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论文(精选16篇)-九游会网址j9
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论文,方便大家学习。感谢网友“┢┦an”向本站投稿了16篇与“小学数学教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小学数学教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论文
摘要: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其各方面能力和习惯在这一时期都会有初步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行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教学培养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师通过不断地转变教学方式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掌握,产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并且充分开发小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
一、不良习惯成因
一方面,在当前大社会的环境下,许多学生父母双方忙于工作,没有办法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缺乏对孩子学习的指导,而处于这一时期的小学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性,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在家学习的过程中作业拖沓、马虎,不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学习。另一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通常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引起很好的重视,这种近乎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单单依靠简单的死记硬背,不能够很好地转换思维方式去从多维度思考,导致学生的思维达不到很好的开发。此外,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性的缺乏,无法进行良好的独立思考和学习。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个有效帮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和熟悉的途径,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出标记,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解答自己的困惑,使课堂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其次,预习能够保障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数学课程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联系性,如果学生在一个地方的问题听不懂,很可能会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所以充分的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从而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初期要每天定时定量地安排学生的预习内容,让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做出标记,其次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如在每一堂新课开课之前,提问一些有关新课的简单小问题,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久而久之,一段时间过后,在不依靠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作业,复习是一个对学习知识的不断夯实和强化的过程,小学数学书本学习的是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性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后应该针对每堂课的知识重点安排一些融合多方面学习的内容,布置一些有层次的作业,在保障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能够对思维和能力也有拔高作用的家庭作业。此外,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该与学生定期交流沟通,共同在孩子学习初期,通力合作,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独立完成作业和自主检查的习惯
许多数学问题都需要一定的思维和逻辑去解决问题,其实很多孩子在思维上都有一定的思维惰性,比如有些时候当家长从旁指导完成作业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心理,不会主动去思考解决方式和计算,等着家长告诉答案,这样的作业完成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很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学生思维得不到良好锻炼和利用。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安排作业时,要注意对学生作业质量、作业完成速度以及作业方式等各方面的考察,要求学生在家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主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课堂时间,在课上给学生安排课堂限时训练或小测验,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堂效率的考察,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专注力的有效方法。良好的作业习惯中检查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学生存在着字迹潦草、审题不清、计算马虎等坏毛病,而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完成作业之后就把作业丢到一旁,导致许多显而易见的错误也会被忽略。良好的检查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找出一些非思维因素导致的错误,一次马虎导致的出错看起来不是很严重,但是如果经常由于马虎而出现问题就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影响,所以教师在平时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从书写、运算、检查等方面实行有效的监督,针对一些时常由于马虎出错还不检查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督促学生将如书写潦草、计算大意、审题不清等一些可以避免的坏习惯加以改正。
(三)培养学生做笔记、学会利用错题的好习惯
数学课本中成段解释名词或者解答题目的文字不多,所以针对一些重点问题教师会要求学生做笔记去记录一些重要知识点、概论以及一些提示内容。但是由于缺乏对笔记重要性的判断,学生一些时候只顾着做笔记忽视了教师的授课,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导致了学生的课堂效率不高,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抓重点并且提取重点内容的能力,在做笔记时能够有所取舍。错题是很好的学习资源,能够很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反复夯实。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测试或者练习之后就把习题扔在一旁对错题置之不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就知识薄弱的地方进行修补,知识缺口一直存在,相同的错误一犯再犯。所以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对错题资源有效利用,针对一些做错的数学题目,建立属于自己的错题本,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写下解题思路或者探究新的解题方法,从而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帮助幼儿提升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有效途径,针对小学生的不成熟性,家长和教师应该同步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有效监督,共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环.例谈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j].现代农村科技,2017(10).
[2]杨莲芳.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
篇2: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会教,还要懂得如何科学地指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关键词:认真审题 倾听 自觉检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会教,还要懂得如何科学地指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下面就谈谈在教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
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做作业时不懂得认真审题,拿来就做,造成题意理解偏差;有的缺少系统的知识储备,做成什么样算什么样,思路很不明确,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致使错误率很高;有的粗心大意,用错公式、换算错误甚至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甚至有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爱抄袭别人的作业;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题时审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数学运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算的准确性首先取决于准确的审题过程。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没掌握所学知识,而是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搞清楚题目要求。尤其是应用题的文字,数量关系复杂,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没有认真读,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造成列式错误。要克服这些毛病,首先要做到仔细读题,了解题意;然后仔细推敲语句,准确理解题意,根据要求列出算式。通过认真审题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学生多少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我们对在课堂上表现活泼的同学持欣赏态度。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我注意到,在一个同学被点名回答问题时,其他没被点名的同学显得并不认真,且有点灰心丧气,甚至有的没在听,而是自顾自地做别的事情……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我们一直强调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如何学会关注他人、认真听取他人的讲话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能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其作为一个教学的重要部分,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及时对认真倾听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不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纠正。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首先要强调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自己动脑想,自己动手做,不依赖别人,不抄别人的作业。其次要教育学生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或者家长请教。在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是很正常的,经过自己努力思考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弄懂以后再完成作业也是独立完成作业的表现。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加强自我约束力,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有很大帮助。
五、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上,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查上。对解答过程中的检查过程是一个重新认识、反思自己、巩固知识的过程。有的老师不注重让学生自己检查,而是在作业本上纠正,过后又不及时提醒学生去复习,这样做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自主检查重视起来,使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查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重要环节坚持下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逐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习的良好习惯只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教师要把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个目标落实在每堂教学课的过程中,持之以恒,就会大有收获。
篇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 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 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 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 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一)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 计算。(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 ,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 ,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 )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 (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 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 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篇4:小学数学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习新的知识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应该是多层面的,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言传身教,当好楷模”,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
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平时我们总会听到有些老师在议论:现在的学生学了几年的数学连数都不会写。作业做得让任课教师头痛不已,这就是学生没有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1、平日积累,小处着手。在学生刚入学时,我不但要求孩子们计算上认真,而且在写数时强调数的美感,充分利用田字格,要在田字格上做练习,田字格是一年级上学期用的,我要求他们在一年级阶段都要用,对写得好的孩子大加表扬,对写的不太好的孩子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手把手的教,告诉他哪个数写的好,没有写好的的应该如何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会给与表扬和鼓励,让他有信心写好。慢慢的学生们在认真做题的同时也会格外注意自己的字是否写的工整,漂亮。
2、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书写习惯也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身作则,不论是板书还是平时批改作业我都会做到工整、美观。如果平时在黑板上板书写的不太合格的时候,我会擦去重新写并在写的时候把痕迹擦干净,力求一次写好。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1、及时表扬,快速进入状态。学生在刚刚听到铃声时不是特别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就会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涣散的地步,教师也会因为课堂氛围提不起精神,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我不是用惩罚而是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课前奖励的活动,如果在上课铃一响不论老师在不在,都能做到快速拿出书和学习用品,并能安静的等老师来上课,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贴黑板后面的光荣栏里,攒够三朵就可以换一颗大的红五星,作为学期末优秀学生的评价方式之一。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起初会有趋利行为,为了小红花主动做好课前准备,但习惯成自然,慢慢的他们就会课马上就进入学习状态。
2、兴趣入手,强化注意力。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先导和前提。一个人形成了对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即使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能专心学习。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产生兴趣,便把题目变成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也就强化了。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在数学中培养孩子能力不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会使很多孩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更多的给予孩子动手实践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手的机会增多,势必会影响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实践过程记录的也不是很理想。经过几次动手实践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正是有了这样的动手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4、没有思考的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地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向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让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境和思维空间里联系已有数学经验和数学知识充分展示思考、探索、交流活动。在群体交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策略,又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
三、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1、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教学外,课后的作业也不容忽视。怎样吸引他们的目光,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在批改作业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使用了“批改 语言评价”的方法。除了在给学生作业等级评价的同时还对于学生评语式的批评和表扬。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诱导学生思考,自我改错。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错误时,我会在错误的地方作个记号,写上“运算顺序对吗?” “想清计算公式”或“请仔细再算一次结果”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不会打击他的信心,同时,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中的巧解、灵活解答、一题多解,我会在下面写下“这种方法想法独特,有小数学家的风范”“你能从不同角度想问题,解法这么多”等评语,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3、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顽皮、最活泼好动阶段,在做作业时会出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我在批改时注意方法,对症下药,力求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写的又对又好的学生我除了给他优,还会写着“这样的作业感觉真好”的评语,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作业量稍微降低之外,判分要求也降低些,只要能比上一次有进步,就会写上鼓励的评语 “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一定能更好。”“相信你能行,加油啊!有了这样的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不强少做或不认真的学生我会写下“嗨!今天偷懒了,是不是?明天能补上吗?”的评语,这样的评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对他也是一种督促,大部分时候都能及时补上。
总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好习惯养成要靠耐心与细心慢慢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会逐步培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耐心的去与孩子们交流,感受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用心、用爱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小学数学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习新的知识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应该是多层面的,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言传身教,当好楷模”,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
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平时我们总会听到有些老师在议论:现在的学生学了几年的数学连数都不会写。作业做得让任课教师头痛不已,这就是学生没有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1、平日积累,小处着手。在学生刚入学时,我不但要求孩子们计算上认真,而且在写数时强调数的美感,充分利用田字格,要在田字格上做练习,田字格是一年级上学期用的,我要求他们在一年级阶段都要用,对写得好的孩子大加表扬,对写的不太好的孩子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手把手的教,告诉他哪个数写的好,没有写好的的应该如何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会给与表扬和鼓励,让他有信心写好。慢慢的学生们在认真做题的同时也会格外注意自己的字是否写的工整,漂亮。
2、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书写习惯也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身作则,不论是板书还是平时批改作业我都会做到工整、美观。如果平时在黑板上板书写的不太合格的时候,我会擦去重新写并在写的时候把痕迹擦干净,力求一次写好。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1、及时表扬,快速进入状态。学生在刚刚听到铃声时不是特别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就会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涣散的地步,教师也会因为课堂氛围提不起精神,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我不是用惩罚而是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课前奖励的活动,如果在上课铃一响不论老师在不在,都能做到快速拿出书和学习用品,并能安静的等老师来上课,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贴黑板后面的'光荣栏里,攒够三朵就可以换一颗大的红五星,作为学期末优秀学生的评价方式之一。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起初会有趋利行为,为了小红花主动做好课前准备,但习惯成自然,慢慢的他们就会课马上就进入学习状态。
2、兴趣入手,强化注意力。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先导和前提。一个人形成了对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即使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能专心学习。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产生兴趣,便把题目变成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也就强化了。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在数学中培养孩子能力不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会使很多孩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更多的给予孩子动手实践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手的机会增多,势必会影响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实践过程记录的也不是很理想。经过几次动手实践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正是有了这样的动手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4、没有思考的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地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向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让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境和思维空间里联系已有数学经验和数学知识充分展示思考、探索、交流活动。在群体交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策略,又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
三、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1、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教学外,课后的作业也不容忽视。怎样吸引他们的目光,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在批改作业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使用了“批改 语言评价”的方法。除了在给学生作业等级评价的同时还对于学生评语式的批评和表扬。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诱导学生思考,自我改错。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错误时,我会在错误的地方作个记号,写上“运算顺序对吗?” “想清计算公式”或“请仔细再算一次结果”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不会打击他的信心,同时,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中的巧解、灵活解答、一题多解,我会在下面写下“这种方法想法独特,有小数学家的风范”“你能从不同角度想问题,解法这么多”等评语,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3、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顽皮、最活泼好动阶段,在做作业时会出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我在批改时注意方法,对症下药,力求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写的又对又好的学生我除了给他优,还会写着“这样的作业感觉真好”的评语,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作业量稍微降低之外,判分要求也降低些,只要能比上一次有进步,就会写上鼓励的评语 “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一定能更好。”“相信你能行,加油啊!有了这样的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不强少做或不认真的学生我会写下“嗨!今天偷懒了,是不是?明天能补上吗?”的评语,这样的评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对他也是一种督促,大部分时候都能及时补上。
总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好习惯养成要靠耐心与细心慢慢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会逐步培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耐心的去与孩子们交流,感受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用心、用爱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教学的论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教学的论文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想,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抓好初中时代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而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初级层次的学习习惯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是学生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它不仅对今后的要学习数学内容和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有助于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突破难点和关键,这也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锻炼了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得到了加强。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可能性和概率》时,由于事件的可能的大小与概率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课前让学生用多次重复掷硬币或掷骰子的方法来感悟概率的概念。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做好理解概念的准备。
2、培养课堂认真听课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知识的根本保证。歌德曾说过:“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在课堂上,一旦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或被导向与学习无关的方面,那他的学习将是无效的。学生在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原因主要有:
①抽屉里有妙不可言的东西;
②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教师在讲课时,要重点突出,及时捕捉学生的注意力,善于用新事物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巧妙的提问,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问的习惯,遇到问题学生应及时举手提问,不把疑难问题带到课后,听到重点时,要学会记录。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对易开小差的学生要适时提醒,帮助其克服边学习、边玩的不良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边听边想,使其进入角色的去听,并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来活跃学生的思维。
3、培养动手记笔记的习惯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与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适时做好数学的课堂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与整理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在做数学笔记中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例如,对于一类称之谓“加油站”的问题:村庄a、b在公路l的同侧,在公路上何处建一加油站p,使pa pb的值最小,如下图。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上“两定点一直线,求两线段和最小值问题可通过加油站问题解决”,同时在边上附上图形并加上标注。将心得体会或者是一些典型题目,甚至是些数学思维方式及时的记在笔记本上,这样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培养课后及时复习和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每一课上完后及时复习既可以巩固今天课堂内容,又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趁热打铁”去复习,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复习可以保持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效果,学习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比较好,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越差。
独立完成作业,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步。作业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验在数学课堂中学得的知识,使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量的数学练习既能强化内化作用,又能为今后的知识升华做好准备。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一般不依赖别人独立完成,实在不懂时向别人请教,要弄的自己明白为止。
5、培养整理纠错集的习惯
整理纠错集是很多教师与学生公认的好习惯,从纠错集中可以找到平时解错的原因,并通过反思、研究从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业水平的目的。平时在学生完成作业或考试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自己完成情况的得与失,把一些较为典型的错误整理成册,分析错误原因,写出正确解答并标上要注意的地方。这一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很多学生往往只是对作业或试卷上的错误进行订正而没有通过分析自己错误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没有反思,达不到更进一步的理解。所以,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经常性的提醒和个别指导。
二、高级层次学习习惯的培养
进入新世纪,时代的发展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计算技术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积极思考,注重学生手脑结合习惯的培养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会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的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概括、类比、区分。如在学习习近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时,要求学生对这两概念进行区别,并在练习的计算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细节。
2、敢于质疑,注重学生提问与探究想结合习惯的培养
“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数学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逻辑,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经常性的提问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积极提问,教师便能及时排除学生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相互激励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懂得提问,使学生知道,只有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才能发现问题。
在学习不等式组的解时,有学生提出如题x>1x>3嗓,为什么不两式相加得到2x>4而解出x>2。显然,这学生把解不等式组与解方程组进行类比,得出它们的解法。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数轴来寻找不等式组的解是两个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而两不等式相加只能说明得到了一个新的不等式,因此会产生矛盾。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解决了正确求解不等式组的解这一问题,同时促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了不等式组与方程组的区别。
对懂得提问的学生要表扬,不管提怎样的问题,哪怕是相当简单的问题,也要给予适时表扬,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通过鼓励,使学生这种学习行为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持续发生。要使学生习惯于经常性的提问,数学教师既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养成习惯;又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由无束缚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
3、善于“发现”,注重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
所谓“发现”指的是寻找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这里,要求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除了解模仿性题组外,还通过探索性、变式性、综合性、发现性、发展性等题组进行猜想的练习,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比如可能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探究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考习惯。
总之,学生应该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清楚哪些行为是可以使之成为习惯的,哪些是要坚决杜绝的。俗话说:“养成坏习惯容易,要除去一个坏习惯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在形成习惯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慎重分辨,否则,一念之差便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在心里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因此,对于初中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越早越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篇7: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准确计算的前提,因为往往重要的信息都隐藏在题目之中,如果粗心大意,就会导致学生采用了错误的解题思路。
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较重,原因是一方面学生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
同时,西西老师会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审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确定待求目标—明确已知—明确未知—从已知到未知的解题策略做出猜想假设—验证假设—根据反馈调整猜想假设等。
二、培养认真验算和整理错题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这是保证解题正确性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强训练,严格要求和督促学生去做,要向学生讲清什么叫验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意义等。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差错,对此,老师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学生出现差错的地方,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并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
学生要从小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数学错题本,把错题、对错误解法的经验教训总结、正确解法都写上,在对比中把握问题的关键,经常翻阅复习。
三、培养敢问、善问的习惯
如果孩子都没有问问题欲望的话,那么这一定是一个不爱思考的孩子。因为小学生对这个世界还是充满好奇的,而且对于所学的知识,也并不是一听就能懂。但是有的孩子即使听不懂,也不会提出问题,这样下去会让疑问越积越多。所以,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且当他们提出问题时,就算很简单,家长也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不会”之类的话,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而是应该多加鼓励,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对爱问的孩子,一定要鼓励鼓励再鼓励。
四、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较多,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做的快、算的准,做完后便迫不及待的报出解题方法和结果,这使得一部分做题较慢的同学不假思索地照抄他们的结果。
有时候,家长也会包办代替,直接“帮忙”。时间长了,这部分孩子就养成了懒于思考、依赖家长或其他同学的不良习惯。
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是说当孩子碰到难题的时候,会主动进行理解分析,并且查找资料找出解题方式。同时,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孩子还能对一道题想出不同的解题方式,这也在无形中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并且当升入初中、高中以后,数学学习的内容变多变难了,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就会显得比较轻松。
篇8: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一招、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数学课前预习要做到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
课前看一看。
要看学习内容,包括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哪些是你可以独立解决的;要看自己还有什么知识是不能自己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
课前想一想。
以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动脑思考。
课前练一练。
预习例题以后,学生可以把例题后面的练习先尝试性地练一练,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识,不会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或提出来。
第二招、倾听的习惯
有一位哲人说:“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倾听就像海绵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曲折的弯路,经过你有目标的艰苦奋斗,使你能顺利地到达理想目的地。”著名的社会学家兰金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善于倾听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礼仪,必须做好三到位,即:身体到位、眼神到位、情绪到位。“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获取所需知识;通过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来修正自己认识中的错误,弥补自己思维中的不足,使自己的思想更趋完善、知识更加完整。让学生会听、善听,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倾听的习惯的训练。
培养学生专心去倾听。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应做到“专心、细心、虚心”。要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倾听要求,首先要提出听的要求如:“在别人发言时请你看着他”、“想发言有补充需等别人说完后再说”、“别人讲解题时,你应做到眼睛看着题,耳朵听着题,脑子想着题”、“如果同学的回答让你满意,请你用眼睛看着他,对他笑一笑以示赞同”……有了这样细化的要求,学生的倾听习惯就可以逐步养成。其次,引导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语气,思考这种语气要表现什么,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感觉。
带着问题去倾听。在把别人的发言听清楚、听懂的前提下,还要让学生学会有选择的接受别人发言,并且能把大家的发言进行归纳,想想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将他不完整的答案加以完善,你又有了什么更好的发现,使自己的答案更完美。学生掌握了倾听的方法,明白了该怎样去听、听什么,倾听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倾听的习惯便会逐步形成。
第三招、交流的习惯
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交流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在一节课中,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学习,为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说的习惯。首先,我们在课堂中,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引导,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数学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为此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说准确的话,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内容。
第四招、读题、审题的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读题、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第五招、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和算法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的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算理,反复说、说反复,个别说、集体说,一边做题一边说等等。让学生从实际经验中对知识进行提升,形成正确的计算理论,为学生的计算学习寻得依据,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有的并不是他们不会做,而往往是因为粗心大意、马虎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篇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什么叫“数学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在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实施新课改以后,我们广大教师都惊喜地发现,数学课堂上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让人深思。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而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二 、在作业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书写上,规范学生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以前,我的学生总喜欢不注意书写格式,在作业本上或答卷上进行不计划地乱书写。比如:在做解决问题时,喜欢把算式列在题下空白处的正中央,结果又把题做错了,想把新的答案再写上去,却找不到足够的空间。在一位老教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教育学生在做解决问题时,要对齐题号靠左边书写,如果做错了,还有足够的空间写在右边。就这样,学生们的作业书写格式都比较规范了,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总会感到赏心悦目。所以,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帮助的,可以让学生们在考试中,不会丢掉可贵的两分卷面分,就不会给学生带来一丝遗憾。
四、在评价上,实行奖励机制,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教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对待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带动大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则给予及时指出,必要时还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就不给你批改作业,不给你画漂亮的红五星。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总之,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一个新旧反复的过程,教师不要操之过急,注意耐心个别纠正,平时应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而培养方法也是因人而异,让学生用好习惯来取代原有的坏习惯很难,培养习惯应从小抓起,年级越低越好抓,纠正坏习惯越及时越好。
篇10: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全面提高数学素质的论文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全面提高数学素质的论文
摘要: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抄袭数学作业,这一不良学习习惯已影响到了整个数学成绩的提高。所以,消除这种现象对大面积提高数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作业;学困生;情景
一直以来,中学生抄袭作业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抄袭数学作业,这一不良学习习惯已影响到了整个数学成绩的提高,所以消除这种现象对大面积提高数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既可以提高成绩,又能减轻学生在心理上的压抑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减轻师生的教学负担,为此对抄袭作业情况加以分析并有效的进行调控,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主观和客观导致抄袭的源泉
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学法指导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正确率,经常听到学生说:“听的时候懂了,但做作业时又弄不清楚了。”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但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感到数学难学,加重了心理负担。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的结构规律,面对大量的知识应用,一旦混淆,必然要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陷于解题,而达不到预计的教与学的要求,错误率大大提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学生很容易走极端,形成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从学生中调查发现:①同类题目,由于学生程度高低参差不齐,迫于催交,使抄袭现象应运而生,且很难根治。②传统的批改人为地割断了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完成作业,万事大吉”的错误观念。③学困生的心理上存在着自卑感和自暴自弃,对不懂的知识不敢问也不愿问,怕教师批评,宁可放弃数学学习,而来抄袭别人的作业。④现在中学生懒惰心理较为严重,会做的懒得做,不会做的就不做,要么随便做,最好是抄着别人做。⑤学困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自己缺乏信心,又顾及交作业的规定或不求上进混一天算一天,产生了抄袭作业的心态……。总之,抄袭现象,品种繁多,五花八门,这都给进一步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质带来了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创设调控情景
1.改变教师的思想认识,创设调控意识
对抄袭作业的学生,教师的思想要转变。一般来说,抄袭作业以学困生为主,要改变抄袭的不良习惯,首先要教师尊重与接纳学困生,使他们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学困生的自尊心很脆弱,经受不住刺激,他们渴望教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讽刺、挖苦及揭短。学困生有一个怕被教师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实现对他们的期望。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是调控抄袭作业的有效思想武器。
2.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良好的学习动力
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对抄袭作业深知危害非浅,但缺乏刻苦钻研与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好,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因此对学困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所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介绍雷庆瑶身残志坚、顽强学习的事迹,数学家华罗庚逆境成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提高思想认识。
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调控前景
由于学困生的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即时得到反馈。讲授时应放慢镜头,语言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特别要加强直观教学,结合电化教育,做到语言、图形、式子相结合。
4.分层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知道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对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要适中,以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比如一节课后的联系可分三部分,精选成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规定不同程度达到不同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其规律和类型都是有限的.。引导学生抓解题规律,用规律指导练习,提高质量是减轻作业负担的根本途径。
5.重视“师导生、生生互动”活动,促进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为了营造和谐校园、绿色教育的大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遇。我们学校在每天放学前安排了一节作业整理课,在这节课中特别提出了“生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就是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学生带学生的“小导师制”,允许同学间相互找“师徒关系”,当碰到有疑难问题时先向师傅请教。由于学生间容易沟通,一般来说平时不愿意去问教师的学生,这是也会变得愿意去问同学,从而迫使他自己去思考作业。当然,这里的师傅必须是学习成绩优异且有责任心的学生来担任,而且师徒关系要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当他辅导的同学有进步时一定要及时表扬以激发他更大的热情。同样,当徒弟出现错误越来越多时或者表现不好时,师傅也要“受罚”。记得有位师傅特地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提问他的徒弟,并说“如果徒弟回答不出来,我愿意一起受罚”,这件事真得使笔者很感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强烈责任心,而且还可以利用师傅来督促和制止抄作业现象,这样慢慢地也会减少抄袭现象。
6.采用“说学”活动,调控抄袭,行之有效
“说学”也就是把学生自己做过的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所用的知识点,解题的方法和思维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其作用不可忽视,改变了课外作业只是“学生做教师批改”的模式,克服学生抄袭的陋习。抄作业应付不了“说学”,在教师、同学面前交不了差。同学们私下说,与其抄作业还不如找同学帮助,上课认真听,把问题及早解决。同时,在“说学”中充分发掘学生的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当然,教师要处理好一个“度”字,因材施教,注意“能”字上体现一个“活”字,面向全体,首先是肯定优点,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复习回忆、引入新课的良好途径。
7.及时练习、反馈,加强辅导,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淡化抄袭一事
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识记首先是达到初步识记。识记的特点是识记的材料在脑中保持的时间较短,只能在短时间内再认或重现。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因而练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一般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每堂课内必须完成一定量的题目,针对性地控制那些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得到及时反馈、及时纠正,保证中下学生基本掌握,有利于课外练习的顺利进行。但学生间总是会有差异的,由于基础、学习态度、条件、兴趣爱好的不同,学习成绩自然就会不一样,为了使学得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帮助学得差的学生尽快赶上,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所以课外辅导是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它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提高数学素质起着重要作用。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辅导,课间常用“卡片”上的题目进行抽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及时学习、课后辅导到卡片抽查紧扣环节,使学生感到抄袭毫无必要,抽查难以过关,逐步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淡化了抄袭作业的意识。
8.多样化批改,坚决抵制抄袭现象
在批改中,传统的精改细批法是不可完全抛弃的,因为它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优越性。这一批法对教师反馈及时,而且一目了然,能有效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但工作量大、收效差,是学生形成“完成作业,万事大吉”的抄袭的原因之一,因此批改需要改革。
(1)面批。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个别辅导。逐步细改,以学困生为主,解决其个别的问题和弥补其知识缺陷(这部分工作量大可以在课内练习时完成),或采用“卡片”分组练习,层层落入到位。
(2)普查。利用课前5分钟,类似于作业要求采用a~b卷形式,统一完成。
(3)课堂评批。对答案(基本题单一性),中等题型分步报结果,重点题板书分析。
(4)由骨干学生做“小老师”,以说学小组为单位,然后再由课代表汇总,把问题转入教师手中。
(5)互批、点批、抽批或答案张贴。当然,完成这项任务需做大量的工作,比其单一的精批细改要复杂得多,批改的时间相对分散,教师与学生有待于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做到统一思想,统一准备,统一行动,落入检查,保证及时反馈,及时梳理,及时修正,及时总结,真正把批改落到实处,达到调控的目的。
三、抄袭现象的调控,有利于数学素质教学的提高
只有对抄袭现象的杜绝,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进一步端正,增强独立完成作业的自觉性,减少教师纯机械操作时间和学生低效率的学习时间,增加了教师用于指导、辅导、研究教育理论及学习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科研的时间,促进数学素质教育的提高。当然,杜绝抄袭这一现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定时间的努力才能调控,要落人到位,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成分,只有这样,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自觉、自愿地喜欢数学,这才是数学教育永恒的主题。
篇11:低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低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低年级的计算在我们看来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可是,在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中,有一位一年级学生数学科考试成绩出乎意料的差,这不禁让我去翻看他的试卷。结果看到计算题出现了类似“8 5=3,13-4=17”这样的错题有六题。一张考卷卷也不过就那么几题,他竟然出现了这么多题类似的错误!我略带批评的语气直接地告诉他的家长:“这个小孩做题太粗心”.过后心里还是充满疑问。
这学期开学来,我有意的再去翻看了一年级的数学单元试卷,结果发现,有不少的学生都出现了类似的错误。因此,不能再单纯的去想这仅仅是学生粗心的原因。我想我们也得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作为教学的一大任务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也就是说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则会阻碍人成功的道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就会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在小学低年级需要养成的习惯很多,比如:学生的握笔习惯养成,上课习惯的养成,作业习惯的养成等等,但是我认为:
首先,低年级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虽然,低年级的很多问题都很简单,但是我们老师还是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因为学生存在个别差异,一个问题出来,要尽量的提示学生先想一想再回答,而不“群言堂”,没有给出思考的时间和指定回答的时间。这样就会出现,思维敏捷的学生马上就说出答案,而思维较慢的学生没有完全思考,也“人云亦云”的随便跟个答案,不但思维没有得到锻炼,反而养成了对问题处于“恍惚”的状态就给出答案的不好习惯。 因此我们应该在低年级开始就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例如:学生计算“8 5=3,13-4=17”,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看到题目没有思考就理所当然的用自己头脑中的方法去计算,而没有让题目真正经过自己大脑并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产生的错误。
其次,低年级教师也应重视学生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虽然低年级学生在做题时还要求老师读题,但是老师读题的过程其实也是需要学生听取并获得判断的审题过程。再有老师读的题目也只是题目要求之类的,诸如“8 5=3,13-4=17”这样的题目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审题,认清是加法还是减法,再进行计算的。而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决不能说他不会计算,或计算不精准,而是没有认真审明是加减法而造成的错误。不要认为低年级需要老师读题就忽略学生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其实,随着现在学生认字的途径增加,再加上家长的重视,学生在入学前就认识不少汉字;再有很多练习的题目都标注有拼音,老师完全可以慢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读题,从而养成学生读题审题的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上课的知识容量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习惯的重要而一下子给低年级的学生提出一大堆养成习惯的要求,而应该有计划地、潜移默化地、细雨润物般的让学生自然的、自觉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的注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学好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在提高小学六年级学习兴趣方面采取有效地方法。
一、从教师角度。(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反映数学美的内容很多,可以利用其中的美,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应该热爱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三)、加强基本概念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搞好衔接,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反复练习,加强数学概念的巩固。
二、从学生角度。(一)、注意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1、注重引导,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缺少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好学上进、刻苦努力,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的提高,必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文化学习与数学学习意义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家乡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只有积极进取,发愤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引导他们感受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数学;渗透数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介绍一些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的成才故事,学习他们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从中汲取学习动力,对数学学习充满必胜的信心。
2、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有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强调“数学生活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倾注爱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学中倾注爱心,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维护学生强烈的自尊心,以平等、赏识的态度,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4、着眼成长,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在对待学生课堂发言时,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手势和赞美的眼神。对他们解题或回答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诚恳地指出并提出希望,绝不粗暴否定或讽刺挖苦。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思考角度,评价分寸得当。
(二)、注意夯实“双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正确使用草稿纸。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太大,书写习惯差,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生的草稿有以下三个特点:(1)、腹稿多,草稿少。低年级由于知识难度不大,学生依据“心算”就能解答好数学题。可随着年级升高,知识难度增大,思维层次变多,有相当一部分题光靠“心算”是不能正确解答的。可是,有些学生却还在用低年级的方法,试图一下子就能把题解出,以致出现了大量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错误。(2)、计算草稿多,分析草稿少。学生作业或考试结束。可以发现草稿上密密麻麻,各种计算草稿很多,而很少有分析的关系式、线段图等分析思考的草稿。(3)、随意打草稿的多,有序规范的少。草稿适当“草”些无妨,但有些学生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有的在橡皮上打草稿,有的在作业空白处、课本上打草稿,更有的在桌面上打草稿等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①、让学生备好专用的草稿本子。②、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育学生草稿要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书写要求,依次排列,字迹清楚、规范。③、引导学生对思考难度较大、解题步骤较多的问题,借助草稿来分析思考,发挥草稿的分析功能。④、教师经常检查评价学生草稿纸,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表扬、评比、展览优秀草稿本,引导大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整理错题,记录“错误病历”,彻底诊治自己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通常会对于同一个问题,犯不止一次的错误。这里就体现出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不能很好的进行解题的反思,没有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强化。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反思,“错误病历”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不同于普通的改错本,而是一种优秀的改错本。学生不仅对出错的事实进行改正,同时还要诊断自己出错的详实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记录错误病例的好处,从心理学来看,一是可以对头脑中错误的认知联系(结构)进行重组,建立知识间的“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防止理解的片面性;二是可以强化对相关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记忆,防止知识模棱两可,从根本上破除自己不正确的思考方式,有利于错误的纠正。这比单纯地订正错误或大量反复模仿雷同的练习要经济、有效得多。
篇1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及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二、教学具准备:
ppt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第l页图面
(1)图上的小朋友怎样坐的?
(2)这些小朋友是怎样朗读课文的?
(二)、猜谜语
教师:你猜他们就这节课坐得好吗?他们的有一种东西值得我们学习,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猜谜语!
(三)、说坐端正的原因,模仿练习。相互评判
1、教师:但是也有同学坐得不好,我们看图片……我们为什么要坐端正呢?
引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让学生明白朗读姿势的规范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
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目光课本保持垂直
眼睛书本距离一尺(33厘米)
2、教师:
图中的小朋友在朗读课文时个个姿势正确,读得多专心,多投入呀!我们也和他们比试比试,怎么样?请大家学着他们的样子做做。(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姿势)
(1)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
(2)其他同学给予评判。
(评判中,教师相机指出:朗读时注意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
教师:从刚才同学的演练中,我们明白了朗读姿势的一些规范,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全体学生参与姿势训练。教师走下去进行指点、纠正。从班级中选出姿势规范的同学进行表扬,为其他同学作示范。)
(四)、读歌谣,看自己能否做到
(1)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响亮;要发言,先举手。
(2)上课座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努力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一尺远,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远,身体离桌一拳远。
(3)作业要字体端正、规范,书写格式正确,纸面清洁,不边做边玩。
(五)、评一评,比一比。
1、看题目,相互评议,看是否达到要求。
2、学生集体朗读一段课文,教师巡视,倾听,作指导。
教师: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写字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读的姿势和朗读的要求。刚才还听了别人优美的朗读,我相信,只要我们天天坚持练习朗读,自觉训练,你的学习一定会提高的,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篇14: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王凤英 蓬溪县吉星镇小学校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还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成才的真谛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使学生在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上更好的发展与成长,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职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初中生可塑性强,这个阶段是最好、最适宜培养良好习惯的时期。抓好初中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而使他们终身受益。以下笔者就对常规性学习习惯和发展性学习习惯两个方面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
一、常规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我们学习新课的前奏。预习的好坏,往往能影响到我们听课的结果。通过预习,我们不仅能带着问题,抓着要点来听,而且还能使我们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听课的效率更高,收效更好。因此学习每一节数学知识时,要求学生预习必须做到四要:一要妥善安排时间;二要明确任务,预习的总任务是感知材料,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三要看、思、做结合。用笔勾画出书中重要内容,动手做课后练习,遇可疑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四在预习前,教师要布置预习提纲,预习提纲不宜多,要少而精。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用“提纲导向、抓住两点、知识迁移、记录疑点等方法。
1、提纲导向。课前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自学,任务明确,目标清楚。
2、抓住“两点”。在通读教材和对教材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知识迁移。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使相关的旧知识“升华”,用于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知识迁移。
4、记录疑点。把预习中尚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听课,就可把课堂上的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
(二)培养学生听课的习惯。
1、学生要用“心”、用“脑”去听课,要进入角色去听课,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思想才不会开小差。要听出老师上的新知识,复习的旧知识,要注意易错之处和老师上课的重点、难点,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回答的问题。
2、边听边想,想到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不懂之处,想一想老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看到什么知识点就要想到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等,要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运转。
3、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回答问题时,要排除心理和思想负担,不能怕别人笑话。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地、毫无顾虑地回答自己所想的东西,回答对也不骄傲,回答错,也不责怪自己,要有吃一堑,长一智的学习精神,敢于面对失败,大胆发言,踊跃发言。
(三)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如讲解例题:已知△abc中,ab=ac=5,bc=8,求△abc的内心和外心之间的距离。经过分析得知,内心、外心都在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有一位学生及时将这发现的结论记在笔记本上,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将心得记在笔记本上。其他同学都模仿他,将结论记在笔记本上。这样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用课内督促、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这一习惯。其中还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讲评和个别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次做作业时先认真阅读课本和重温听课笔记,记住有关的公式、规律,然后再像对待考试那样,认真解答每一道作业题。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稍一思考就问别人、看书本,应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求独立解决问题。
二、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观察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养成处处思考、时时思考、寻根究底的良好习惯。观察数学图形要“观思”结合。做完题后要反思,不懂的问题要长思,概念规律要深思,关键知识要细思。正面思考受阻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某一思路受阻,就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侧面去思考。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观察做到有序性、全面性。第三,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各种观察,如观察教具演示和数学实验,观察数学模型、函数图象、几何图形。通过以上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形成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的敏锐的观察力。
(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习惯。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提出富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方案,用批判性思维、怀疑的目光审视整个教学、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提出反面意见,在问题讨论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争辩,在作业中发现学生不“循规蹈矩”的创新解法要给以表扬。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上因“怀疑真理、异想天开”而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学生向前人挑战,打破学生对科学家的迷信,使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三)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的时机要靠教师来创造。数学课的自主探究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探究性。数学问题具有探究性是指为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数学活动问题应该具有发展。题目设计时,可以从教材中延伸问题,也可以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问题来。这些题目本身具有可探究的余地,在探究中能使学生得到新的发现,从而探究出有价值的东西。
例如,在学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后,我提出让学生探究两条直线的距离应该怎样定义?进而让学生探究两个域之间的距离应该怎样定义?
2、创造性。探究问题具有创造性是指为课堂教学而设计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应具有一定的可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的学习,要使学生的发展更有个性特征,使学生更具活动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数学活动问题的设计时,应考虑到问题解决的思路或方法不应只是唯一的,其解答或答案也可以是多样性的。
3、实践性。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教、学、思、做合一,以达到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在进行课堂数学活动问题的设计时,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生活背景或来源,即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如图案的设计一章,让学生探究图案设计,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4、知识性。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能使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索、思考,使学生参与九游会网址j9的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及问题发生的全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
(四)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自信心不足,或是基础太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给我展示的机会;让我说我想说的话;让我在玩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我是特困生,希望老师和同学给我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学生不愿意跟别人合作呢?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习惯。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做到群策群力,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久而久之,学习小组的成员就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
1、学习内容设计要科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操作不方便,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吸引力的研讨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开放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2、注重合作形式的多样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形式十分多样、活泼,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在班内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也可以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如:横向小组合作;纵向小组合作;好朋友小组合作等,让孩子们在积极的参与中,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使学习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这样,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琦等,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钟启泉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15:培养中学生六种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就低年级来说,是靠老师有意识的采取各种措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地转移儿童的兴奋中心,使儿童在一定时间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注意听讲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具体内容是:①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②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③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纠正精神不集中、贪玩,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的不良习惯。2.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对于这种好问的积极性,一定要很好地保护和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于那些敢于发现问题,特别是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另外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编题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独立并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经过长期培养,可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求异和质疑问难习惯的具体内容是:①独立地思考问题,自己肯从书中、演示中或从分析自己的错例中寻找问题答案,不畏困难,积极思考。②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③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陈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纠正儿童懒于思考,事事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记忆、模仿、照搬等习惯思维的不良习惯。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刚入学的新生,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先讲后看书的方法。
老师把书上的插图放大,讲完后打开书看看,刚才讲的是哪道题、插图画的是什么,算式怎么写等等。使他们看到,课堂上用的这些有趣的教具和讲的有用的知识,都来自课本。从而喜爱课本。当学生初步形成了课堂常规,有了一定自制能力时,可采用讲讲看看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的办法,即按照书上的例题,从上往下一步一步地去看。先看题里怎么说,接着看书中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旁注是怎么写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想的?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师再补充讲讲。然后就采取带着问题看书,分组讨论,启发学生自己概括。最后,采取先看书后提出看不懂的问题。这些办法都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并持之以恒。让低年级儿童自学看书,不是放手随便看而是在老师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的看书兴趣,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学生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要纠正学生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的不良习惯。4.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教学的科学性强,逻辑严密,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数学教学和学生作业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积极挑错、改错的习惯。这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以后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好处。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提高数学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数学课书写时,除同语文课一样要求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笔顺规则,字形比例等规则以外,还要提出格式要求,如横式、竖式、递等式的写法;答案书写在什么地方;四则混合运算、文字题、应用题等又怎么写;什么样的题用多大格,都应培养学生书写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反之,作业不专一,书写潦草,会造成作业中不应有的错误。同时要纠正学生字迹潦草,作业马虎不认真的习惯。5.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表现教育的结果。如果学生从小做作业,就养成了一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将来工作时就难以做到一丝不苟,有条不紊,认真对待事业。
篇16: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1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创造机会让学生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规范书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不但能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学习效果,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数学的准确率,还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经常讲评。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变教为引,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涂珠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2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数学课上训练说,可采用以下这些做法:1,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2,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这些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口算练习,板演回讲,总结定义,回答提问,小组讨论,争论问题等形式进行。
3小学生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的成因分析
(一)生理与发育原因
随着现代营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提高,小学生五六年级大致就进入了青春期,这时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开始产生巨大的变化。研究显示:女孩的发育一般都要比男孩早,而且女孩的大脑都要比男孩发育得快。从智力发展上来看,小学阶段女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记忆、语言表达能力、自制力、自觉性都要比男生强,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好。男生、女生生理发育的速度和程度的不同,直接造成了小学男女学生课堂和课后学习习惯的巨大差异,也是造成男女小学生学习习惯优劣的原因之一。
(二)父母与家庭原因
由于工作时间的原因和对课后预习和复习习惯的不重视,部分家长对子女课后学习习惯和课外阅读习惯这些需要后期培养的习惯,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与那些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相比,缺少父母关心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相对要差一些,在养成好习惯的自制力和自觉性自然也会差一些,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男生的自制力和自主性较差,这是部分男生没有养成习惯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男生课堂上表现不佳,注意力又较难集中,课外大多把时间花在娱乐游戏上,不愿意在学习和作业上多花时间,对学习的兴趣不大,通常只是把学习当成是一个任务,老师和家长要求做就做,要求学就学,被动学习的现象很严重。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培养男生在课前、课堂和课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培养难度和时间花费上都比较大。
而大多数女生懂事要比同龄男生早,对学习有着较高的自觉性。她们勤奋认真,守纪听话,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习习惯,因此她们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往往就好于男生。
小学六年级面临着升学,又处于发育阶段,这时期小学生的心态会有很大的波动,对情绪调节能力的欠缺,会直接导致对学习兴趣的下降,破坏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学生预习习惯和应对考试的习惯这两方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