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客中行》全诗翻译赏析(精选8篇)-九游会网址j9

2024-06-04 08:02:08 诗词鉴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李白《客中行》全诗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感谢网友“孤独者”向本站投稿了8篇与“李白《客中行》全诗翻译赏析”相关的素材。

篇1:李白《客中行》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客中行》全诗翻译赏析

《客中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⑴客中:指旅居他乡。

⑵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

⑶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⑷但使:只要。

译文:

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管它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香草郁金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芬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读来令人如饮醇醴,如坐春风。

篇2:《客中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客中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客中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前两句以轻快、幽美的笔调,歌颂了兰陵美酒。第一句从酒的质量来赞美酒,第二句进一步从酒器、酒的色彩烘托出酒的可爱。后两句说因美酒而流连忘返,乃直抒胸臆之语,含义深长,耐人寻味。全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作品原文

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作品注释

⑴客中:指旅居他乡。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诗:“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⑵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⑶玉椀(wǎn):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李少君识桓公玉椀。”椀,同“碗”。琥珀(hǔpò):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⑷但使:只要。醉客:让客人喝醉酒。醉,使动用法。

⑸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作品译文

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白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漫游东鲁之时。李白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应为入长安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都充满了美丽。当时他在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尝与张叔明、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会于徂徕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东南四十里)中。此时李白虽抱有经世济民之志,但对隐逸山林也很羡慕。在这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他高歌纵酒,啸傲山林,怡情自然,怀才自负,毫无末路穷途之感。

作品鉴赏

这首诗赞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香草郁金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芬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作品点评

明代高棅《批点唐诗正声》:太白豪放,此诗仿佛。

明代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蒋仲舒曰:下语富。又曰:乃其本相,故佳。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太白真自传其神。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强作宽解之词。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借酒以遣客怀,本色语却极情致。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浅语却饶探情(二句下)。

清代李鍈《诗法易简录》:首二句极言酒之美,第三句以“能醉客”紧承“美酒”,点醒“客中”,末句作旷达语,而作客之苦,愈觉沉痛。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但使”云云,真知此中趣、虽耳目熟,毕竟是佳语。潘稼堂曰:欲说客中苦况,故说有美酒而无人;然不说不能醉客之主人,偏说“主人能醉客”,而以“但使”二宇。皮里春秋,若非题是《客中行》,几被先生迷杀。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篇3:李白《门有车马客行》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全诗翻译赏析

门有车马客行

李白

门有车马客,金鞍曜朱轮。

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

叹我万里游,飘飖三十春。

空谈霸王略,紫绶不挂身。

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

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

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

生苦百战役,死托万鬼邻。

北风扬胡沙,埋翳周与秦。

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

恻怆竟何道,存亡任大钧。

【诗词注释】

1、金鞍句:谓车马装饰华贵。金鞍,金属作成的马鞍。朱轮,豪华的车子。

2、谓从句:言客人自道从京城来。丹霄指帝都。

3、坐客:安排客人坐下。“坐”字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4、飘摇:漂流不定。

5、空谈句:谓空怀满腹韬略,无所施用。帝王略,辅佐帝王的谋略。

6、紫绶句:言未作高官。紫绶,紫色丝带,作印组。《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皆金印紫绶。

7、雄剑句:谓怀才不遇。雄剑,指宝剑干将。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干将造剑两把,雄曰干将,雌曰莫邪。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转》。

8、阴符句:意与上句同。阴符,古兵书名。《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这里泛指兵书。

9、廓落句:言自己的学识别人认为虚无无用。廓落,虚无的样子。

10、流离:流转,离散。

11、宗党:宗亲及乡人。

12、北风句:谓安禄山乱起。胡沙,指胡人兵乱。安禄山本胡人。

13、埋翳句:谓洛阳、长安沦陷贼手。埋翳,掩埋、掩盖。翳(yì),蔽障。

14、大运:谓天命,上天的旨意。

15、苍穹句:谓上天岂不仁。匪,同非。

16、大钧:自然、造化。源自钧造陶器。

【诗词诗意】

汉武帝有三十六离宫,高高的楼台与天相通。阁道飞步明月,美人坐愁室空。恩宠毕竟有限,不能洒向每个宫人,桃李为之伤春。淫乐之意没有极限,金舆銮驾驶向回中宫。皇上万乘出中道,千面旗帜宛如彩虹飘扬。前军已到细柳营的北面,后卫的骑兵队还在甘泉宫的东边。此行难道是慰问渭川老人,还是抚恤田野的孤童?只知道瑶池宴的.享受,只知道自己其乐无穷。诗评:显然是借批评汉武帝而抨击唐玄宗。

【诗词赏析】

此诗写主人公(其中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在家款待了一位来自京城的乡亲,与其公论悲辛,倾诉自己怀才不遇,亲故凋丧,及安禄山叛乱所带来的社会**状况。

诗分两大段。前四句是引子,写“故乡亲”从帝京来,车马华贵。其余部分 是诗的主体,写作与客共“论悲辛”。这部分又分为六个层次。第一层,呼儿二句,总提“论悲辛”。第二层,对酒二句写主客见面恻怆状。第三层,叹我八句论 “我”之悲辛。漂泊万里,历年三十,虽然满腹经纶,但未谋得一官半职,内心充满无限不平。第四层,借问四句悲“宗党”,即杜甫之“访旧半为鬼”意,生者苦于战役,死者以鬼为邻,生死皆悲。第五层,悲胡人起兵,两京沦陷。第六层,悲无奈何,托命于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篇4:李白《客中作》全诗翻译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诗文解释:

兰陵的美酒散发出醇浓的郁金香味,用晶莹的玉碗盛来,闪烁着琥珀般的光彩。

主人殷勤劝酒,客人尽情欢醉,不觉忘记自己身在异乡为客了。

词语解释:

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浸酒,浸后酒色金黄。

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客中:指旅居他乡。

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

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但使:只要。

译文:

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才不管这里是我的故乡还是异乡呢!

赏析一:

李白于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本诗作于东鲁兰陵,以兰陵为“客中”,可见为开元年间的作品。在繁荣的社会背景中,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的河山景致,在他的心中都充满了美丽。这首诗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盛唐的繁荣景象。

本诗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

这首诗赞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香草郁金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芬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读来令人如饮醇醴,如坐春风。

赏析: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篇5:李白 《三五七言》全诗赏析及翻译

李白 《三五七言》全诗赏析及翻译

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译文: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想起来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是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夜深许许,风自清,月自明。不堪秋意萧条,叶落去还聚,心有留念意,奈何不由己。孤鸦自栖息,是夜过黑还是风过寂,顾自心惊。秋风。秋月。落叶。寒鸦。俱是引人心生悲凉之物象,又加以拟人,眼前全然勾勒秋意凄紧,萧条之气自字里行间悄然浮起。闭眼凝神,有断肠人枝下负手而立,背影寂寥,无限心事氤氲,秋气更添几分萧条。忽而颔首远眺,叹秋气盛起,寒鸦栖独枝。思及一段情事,怎生刻骨铭心,诗起便萧索之意盛极。当真声声诉相思,字字寒情苦。

那旧岁月里,你我也曾是相聚相知相爱。再寻不得,竟也是再见无期。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重温那段旧事,让我情何以堪。文起之时,萧索的秋之意象为这忆情情不得的无奈心境做下渲染,读至此,叫人心中悲叹之意更胜。往昔,曾深爱相伴的女子,现下竟是再见无期。苦天涯隔人。更苦,我思念你至深,只是不知你是否也念我一丝。夜凉如秋,因有相思于胸,夜也难度,情也难熬。此处诗人做完美内心刻画,致诗哀婉动人。凄怨悠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的艺术魅力。

篇6:《梦李白》全诗翻译及赏析

《梦李白二首》全诗翻译及赏析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参考译文

天上的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三夜都梦见与你相会,情亲意切足见你对我厚谊。

告别时你总显得局促不安,愁苦地诉说来路艰险不易。

你说江湖上**多么险恶,总是担心船只失事会翻毁。

你出门时还搔着满头白发,好像辜负了平生凌云壮志。

京都中达官贵人冠盖相续,高洁如你却落得这样憔悴。

谁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何你到老反被牵连受罪?

你的声名将千秋万代流传,可是生前却这般悲凉孤寂。

赏析

《梦李白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全诗体现了李杜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篇7:李白《塞下曲》之二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二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注释:

1、天兵句:谓中原朝廷军队出发往北方遥远的边疆。天兵,即官兵。下,发;进。荒,即荒服,距京城很远的地方。

2、胡马南饮:胡人南侵的委婉说法。

3、从:任随;任凭。

4、衔恩:即感恩。这里指感皇恩。

5、月氏:也作月支,古代西域城国名。见《汉书·西域传》。这里泛指西北边境诸胡。

译文: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简析:此诗写戍边将士的.爱国思想。

这首诗写战士们努力征战,不辞辛苦,希望能真正营造出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让广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胁,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封建时代的爱国往往与与忠君相关联。这首诗的爱国思想就是通过“衔恩”来体现的。“衔恩”是全诗之眼。首二句写胡汉交战。三四句写因衔恩不惧百战。五六句写因衔恩宁愿餐雪寝沙。七八句写希望破敌国,除边患,使天下高枕无忧。

篇8:李白《来日大难》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来日大难》全诗翻译赏析

来日大难

李白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

道长食尽,苦口焦唇。

今日醉饱,乐过千春。

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海凌三山,陆憩五岳。

乘龙天飞,目瞻两角。

授以仙药,金丹满握。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东海,强衔一木。

道重天地,轩师广成。

蝉翼九五,以求长生。

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古诗译文】

以往孓然一身,手携粮食背负薪柴。

道路悠长食物吃尽,苦口焦唇。

今日酒醉饭饱, 乐过千春。

幸遇仙人相识,诱我远学神仙术。

驾凌海上三仙山,周游陆地五岳。

飞乘天龙,目瞻两龙角。

谢神仙授我以仙药,金丹满握。

寒蝉蒙天恩, 深愧生命短促。

欲想报恩,恰如强衔一木去填东海。

师道重于天地,轩辕黄帝的老师是广成子。

皇帝的`九五大位轻如蝉翼,还是长生术珍贵。

愚蠢之人嘲笑仙术,如苍蝇声嗡嗡烦人。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