自己所知的概率事件。然后,给学生们设定一个情景,让学生们去马路上数过往车辆,记录规定时间内红色车辆出现的概率并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并进行思考,加深学习印象和理解。

(二)小组讨论

高中阶段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少,互动缺乏,互动交流教学模式不仅局限在师生时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进行探索。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数学知识,并最后进行总结分析。例如,在学习“数列”时,有很多公式,并且数列是考试重难点,各合作小组可以将此作为学习内容,互相督促和鼓励,小组间形成竞争,组织公式竞赛和难题竞赛,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熟练度。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合作学习,带动每个学生共同参与数学学习,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有利于建设良好班级氛围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改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

(三)自主学习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就是要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进行转变,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学生的依赖心理逐渐进行改进,学会自己主动思考和探究,学会主动询问和交流,不一味的依赖老师的讲解和分析,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编排和学生对知识点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顺序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依据学生的现状和兴趣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

结语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是适应新时期新课改下学科教学的先进模式,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有更大的调动作用。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点比较生涩深刻,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并且面临各科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学生常常力不从心,在课堂上不能够专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不大。互动交流,就是要让师生互动、交流起来,让学生之间合作、沟通起来。教师要积极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模式,无论是情景教学还是小组合作教学,都是要让学自己动起手来、行动起来,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一改过去被动学习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汉卿.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模式的构建[j].教育战线,2015.

[2]周伟林.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

[3]石军.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刍议[j].教学改革,2015.

篇18: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需求,因此教师无论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而构建“先学后教”教学方式可满足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其中“先学”是指高中生在确定目标后引导自主学习,“后教”是指教师在高中生自主学习中给予帮助,使高中生可以解决学习问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方式是以高中生作为基点,以问题作为核心,保证高中生学习主体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对高中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先学后教;方法研究;

目前,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倍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价值观。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方式,并非是表面的时间推移,而是有着更深人涵义,“先学”与“后教”能在长时期作用下实现共同提高。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可使高中生在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并且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互动,使高中生倍养良好学习习贯,激发学习的潜能,即高中生在尝试“先学”后,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倍养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研究高中数学“先学后教”教学膜式具有积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奠定基础

不管是哪种学科,学习兴趣与知识内涵理解间都存在着密切关系。“先学后教”教学膜式的正常开展,最重要的环节便是倍养学生“先学”的兴趣。学习兴趣是高中生主动参与“先学”活动的动力与支撑。尽管高中生已倍养了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可是比较容易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消极与畏j嗅。对此,开展“先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倍养主动学习习贯,可通过语言鼓励、沟通交流、构建j渝j院课堂教学环境等,倍养学生学习j胃感,从而使其主动投人到“先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制定目标,确立“学”要求

俗话说“目标不定,寸步难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先学”,可为“后教”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先学”是高中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功课,是有目标的自学。数学教师开展学生“先学”时,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制定“先学”目标以及要求等,从而使高中生的“先学”有明确的方向,防止高中生“先学”过程中出现学习层次不清、重难点不明等问题。另外,数学教师在制定“先学”目标时,必须深人分析分层教学原则,依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难度的“先学”目标与任务等。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时,数学教师“先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依据教学重难点,并且使高中生可以明晰“先学”具体要求后,制定点概念、线概念、面概念、点与线的关系、线与面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等学习要求。不仅为高中生制定“先学”任务,还要使高中生的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高中生依据预设的“先学”目标,感受到“先学”的兴趣,总结适宜自己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后教”中教师的引导与辅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比较紧张,任何课节都设定了固定学习任务。因此,“后教”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科学设定教学框架,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因为学生在“先学”中会遇到许多知识结构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同时也要主动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引导。比如,在苏教版必修一“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教学中,由于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先学”时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但要掌握函数的定义,还要学会应用函数解决问题。因而“先学”中拟定了适宜学生切人的任务链,让学生“先学”。首先,让学生研究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对于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比较了解;其次,通过绘制图像逐步掌握函数的概念。可是,由于“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教学内容较多,比较容易发生偏差与错误,因此在“后教”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进行合理引导,以避免学生出现探究偏差。

四、互教互学,教学相促

高中数学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方式是教学与学习的有效互动,切不可使其孤立,而是应建立联系,实现深刻融合与合理渗透。在开展“后教”时,数学教师应把高中生带人其中,切不可将其视为个人的“表演”,应合理引导高中生一起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与问题案例。依据教学整理的教学资源,并针对不同的高中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问题案例,对于高中生学习状况的评定要有的放矢,然后鼓励高中生参与讨论、质疑以及交流等有关活动。而数学教师应在活动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给予合理的评价与指导,对学生的不足要纠正其认知,从而确保高中生数学知识的全方面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与效果。例如,在选修1一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生在“先学”中容易混淆概念,因而在“后教”中教师特意这样拟定:“已知a是b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c是b的充分条件,d是b的必要条件,c是e的必要条件。现有下述几种命题:①d是c的充要条件;②a是c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③e是c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教师组织高中生讨论与分析,使学生暴露出自身的不足,然后进行针对性讲解与帮助,使高中生深刻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通过“先学后教”的有效融合,不仅倍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贯,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对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之,高中数学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方式,可使高中生参与“先学后教”活动学习与掌握知识,通过认真分析、推导论证探索问题解决答案,在经历探索与求知以及发现的过程中,有效倍养创新思维与学习习贯。同时,教师合理引导,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立勇,范晓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田现代阅读(教育版),2023(03):200.

[2]徐宝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田赤子(中旬),2023(22):127.

[3]唐昌炎创新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田中国校外教育,2023(22):42.

[4]王艳平,梁平,孟繁琦,张海彦“主动学习”教学模式在自学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田广东化工,(22):189

[5]曹清法新课改教学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分析田赤子(中旬),2024(24):208.

[6]郭鹏高中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田学周刊,2024(28):62.

篇19: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情景创建

教师根据初中生物教科书中的知识内容,创建情景,利用情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学种子模块时,教师可利用特殊的环境,带领学生培育种子,促使种子萌芽,教师利用实际的操作情景,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自主教学

自主教学主要是教师鼓励学成自生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温室气体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找出产生温室气体的工厂或企业,主动分析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和防治途径,然后结合课本内的知识,充分理解生物知识,便于培养学生主动的观察能力,形成系统的学习思维。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引导模式

引导模式主要是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教师采取引导的方式,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思路上,促使学生形成整体的思维方式,保障学生学会如何解题,而不是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合作方法

合作是生物课堂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构建新型探究式生物课堂。例如,教师在进行人体内物质输送模块教学时,促使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探究有价值的知识因素,通过学生合作式的交流发现人体物质输送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在保障记忆的基础上,享受合作学习的成果。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使生物课堂知识形成有秩序、系统化的状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篇20: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

在高校转型的时期,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面临新的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性质,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本文在阐述体验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以专业核心课程《旅行社管理》为例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构建。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旅行社管理

一、体验式学习和体验式教学。

1984年,美国学者大卫库铂在其著作《体验式学习——让体验学习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中,提出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模型。将其归纳为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人们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经历,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学习方式。将体验式学习这种方式运用到教育领域,称为“体验式教学”。国外学者将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分成如图1所示的四个阶段。

通过“学生的体验——形成直觉表象——回忆或反思——深度理解——培养能力”的过程,实现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将教学内容和实践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亲历感受中主动地理解并建构知识。体验式教学摆脱了传统课堂教育单一、被动的状态,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符合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关注学生体验和感悟,通过学习情境的创造,实践环节的开创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承和能力的拓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校转型的创新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地方高校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就相当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地方高校转型是首要任务,也是必然趋势。高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性和技术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侧重于应用性研发创新。

(二)旅游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体验式教学的必然。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学科性质,同其它专业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根据旅游活动“体验式”的特点,推进“体验式教育”。采取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并重。使旅游专业课程学习摆脱传统游离于实践,空泛的说教形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动手操作,增强了实践工作能力。这样的教学形式既突出了行业特色,还可以基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构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三型合一的旅游专门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的理论基础。

科尔布(kolb,1984)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四阶段学习圈,其精髓在于:最佳的学习效果是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循环之后达到的。根据kolb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将体验式教学划分为“启动(准备)”、“体验”、“反思、分享”和“总结应用”四个过程。“体验式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增强学生的体验为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体验式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介入的积极性。教师应对选择的情境十分熟悉,包括情境的背景、人物之间的关系、涉及的知识范围等,在授课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创造相应的学习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能从中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另外还要运用恰当的手段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互相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最后完成总结和归纳,达到认知上的领悟和升华。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就是由多个基本环节循环完成的,师生在其中共同设计和参与。

四、《旅行社管理》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以旅行社业务操作与管理岗位的要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紧密与企业相结,开展实践性、开放性的指导教学。

(二)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

1、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重点。

课程紧紧围绕旅行社计调、外联、接待、市场等基本岗位和人力资源、财务等辅助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特别安排了针对基本岗位的实务技能模块,在课时安排上达到了34学时,约占总学时的70%,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以校企结合为途径强化实践教学。

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走“校企结合”之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为12课时,实践与理论课时比达到1:3。二是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安排学生到旅行社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三是与《导游业务》等其他旅行社方向课程结合,全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3)以“走出去、请进来”实施开放式教学。一是主讲教师到旅行社等相关企业锻炼,有导游证的教师利用假期带团实践,丰富教学案例。二是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和实训指导。三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设计环节。

1、启动阶段(准备阶段)。

这是教学的内容设计过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精心准备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的内容。教师可收集有关“旅行社”管理的各种题材和资料,包括案例、图表等多种形式,制作成精美的课件,还可以剪辑成视频用于课堂播放,或者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课程中的《旅行社营销管理知识》一章节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销售目的,学生提前准备不同的场景,比如:旅行社内,旅行社销售人员与潜在顾客的交锋;目的地酒店,旅行社采购部门与目的地酒店销售人员的交锋:旅行社销售人员想要达成订单,等等。这样师生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活动体验阶段。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突出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注重旅行社各业务环节和知识技能的整合运用。摒弃了传统按“章节”设置课程体系,遵循“项目课程”的思维,突出以项目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的模式,构建“项目、任务、子任务”的架构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将全课程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实务技能模块、综合管理模块三大模块。下设十一个项目,包括旅行社基础知识、旅行社设立、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旅游服务采购、旅行社产品、旅行社计调业务、旅行社的组团与接团业务、旅行社质量管理、旅行社财务管理、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和旅行社电子商务等。每个项目由“引导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下设“任务”模块,“任务”模块下每个“子任务”环节包含有“提示”、“指导案例”、“拓展材料”及“相关链接”等不同的支撑理论教学的内容。在这个阶段,重点是要明确学生在体验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设置的模块,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模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模块情境中感受。教师可以进行语言的解释,对学生的体验认知起指导作用。

3、反思分享阶段。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情境中体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大家来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在交流中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有利于诱发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关时,教师也需及时鼓励学生们通过相互合作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4、总结应用阶段。

这是体验式教学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进行分析和提炼,以达到学生对认知的整体升华。《旅行社管理》课程,在每一个项目之后,分别设置了“小测试”、“案例分析”、“实训任务”等多种环节供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学习提高。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环节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在每堂课授课完毕后,也要自我总结,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思考,提升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好的课堂和授课结果。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一个合格的人才既要掌握理论又要懂得实践操作。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作为突破,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创新旅游专业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学生主体式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同时,体验式教学需要反复地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和实践上的总结,它的存在、发展、完善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3。

[4]贾衍菊。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一以《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p99—102。

篇21: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论文

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论文

一、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

(一)读书笔记

因此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不能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需要从阅读中汲取知识,从阅读中获得体悟,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资料,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在培养记读书笔记习惯的初期,老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和内容,比如规定统一的记读书笔记形式,规定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等。读书笔记中可以摘录名言佳句,抄录自己感悟较深的语句,并记录感悟内容,打动自己的原因等;也可在阅读完成后在读书笔记中作一篇自己的读书感悟。

(二)体验日记

体验日记有别于读书日记,读书日记是记录读书感悟和摘录名言佳句,而体验日记则是要求学生专门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感悟,以及对生活中发生事件的描述和体验等。生活体验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在体验日记中,老师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不必要求学生像写作文那样计较章法,可以允许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发挥想象力,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老师制定一个合理的周期,引导学生同一整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生活体验和感悟,还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借助情境还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一)营造情境诱发体验

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教师营造情境时,需要了解到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然后才能运用多种手段营造作文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导演情境,有意识地制造材料,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诱发和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语文互动中丰富生活体验

交流互动是获得丰富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巧妙地设计教学模式,引入师生或生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与同学分享和讨论各自的生活感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加深入深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建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当好学生的听众和导师,让师生与生生之间始终处于热情、自由、平等的氛围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将交流互动的体验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这种更深层次的感受和认知往往能够成为他们写作的最好素材和资源。

(三)情境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在完成作文后,对文章的修改、润色是不可缺少的。在作文情境教学结束之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一般来说,作文修改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自我修改,自我修改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修改习惯;第二步,学生互评互改,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每个小组选取一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和评改;第三步,师生总评,通过师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最终完成文章写作。

篇22:小班环境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教育论文

小班环境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教育论文

一、问题提出

1、实践“双新”的需要。

新时代对公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每一个公民要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要求要依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来实现,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的小班化教学具备主体化、活动化、个别化、综合化的特征,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参与与合作,因此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切身体验地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小班化的基础上推行体验式教学模式,二者相得益彰,互相辉映,将有助于顺利进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双新”实践。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传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通过练习与模仿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追求的是正确的答案,学习方式程式化,存在与学生的实际相脱离的现象,这些因素造成学生的学习行为障碍,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脱离,而小班教学环境能让儿童充分享受学习的欢乐,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儿童能得到被关注的满足,享受参与的快乐,感受合作的愉快,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有着积极的意义。体验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强调的那样:从“做中学”,是一种非常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注重学生的领悟和体验,注重合作与交往,注重观念和态度的发展。在小班化的基础上进行体验式的教学研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立足于本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本县第一所民办全日寄宿制民办小学,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面对公办学校办学史相对较长、地方声誉占据一定优势的现状,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学校处于竞争劣势的情况下,学校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否则必然会因教学的呆板、单一,继而进入质量低、生源少、招生困、留生难、办学苦的恶性循环局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与困难同在。我们在确立自己学校的坐标之后,如何改变现状?出路在于改革。我们把服务于社会作为落脚点,寻找改革的突破口。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民办学校易于“翻船”的危机意识中,油然而生成的一个教学迫发点。

本课题从20__年2月申报并立项为省级规划课题,自此一直进行了与其相关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试图从教学中找到一种适时适宜的教学模式,变“独筏”为“千帆”,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开拓良好的学习方式。同时审时度视,又能使民办学校逆境而上,得以发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校情、适应教育改革,立足本地,培养出新时代、新世纪多规格人才的新路子。

(一)内容

1、小班化环境下的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模式的研究。

2、小班化环境下各学科体验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3、体验式教学方式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

(二)目标

1、发挥小班化教学环境的优势,构建体验式学习模式。

2、本着稳定与灵活相结合,结构与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建设各学科体验式教学基本模式。

3、以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4、以学生为本,革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具体过程

1、组建课题组,加强课题研究的领导

课题立项之初,学校是一所创办仅一个学期的新校,学校即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追求学校办学效应的一个重要契机。学校加大对课题组的领导,统一安排,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各学科的子课题,并确保人员、经费、时间的落实。

2、完善实验环境,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学校硬件建设是提供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条件,学校已经全面实施小班化建制,并且已经投资120多万元装配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这些条件均使本课题能够顺利开展研究。为开拓体验学习的环境,学校继续加强环境建设,从室内到户外,从学校到社会,从课本到网络,全面建设立体化体验式学习的环境。

3、全方位围绕课题开展研究。

以本课题的研究为中心,学校在各学科建立子项共计4项,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人有课题,群攻一题”的科研思想,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

4、整理实验素材,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三、理论依据

1、提倡兴趣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行为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学习需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它包括学生的学习意向,求知欲,学习兴趣等需要成分。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和最活跃的成分,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

以小班化环境的优势为基础来推行体验式学习,可以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转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

2、开拓体验途径,塑造学生的科学态度。

俗语说:“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百闻不如一见”,人的最可贵的知识来自于体验,活的知识可以让人终身受益,体验是获得活的知识的重要途径。常见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有“探究活动”、“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等,让学生在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自然、社会为补充的亲身体验中去看、去听、去想、去做,慢慢内化为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对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3、关注学生发展,养成科学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定带来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教育教学必须要有革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同时也要发展自己。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体验与思考,鼓励学生的创新。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从学生的立场上去了解学生,用科学的价值观去评价学生的学习,在教改过程中重新审视并矫正自己的基本教学方式。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助于教师科学教学观的养成。

四、实施情况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究,不是一蹴而就的构想,而是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经过一年半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深化逐步形成的。回顾我们的实践,可以用“革、托、统、通”四个字来阐释我们的实践过程。

篇2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汽车营销教学的应用论文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汽车营销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中,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运用理论,这样的教学没办法让学生去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老师需要去改变。体验式教学,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参与每一个环节,去进行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更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去改变,应该如何去运用理论,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值得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去尝试。汽车营销,掌握基本的汽车知识和营销理论是基础,关键是如何具体操作,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就可以帮助学生去进行实际的操作,所以老师可以去尝试。本文主要针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职;汽车营销;应用

汽车营销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汽车知识,还应该掌握一些营销方面的理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进行汽车营销。以往的教学,老师在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上,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不强,这样的情况是不适合学生的成长的,所以应该去改变教学。体验式教学,可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值得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去尝试应用,从而促进整个高职汽车营销教学的进行。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目的

老师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就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进行亲身的体验,掌握一些技能,只有这样,老师的`教学才会更加的有效,也能促进学生的进步。我们在进行汽车营销体验式教学时,是为了教会学生基本的营销技巧和策略,以及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应该如何去处理,只有明确这样一个目标,老师在设计教学时才会更加的合理,也能保证整个教学的顺利进行。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保证自己的教学,这是老师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时必须去做到的。

(二)汽车营销体验式教学的具体过程

1.岗位具体化汽车营销包含了很多的岗位,学生只有去体验了每一个岗位的具体工作,才能更加了解汽车营销这个工作,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老师要进行体验式教学时,汽车营销的岗位应该具体化,要根据每个岗位来设置体验的项目,保证学生去接触每一个岗位,对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具体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汽车营销,促进学生的发展。岗位具体化是我们汽车营销专业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时必须去保证的,值得老师去注意。2.创设营销情境学生要去体验汽车营销,所处的情境就应该是汽车营销相关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从而帮助整个教学的顺利进行。老师应该去创设营销的情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和感受。老师先去了解实际汽车营销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然后在课堂中去进行模拟创造,让学生即使在课堂,也能感受到真实的汽车营销氛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认知,帮助学生去适应整个汽车营销的环境,促进整个教学的顺利进行。3.组织学生调研进行体验式教学,不是说汽车营销的方方面面都要去进行体验,这样会加大教学的难度,也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老师应该选择必须进行的项目去进行体验,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的效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进行调研,让学生去了解汽车营销到底存在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是必要的。学生通过调研,可以真实去了解汽车营销,从而帮助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汽车营销教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调研结果来确定自己教学的项目,从而保证自己教学的效率,也让整个体验式教学更加有实效。4.营销结果展示结果展示,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通过结果展示,学生可以加深对每一个环节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去进行汽车营销的理解,学生不好的方面也可以展示出来,从而获得老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进步。成果展示,可以让整个体验式教学的成果得到体现,这样有助于学生去反思,老师去反思,有利于下一次的进行。我们的汽车营销肯定会有一个结果的,不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应该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才是完整的。5.总结归纳在完成了汽车营销体验式教学,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去总结和归纳,这样有助于老师和学生的提高。老师去归纳总结整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下一次的运用,学生去归纳总结自己学到的东西,以及自己的实际表现,也能促进自己的进步,所以归纳总结也是必要的。

二、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情境应该符合岗位需求

老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符合岗位需求,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体验更加的真实。汽车营销的每个岗位要求的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对于每一个岗位都设置一样的情境,是没办法让学生更好的体验这个岗位,老师应该去注意,合理创设情境,做到符合岗位的需求,从而保证体验式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做的是去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剥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实际教学时,老师更多的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的进步。科学的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得到更多的发展。学生愿意去学习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提高,我们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时也应该注意,才能保证整个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汽车营销教学中,可以促进整个专业教学的进步,值得老师去尝试。

参考文献:

[1]刘建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2).

[2]韩承伟,宋润生.汽车营销课程商业模拟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

[3]罗雪.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纳税,(9).

[4]张贺.体验式教学在汽车营销课程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7(7).

[5]汪宏杰.体验式教学在汽车营销商务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3(6).

[6]史婷,徐涛.基于汽车营销技能大赛的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改革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8).

篇24: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的严格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依据地理课程的特点,对pbl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分析,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课程之中,希望能够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实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地理课程;pbl;教学模式;教学应用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中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整节课程的完成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这种方式看似学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现实中结果并非如此。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为传统的教学课堂增加了更多的趣味,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现法、设疑法、课堂互动学习法等综合教法被广泛引用。但各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依旧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以前的那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对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可以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一、pbl教学模式概述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howardbarrows提出并应用于医学教育中。“问题解决”教学表述了一种教育与学习的新观念,它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使学习者更加致力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一来他们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精神。在那时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独立思考,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它的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等各种渠道找到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此外,该教学模式不仅在医学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其他的教学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二、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问题设计要新颖

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都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新颖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问题的设置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气候那一章节时,教师的问题设置就应联系当前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问题。让学生从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入手去搜集资料,学习这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近年来冬季气温越来越高?北方洁白的大雪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海平面会越来越高?”等问题的提出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资料搜集让学生讨论得出本组答案。这样巧妙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转变角色

pbl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因此,教师应学会及时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地位,转变其角色。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师不紧要担当问题的提出者、引导着、组织者、解决者,同时还要加入其中做一个参与者,教师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加教师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此外,教师积极加入到学生讨论队伍之中,也可以更好的驾驭问题的广度、深度,从而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沿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寻找正确答案。与此同时,教师角色的转变更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所教的都是准备好的已有知识,而pbl模式下的课堂学生为主导,虽然问题的设定由教师提出,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他们不懂不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有更高的知识水平、更广的知识面去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中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教师角色的正确转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pbl模式的顺利实施。

3.学生要积极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已备好的教学教案完好无损的向学生灌输,很少有启发学生的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他们不知道没有教师的讲授应该如何学习,如何获取其他知识。而pbl模式则打破了这个怪圈,它是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在pbl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搜集资料,经过小组讨论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高一自然地理,大多数的知识比较具有空间想像力,教师一味地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而采用pbl教学则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自己很难理解的知识他们会积极主动的讨论思考,小组讨论的过程可以促进他们一步步去探索新知识,在讨论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三、pbl教学模式的评价反思

pbl策略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知识获取技能为中心,对于现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还会使学生从信息的接受者成为分析者、评估者、组织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pbl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于那些理论性、规律性、能明确开展的综合性地理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那些比较直白简单的地理内容也许并不会有太大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pbl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总结

pbl教学模式虽然比较适合于我国素质教育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善于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任何的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地理教育过程中针对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然而,pbl教学模式的很多优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l]韩玮娜,常亮,阎芳等.pbl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

[2]张彦晓,梁彦.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03

[3]李表明,李家清.“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4]杨伟平,陈万光.pbl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

篇25: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一、新课标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模式。当前,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打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将那些历史事件、各地风光和民俗民风表演制作成电子课件,并配上音乐和动态画面,结合教师的具体讲授,能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学科综合模式。学科综合是指音乐教学应打破学科界限,以音乐教学为主线,其间运用音乐材料,把音乐与其他艺术及学科联系起来,使其融合在各学科艺术间。如音乐教育与舞蹈教育两个学科之间的综合,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课教学时,融入舞蹈鉴赏课的内容,让学生在鉴赏古典舞、现代舞和中外民族舞蹈中学习音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完成对舞蹈知识的学习。

(三)以学生为本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其全面发展。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事先告知下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主动提前查找一些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讲述、主动展示,鼓励学生以诗歌、话剧、小品等多种表演形式来表现现实生活。

二、教学模式的改进方式

(一)教学视角的变化。新课标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必须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把现代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的音乐教育生活化,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音乐修养。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及大众通俗音乐,多渠道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音乐教学,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就是艺术化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二)教学方案的创新。新课标要求,教学方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音乐知识要能满足学生需求,并不断拓展音乐知识面。教师要打通课内与课外的界限,打通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让音乐知识贯穿中小学所有课堂,充满中小学校园内外,使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课堂教学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把教学活动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外音乐资源,如在《走逬大自然》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采风旅游,以多种形式收集音乐素材,并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来表现自己心中的音乐。

(三)教学重点的变化。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特别是在演唱、演奏以及艺术展现等方面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把音乐创造融在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依据音符旋律变化展开想象,让学生在理解与表现音乐中获得音乐艺术的陶冶和审美体验,使音乐教育更好地发挥审美育人的功能。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大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若有一人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团队合唱效果,教育学生要各自把握好分寸和时机,尽职尽责,共同演绎出完美的合唱效果。

(四)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新课标要求音乐课程优劣的评价应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基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机制,实现现代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分为学生成绩、教师教学效果和课程设计管理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评价都有自评、互评和他评三种形式。教学评价要做到“两个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哪种形式,对哪个层次的评价都要注意科学、合理,应较为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使新课标教育理念落实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新课标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在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兴趣,使其自觉主动地融入音乐世界,配合教师完美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教师应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要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要让学生领悟和欣赏音乐艺术的美,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更要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固定于传统的教学和课本的模式,要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运用网络、电化设备和多媒体课件,多样化的乐曲和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鉴赏音乐,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舒适而轻松的课堂氛围以及有情有趣的音乐学习活动,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培养能动的创新思维。新课标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和音乐创造能力作为首要目的和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欣赏课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体验用多种思维方式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音乐课的开头、衔接和结尾进行精心设计,开头要新颖,衔接要巧妙,结尾要愉悦,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欣赏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时,可以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轻松地听完全曲,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所听到的音乐。在《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欣赏教学前,教师应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授课时可先讲述历史故事“四面楚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在教唱欣赏教材中的歌曲时,可以适当教唱一些当前的流行歌曲,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展示流行歌曲的演唱,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的兴趣。

(三)培养丰厚的音乐修养。新课标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多渠道开发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索音乐艺术的`生活体验,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世界风光幻灯片,然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片中的音乐进行评价和修改,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当然,教师也可以亲自演绎、生动解读优秀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带给学生更好的感受和更强的冲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教师也可以跨越音乐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让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电视剧、广告、节目、电影等艺术载体,用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去领会其中的音乐魅力和艺术表现,如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无论是画画,还是表演、讲故事,不拘一格地用课内外学到的音乐知识来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如欣赏《步步高》b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音乐欣赏课《江雪》,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配上悲凉的音乐,把学生引入“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中,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

(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要求音乐课是活跃的、快乐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生活的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充满美感的多媒体音乐影像,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巧妙演示乐器发音,让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感受每一件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效果。如对《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师可先播放利用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然后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让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进而使其认识并熟悉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这就避免了教师费时费力地空谈乐器的形状、音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黄河的故事》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可以视听结合、声像体地看到、听到“黄河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新型互动教学,教师提问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在欣赏《骄傲的小鸭子》前,让学生分别模仿小鸭子的各种姿势与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如《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教学,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动物在森林中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舞动,激发其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演、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转换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创新音乐教学方式,丰富音乐课堂内涵,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改革应为学生建立起独特而新颖的教学模式,促使新课标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音乐修养的提高。事实证明,新课标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正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又多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淑艳.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分析u1.吉林省行政学院,2013(5).

[2]郑一飞.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创新之我见[j].时尚教育,2013(6).

[3]吕淑艳.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分析:以人音版为例d】.才智,2013(牐担牐.

[4]王强.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探讨〇].学周刊,2016牐ǎ玻罚.

篇26: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为知识的动态研究者。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授课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从视听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一节有创新意识的示范课。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在授课的同时完成“传道”的任务,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完成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1]。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初中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撑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学会学习,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历史学习基础,应成为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主要任务[2]。初中生不太喜欢历史课,除了明显的历史是“副科”等功利思想影响和教材本身的空洞性,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外,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和教学能力低,致使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使学生对历史课兴味索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加强史学理论功底的修炼和史学知识的储备与更新,着力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快乐、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史动机与兴趣,让学生在“有趣”中学习历史,明确历史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制订学习计划。

二、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

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基本上能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对内阁、军机处与丞相制的不同有了一定认识,而且理解了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对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还作进一步探究,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明清的更多问题主动学习、探究。学生搜集、甄别史料和提取信息的.技能得到了提高,理解、解释与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些参考论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协助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并对其实施过程提出一些建议[3]。因此,教师是引导者,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合作者,还是他们的读者―――对学习者的研究成果,以赞赏的眼光享受,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稚嫩和偏激的地方,紧扣“史由证来”和“论从史出”。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学生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历史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其次,要带着问题听课。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教学导入处于上课起始阶段。导入既能发挥一定的教学组织功能,又具有复习已知和导引新课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4]。学生每天在学校有很多门课程需要修习,脑海中的兴奋点非常多,尤其是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课间休息时大都会做一些与学习没有关联的事情,学习注意的转移直到上课铃响仍未停止,偶尔还会因一些小意外干扰全班学生进入正常的历史学习状态。教学导入在此时与候课对接,为历史课堂教学进入正轨提供了双重保障。带着问题听历史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最后,听课时,要积极踊跃地在历史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总之,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通过采用互动性教学模式,能够运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曹永芹.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39:269-270.

[2]姚仕怀,秦云生.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9:98.

[3]陈都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12.

[4]张真.初中历史“联想互动复习法”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10:77-79.

篇27: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体育教育是我国的体育教育中的基础教育部分,体育的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关键之处,体育教学活动是非常需要引起重视的。传统的体育教学缺少分组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分组教学模式能让体育课程的开展更加有针对性,因此,分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体育教育;分组教学模式;运用

体育教育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抵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用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实现成功的重要之处,很多学校、教师、家长忽略了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认为体育课程的开设是浪费时间的,这样的认识是十分错误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的关键,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必经之路,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是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

1按照体育能力进行分组

阶段的学生之间的体育能力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很多学生因为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之间的不同,体育能力的差异也很大,教师可以先测试学生的体育能力,然后再按照不同的体育能力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体质情况以及所能承受的体育训练进行分组,不同的组进行不同的体育训练,以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与自身体育素质相当的体育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在“短途跑”的教学过程中,不再按照传统的男女分开训练的模式,而是让体育成绩好,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分为一组,给予较高的训练要求,而成绩较差、体能素质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给予的训练要求相对低一些,其余的中等学生分为一组,这样进行分组训练,同样实力的学生被分到同一组,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形成相互比拼的现象,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锻炼,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同时超越其他队友,最终得到更好的成绩。学生在分组训练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提升对自身的要求,期望达到更好的目标,进入更好的组里进行训练,也使学生的竞争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分组训练既能避免一些学生因为自身的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也能让成绩好的学生在同组队员的影响下更加努力的进行训练,这样相得益彰的分组训练,能让学生的训练动力和积极性都有所提升,同时,在尽可能的完成教师所给出的训练目标时,学生也会体验到成功,让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自信心不断提高,从而增强自身锻炼的积极性。

2按照学生兴趣进行分组

在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也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很多教师认为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统一的训练才是增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关键,然而,现在的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兴趣爱好也广泛,只是一味的进行传统模式的教学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教师只注重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有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传统的体育教育是教师这节课安排了什么运动,学生就必须被动的接受,不能进行选择,而分组教学则不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训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兴趣要求。例如,在有关球类的课上,教师可以准备几样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进行选择,有的男生会比较喜欢篮球、足球,女生则大多数喜欢乒乓球、排球,教师可以进行分组训练,分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进行体育课程的进行,学生一般都会选择自己的强项进行锻炼,在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能力时,许多学生会想要换一个项目尝试一下,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身的强项不断加强的基础上多涉猎、参与一些其他体育活动,增加自身的体育素质。教师让学生按自身的兴趣进行分组训练,既能增加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更好的经验,使学生的强项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课堂氛围也更活跃,可谓是一举多得。

3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分组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就只进行一项体育运动的训练或测试,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体育运动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很多女同学更是不太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分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组训练,选择恰当的分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掌握应该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很多体育教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忽略比赛这个促进学生增强体育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是使学生在不断的完善自我的同时提高对于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一节锻炼学生腰部力量的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将男生女生进行分组训练,男生可以进行俯卧撑的训练,女生可以进行仰卧起坐的锻炼,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信心。教学内容的不同分组的方式也就不同,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的将学生进行分组,有些学生可能对于这项运动并不在行,但在其他的运动类型方面却表现出很强的能力,教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各项特征,在课前进行备课,让学生在不断变幻分组的情况下避免出现自卑的心理,失去对于体育训练的热情,要让学生感受到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从心里爱上这门课程。在的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分组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以及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体育教学的分组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有着双向促进的作用,教师要在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同时,基于学生的体育能力、兴趣爱好、教学内容等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的体育课获得更好的身体以及心灵上的体验。

篇28: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和普及。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大数据的利用和研究成为新的趋势。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进行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在推进。其中,构建新的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基于对大数据特征及内涵的剖析,探讨构建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架构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探索大数据对教学发展方向的影响,促进教育的公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方面的作用,是人们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的要点。在大数据时代下,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能够利用技术和实现创新发展的人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人才的培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在这种状况下,高等教育继续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融合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中通过对构建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实现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展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1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变革却没有取得相同速度的进步。目前,虽然信息化技术已经走进各个高校的课堂之中,信息化教学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目前的高校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转变。许多高校只是将信息技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之中,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没有改变。在高校课堂之上,仍是以老师传授为主,而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应用于课堂之上。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功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在教学课堂创新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仍有待于开发。而目前的高校教学,由于受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并未实现较大的突破,现有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些不足,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出现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限制了人才的发展。

1.2高校教学评级机制较为单一

现在,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机制仍旧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通过课堂中老师的传授,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学校对学生教学效果评价的机制较为简单。另外,通过教学评价实现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改进的机制也不够完善。从根本上说,学校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进行改进,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推动教学水平提高等方面的任务。许多高校的教学考核模式仍旧是简单地通过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来强调学习的效果、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内容。而这种评价机制对学生需求没有进行足够的了解,评价机制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需求,评价所依据的信息也较为片面,使得评价结果信服力不足,且较为主观。

1.3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使得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十分困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学”与“教”的关系。课堂之上,老师通过书本等教学工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而在课下,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更加缺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较为缺乏,老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无法将自己的问题传达给老师,造成师生之间信息的堵塞,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较少根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手段在课堂中运用,也只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无法实现通过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设计,从而起到推动学生夯实教学理念,加深教学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目标。再者,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下,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被动学习的思想,学习只是对于考试成绩的一种过程,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失去长效学习和进行科研创新的动力。

1.4课堂教学出现“高科技,低效率”的现象

随着高等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实验,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投入不断增加。许多学校建立了信息教学中心和实验中心。但是,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高校由于缺少相关的人才和知识,使得教学的软、硬件设备缺乏管理和维护,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外,在许多高校中,其信息化资源的投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并不明显,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虽然,我国教育资源在开放程度上不断地扩大,但是在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1坚持大数据驱动的基本理念

在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中,首先应该坚持大数据驱动的基本理念。在大数据基础之上,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教师、国家、学校等多个层面坚持大数据驱动的基本理念,推动改革的不断实现。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信息化技术不应该仅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根据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技术应该有发挥更大功能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建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老师应该深入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不断探索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模式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另外,老师应该转变教学的理念,坚持用“数字化教学”的方法,推动数字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在信息技术上对课程教学任务的研究,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新发展。在学校方面,应该加强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维修和利用方面的知识,维持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较少教学资源浪费的状况。因此,相关的教学资源管理者应该不断加强教学资源的研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果的教学软件。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应该加强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支持力度。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切实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

2.2大数据支持个性化教育

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给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大数据能够通过反馈、预测和个性化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行学习。例如,翻转课堂和mooc模式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作业以及实验等环节反映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括学习的轨迹、学习的过程等,从而能够根据大数据的反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完善,大数据环境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教材。而大数据环境下,对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使其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运用。

2.3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在信息化教学的条件下,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能够保证教学资料可靠有效的条件下,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能够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环境。在大数据环境下,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另外,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通过网上的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尽情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应该不断加强教学信息的改革和研究,推动网络优质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实现跨校交流的开展,促进信息化教学下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2.4提高高校老师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随着大数据环境的不断发展,建设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老师仍旧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其对教学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老师是信息化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加强其数据分析的能力,强化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如此才能够不断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老师还应该不断增强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推动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3结语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高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仍面临许多的问题。例如,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等。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的对策。其中,可以通过支持个性化的教学,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提高高校老师数据分析的能力等,来不断推动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伟平,杨世伟.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103-106.

[2]裴涛.基于信息化理念的全新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3):105-106.

[3]赵靖岩,胡振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34(1):92-95.

篇29:会计网络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会计网络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一、信息时代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与能力挑战

(一)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将发生重要变化: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辅助支持下,逐渐摆脱手工操作。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能使用各类会计、erp软件等信息技术工具。在各类软件的标准环境下操作,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问题。

(二)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企业网上银行”、“网上纳税申报”、“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当今财务会计工作不但涵盖了金融保险、税收法规、财经审计等一些传统知识,而且还涉及到电子商务、生产经营、物流配送等一些交叉专业的知识。财会人员的技能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工作转向过程管理、财务分析决策等任务,这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会计教学模式不适应信息化环境的问题及表现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会计教学,无论在课程模式、教学内容,还是教材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会计教学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无法适应信息化发展

虽然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已经大量应用启发式、任务式、案例式、注入式等方法,综合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但仍然属于学科课程模式。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点的掌握,对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兼顾不足,理论脱离实际,无法作到会计理论与实际工作的顺利对接。而现实工作中多数企业都已应用各种财务软件完成事务,使会计工作大为简化。例如通过网上银行系统,企业可以完成收付款结算、信贷、对账查账、企业年金、集团理财等很多日常操作。而这些实际业务操作在传统教学中没有或很少涉及,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应用有了较大差距。

(二)会计教材无法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

目前的会计教材形式、内容依然变化不大,不利于因材施教。如《会计信息化》教材,本科类教材中涉及了一部分数据库、网络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但是总体上看,知识点介绍得多,技能讲得少,实用性比较差;高职类方面教材,虽然出了不少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无大变化。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发展,加快会计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应当改变当前教材内容和设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教学平台以及教学管理软件辅助会计专业教学。

三、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学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理解与学习知识,我们的人才教育模式也要从原来的流水线一样的制式培养、一成不变的填鸭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职业人才、创新人才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把“教、学、做”合一,做到“寓教于做”,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新型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网络信息化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其个性、合作性及创新性,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例如在教授“财务会计”课程时,通过影音资料结合现实企业的经营状况,展示现代会计人员的工作情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介绍国际性的财务公司怎样利用互联网将会计工作委派给其它国家的会计师;介绍往届毕业同学的工作经历、工作流程与岗位职责等。通过这样一些实例提高学生对现代财会从业知识和技能的认知,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推动力。

(二)完善和丰富教学网站

针对会计专业教学,建立相关课程网站。在网站中建立完整的教学资料库,包括教学设计、电子教案、实训项目、习题集等。开放下载相关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课件,提高学习效率。开放下载会计教学的教学资料和辅导材料,结合当前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种类型、行业的会计项目实施资料,选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建立实训项目。学生通过这些财务项目的会计业务处理,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建立会计专业的bbs论坛和qq答疑等与学生建立日常的教学联系。建立web界面的会计资格认证的模拟考试系统,提高学生的过级率。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网络上师生可以自由讨论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以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理论学习水平和创新实践的能力,逐渐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网络教室。

(三)设置现代财会技能考核课程

除了传统的点钞、珠算、书写和凭证装订这四项基本技能外,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形势下,与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网络知识,如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等都必须作为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也应将其作为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纳入技能考核课程中。

(四)应用项目化教学法

“项目化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教学中把理论认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与课程网站中发布财务项目,组织学生实施一个完整项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外语、财经法规、金融税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既包含知识能力、专业能力,又涵盖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具体项目活动能力等几个方面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课堂上的十次模拟演练也不如一次真实的工作操作来的有效果。所以还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选取多种行业性质的企业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参观和顶岗实习。如在税务局学生可以重点学习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在公司可以在会计人员的指导下编制公司会计凭证,审核、记账,登记总账明细账等各类账簿,按月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通过这样的观摩与顶岗实习,可以缩短理论认知与实际工作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六)新的考核形式

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阶段学生都必须在网站上进行答题,只有通过这阶段课程考核,才能进行下一步考核。形成性考核把考核与教学过程紧密相联,有的放矢,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网上学习能力,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为教学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可作为非会计专业的选修和会计教学的加强方式。形成性考核是强化素质教育、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重要举措。综上所述,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财经、管理等多学科知识整合到财务会计教学中,不断整合创新,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职业会计人才。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