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体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6篇)-九游会网址j9
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发现体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感谢网友“lilika”向本站投稿了16篇与“发现体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发现体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现体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控制论;发现体育理论;田径
论文摘要:根据控制论的一般规律,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发现体育模式的理论,对在体育教学中发现体育模式的应用进行论述。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非常活跃,广大体育工作者对教学改革表现极大的热情,诸如主动式教学、程序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对提高学生体育课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改革中也应时刻铭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绝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针对我国学生体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必须让学生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而发现体育教学模式与之密切相关的教学方法是被广泛接受,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学模式之一。该教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到实践中去探索,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学得深、学得透的效果。本文正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状况,在田径技术课的教学中对发现体育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实验的对象和方法
1.实验的对象
以初二(2)、(3)班的36名同学为研究对象,(3)班18人为实验组,(2)班18人为对照组。
2.实验的方法
对照组采用淡化运动技能的快乐教学,课堂以游戏竞赛为主。实验组采用发现体育教学模式。该程序为:设问激疑—探索体会—讨论辨析—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测验。实验组平均身高为168cm、平均体重63.6kg、50米跑平均8’’3、立定跳远212cm,对照组平均身高为169cm、平均体重66.2kg、50米跑平均8’’2、立定跳远213cm。测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身体条件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二、结果与分析
1.结果
(1)学生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期末进行了两次考核,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发现体育模式进行教学,期中测试两组技术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期末测试时两组的成绩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
(2)激发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学会了主动提出问题,大胆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
实践证明:在中学开展发现探究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能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能力,积淀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和爱好,从而延续他们锻炼兴趣和健身习惯,而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正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载体”和“途径”,因此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分析
改变教法,教给学法
(1)目标——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学生通过练习实现。例如在投掷单元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投掷沙袋,有信心地去用实心球挑战对手,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技术动作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需要区别对待的因素。所以,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场地,在操场上画出直径为1米的圆若干个作为投掷目标,这些目标与投掷线的距离最近的为4米,最远的为9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选择不同的场地进行投掷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尝试哪种投掷方法能投中最远的目标。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在阶梯状的场地内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练习。
(2)问题——让学生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如在接力跑技术的教学中,有的同学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交接棒时掉棒、两人相互碰撞……为了让学生在技术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问题。果然,在比赛过程中,有的学生问:“老师,有的同学为什么边跑边换手握棒?”还有的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要等到接棒的同学拿住了我才能松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迎面接力时怎样交接棒,可在相距5米的两端放两个标志物,标志物的后面各先站一个人,一人接棒,一人交棒,经过两人的反复练习,学生的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有了正确的技术概念再进行比赛,教学效果会更好。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疑难——让学生剖析。当学生对一些动作概念不明确或不理解时,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讨论,认真剖析,抓住本质,把握重点,攻克难关。如跑步的摆臂动作,许多女生不能按照动作的要领来完成,有的上臂不动小臂动、有的是直臂摆动、有的是左右摆动,五花八门。这时,教师可让学生看正确的动作图解和示范,对比自己和同学的动作,然后进行剖析讨论,最后总结成:放松肩部,以肩关节为轴,带动小臂前后摆动,前摆不超过肩,后摆不超过身体。学生根据教师总结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很快纠正了错误动作。
(4)过程——让学生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准备活动指导学生去“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去“选”,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创”。如在跳高技术部分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利用标杆、自己的书包凳子、体操小垫子来设计跳高的游戏。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有的把橡皮筋用凳子拉成不同高度的三角形、四边形、直线形,有的把垫子摆成不同的姿势,或平放、或竖起、或折叠,然后大家在上面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的接力比赛。在学生尽情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要因为教学任务完不成就让学生停下来,也不要让学生练烦了再停,而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提醒学生看看教师是怎样做的,从而让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法——让学生归纳。学法指导早已被大家高度重视,学生要真正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学法,必须学会归纳学法,然而归纳学法绝非易事,须有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如在弯道跑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在弯道跑时,如果我们仍按直道跑的技术要领进行练习,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学生:如果仍按直道跑的技术进行练习,只能做直线运动。弯道跑必须克服直线运动的惯性,改变运动方式,从而改变人的身体姿势,才能沿着弯道跑。
教师:那么弯道跑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呢?与直道跑的身体姿势,脚的落地、摆臂动作有什么不同呢?
(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6组,一二组进行弯道跑,三四组进行直道跑,五六组既进行直道跑又进行弯道跑,让学生亲身去实践)
教师:通过实践、观察、比较与分析,同学们真正弄清楚了弯道跑与直道跑的区别,希望大家能较快地掌握弯道跑技术。
三、结论与建议
(1)发现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较难动作的质量,加速掌握动作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现体育教学模式通过转变学习模式,学生学会了主动提出问题,大胆对问题进行剖析,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3)发现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只是一个初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个实验工作还不够全面,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赵大悌,等.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于提高[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王德平,等.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北生,等.教学艺术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篇2: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体育篮球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现代化科学技术日渐发展促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健康的身体更加重要,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再高的教育水平也无法对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又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为了若干个部分,学生更加喜欢篮球,但是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这就需要注重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学习中,提升高校篮球教育有效性.本文对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中的意义以及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篮球中的应用对策,为提升高校体育篮球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高校;篮球;意义;问题;对策
1前言
由于篮球运动具有开放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以及欢迎,成为了社会文化非常丰富并且渗透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高校改革日渐深化促使高校更加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构建融洽教学氛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原则,践行现代化教育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篮球运动参与积极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篮球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是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知识进行篮球技术能方面的训练,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身体应变能力、身体灵活性等方面的培养,重视篮球运动推广工作,实现多个学科的有效融合,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坚持现代化教育理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意义
高校篮球教学已经具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篮球教学教材、篮球设施、篮球教学方式等都在不断的革新,但是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直接的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校篮球教学效率.
2.1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篮球知识以及篮球技能
传统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篮球技术学习大多是采用理解练习方式以及模仿式练习方式,在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往往因为兴趣、新鲜感等积极参与到练习中,但是随着练习时间以及学习时间的不断加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学生学习效果直接的影响篮球技术掌握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多元化教学模式综合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以及技术能力方面的认知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篮球理论知识以及篮球技术探究活动中.通过主动式探究,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篮球学习技巧以及篮球攻守方式等等,进而有效把握篮球整体局势,篮球课程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2.2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直接的影响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在进行篮球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大多是采用集体授课方式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促使小组之内进行集体合作同时也能够实现各个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同时,促使学生个人利益最大化,通过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提升小组之间的协作效率.例如,在进行微格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角色转换,学生在课堂中居于中心地位,使得学生积极的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篮球学习兴趣.总之,兴趣是指引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够促使学生渴望学习,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能够更加积极、更加耐心的接受老师篮球技巧的教学,为篮球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
2.3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篮球意识
社会日渐发展促使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来自就业的压力、来自学习的压力等等,对学生心灵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篮球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以及指导手段来实现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效结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来灌输快乐教育思想,尽可能减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篮球比赛中,篮球意识非常的重要.拥有篮球意识不仅能够成为好的篮球队员,还会成为优秀的篮球队友.篮球意识能够有效的掌握篮球比赛的局势以及比赛的节奏.在篮球队伍中,大多选择篮球意识比较强的运动员承担队长的工作,这样能够有效掌握整个比赛的节奏以及比赛的解释,队长可以根据实际局势来不断的调整战略,这样能够敏锐的把握整场比赛,同时也能够使得队伍之间的有效配合,提升高校篮球教学效率.
3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篮球运动内容、篮球运动方式等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直接的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3.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传统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侧重动作要领以及动作方面的教学,学生再进行模仿练习以及强化练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来纠正错误,周而复始的练习方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中具有重要位置,但是学生却很难实现教授和模仿、动态和静态的有效整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科技信息化日渐发展促使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篮球教学,这就需要重视教学观念更新,培养学生篮球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趣味性.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在个性上存在的差异,使得学生之间的运动水平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运动技术较差的学生甚至会丧失自信,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3.2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存在着不一致
篮球运动不仅具有竞技性以及娱乐性,还能够使得学生充满了对运动的探索,学生通过篮球运动能够释放学业、生活方面的巨大压力,这样能够满足学生在篮球学习方面的需求,但是单纯的教学方式是不足够的,由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篮球运动理念以及篮球人文特征,使得学生终身发展理念受到了影响.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单一化教学方式,寻求教学的突破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此外,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身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而认为只要讲解清楚,学生就能够掌握,但是单一化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使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3.3篮球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期末考核方式大多是基础技术的考核,或者是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赛来进行,但是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原本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获得很高的方式,存在着不公平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目前评价虽然已经结合了学生上课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速度方面的考核却并不多,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影响,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转变传统“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个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提高学生篮球参与积极性,对于本身篮球技术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够酌情给予公正的分数,提升考量的科学性以及公正性.
篇3: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体育篮球中的应用论文
多元化教学并不是教学方式的叠加,而是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化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缓解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巨大压力,缓解学生心理上的负担.
4.1心理素质教学方式
所谓心理素质教学,实际上就是利用教学措施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方式,信念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获得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无论是速度、战术还是篮球运动员技术、个人体能等都会达到最高的要求,但是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也直接的影响实际的比赛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开展理论教学、技术教学,还需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还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在进行篮球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篮球比赛场地的尺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诸如,跑完赛场一圈需要多长时间?等等.通过多媒体展示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然间转移问题能够使得学生思维也不断助燃一,这样的练习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通过理论课程渗透心理素质,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敏程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实践教育与心理教学相结合,诸如,在协防训练中将球传给不协防学生,提升学生反应能力,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协战能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4.2合作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单向化教学方式直接的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有效掌握篮球知识以及篮球技术,提升合作教学效率.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合作学习划分成为若干个阶段,首先针对学生个性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分组,这样能够为合作学习提供前提,在分组过程中,需要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保持各个小组学生能力平均,同时也能够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传统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明确告知实际的教学目标,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并不了解实际的学习目的,大多只是机械按照教师的要去来完成任务.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弥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理论技术掌握较为全面的学生教授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能够分担教师的学习任务.此外,教师需要认识到鼓励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活动中,还可以鼓励技术较弱的学生向其他学生寻求帮助,鼓励学生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高校篮球教学质量.
4.3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篮球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个性化教学看做是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开展的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但是过于复杂的教学方式会使得教师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也因此提升,但是却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通过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在不违背教学规则情况下发挥学生长处,结合学生能力、体力方面的差异来使得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在进行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掘学生长处,有效弥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掌握篮球知识以及篮球技术,提升实际教学质量.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准确把握学生个性上存在着的差异性,发挥学生学习长处,转变传统枯燥教学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为a和b两个队伍,进行两队之间的实践练习或者是进行对抗赛,在不断的实践以及摸索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际上,个性化教学方式并不是非常简单,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总结经验,制定学生档案,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不断的调整教学档案,结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来调整实际的教学对策.总之,在进行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整合学生在体质、爱好等各方卖弄优势,指导学生了解到自身优势与个人爱好之间存在的差距,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存在的特长,提升学生篮球技术能力.
5结语
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多元化教学模式凭借着主观能动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对高校体育篮球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技术能力,这样能够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思想,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个性化教学、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篮球技术.总之,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限制,有效总结过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学生观、社会观念以及教育观念促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在教育中肩负的重要使命,提升教学多样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彦民.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篮球公选课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
〔2〕董杰.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3〕董杰,季浏.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实验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2(4):58-62.
〔4〕李朝钦.论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篮球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8):71-72.
〔5〕刘@华.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6):12-14.
〔6〕王其明.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教学方法多元化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3(21):42-42.
〔7〕王维.高校篮球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28):93-94.
〔8〕刘雷.多元化教学模式下高校篮球教学变革路径分析[j].才智,2010(10):21-22.
〔9〕杨志龙,高东梅,高倩.论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14):238-239.
篇4:体育教学中创新模式的应用论文
体育教学中创新模式的应用论文
一、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
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显得更加活泼和开放,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教学课堂活动的一个亮点,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传统的体育课通常是依托教师,在类似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教师被动的灌输,做到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机械地学习某个单一的动作,而不是系统连贯性动作的学习。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打开了一扇窗。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也是较为成功的一种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主动性,考虑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作用,这样可以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互相促进、互相进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通过自主合作创新模式的初中体育课堂,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教师逐渐意识到学生为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过程符合了初中生的心理及身体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有了自主性,而且具有了合作意识,完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实质。
三、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和构想
我们知道在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中要具备以下几个重要因素,主要是积极的合作与促进性相互作用;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负责人的选择;小组成员的`配合程度及学习效果的产生等。初中生体育课堂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运动之外的很多能力。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和发挥主动性的源泉,教师要在这个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这样便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教师的指导作用
通过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课堂知识,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的兴趣和动力,明确学生要想学什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知道在课堂的什么阶段、什么内容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掌握授之以渔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调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分组合作方式
合作学习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的相互帮助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通过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学习和探讨,互相找到自身的不足,经过互相评价,最终做到互教互学。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材等多种关系,并做到以这些为参考,设计有利于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的课堂,有利于学生体能和智力的开发。在这样类似开放式的教学中,学习效果往往达到1 1>2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不断提出问题,积极营造探究情境。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问题的设定,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堂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问题的预设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找到答案,课堂更具有目的性,更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快跑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跑得比别的小朋友快,原因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和思考进行体育课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纠正,这样可以让学生亲历体验过之后得到课堂的预期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获取知识点的动力。(本文来自于《理论研究》杂志。《理论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4.能力创新,共同合作
体育是培养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最好途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创新、合作、竞争才会促使学生个性的形成。同时通过合作、竞争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通过运动表现自我,发展社交能力。而体育实践活动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创新提供了表现才能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创新,共同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进步的一个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教师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合作能力,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可以创作出更多的体育形式和花样。例如,跳绳、踢毽球、跳皮筋等等,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课堂自身的知识点,也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这是情商与智商的双方面提高,这也是初中生在课堂中应该收获的一种品格和能力。
四、自主合作创新模式的实际操作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体育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来说,所起到的意义是重大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自身基础和能力,通过男女比例的合理搭配,保证学生小组水平相对平衡,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自主合作创新模式的最大课堂效果。学生之间分组的讨论、游戏要注重时效性,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同学之间的资源整合以及师生之间的指导。学生要在体育课上联系实际,分小组进行模拟比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当参与,给予恰当的指点。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获取最大的知识点,对课堂内容熟练掌握,动作连贯形成。总之是明确目标,分组讨论得结论,教师进行总结、归纳与生活,突出课堂的张弛有度。综上所述,合作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新课改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和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在初中体育课的课堂上也不例外。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也对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篇5: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体育教学曾是学生最喜爱的学科,因为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活动,学习各种新奇的体育技能,孩子的天性可以被释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习压力面前,孩子渐渐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课业上,体育教学效率不理想,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令人担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课程教学,也对体育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体育教学的应用活跃了体育课堂的学习氛围,重新点燃了学生对体育学科学习的热爱之情。
一、利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
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舒展,尽快地进入体育运动的状态,避免在进行运动锻炼的时候身体无法适应而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现象,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进行锻炼。但是传统的体育准备活动十分枯燥,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单调、枯燥的准备活动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打沙包、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活动身体,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运动状态。
二、利用体育游戏进行基本技术教学
在进行基本技能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运用体育游戏,这样能够活跃教学氛围,把重复、机械的技能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让学生掌握了体育技能,又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技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举办小组游戏竞赛,如定点投篮比赛、投篮接力比赛和投篮对抗游戏等,让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习并掌握基本技能,并且不断地进行巩固和提高。与此同时,在竞赛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并且学习他人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利用体育游戏进行素质练习
身体素质练习虽然动作难度小,但是负荷大,而且内容十分单调,利用体育游戏来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可以使练习变得有趣,这样练习中的辛苦,就会被游戏带来的快乐所掩盖,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练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上肢力量练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小推车的游戏;在进行速度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开展往返接力跑的游戏;在进行腿部力量练习的时候,可以利用立定跳远比赛和青蛙跳的游戏等等。针对不同的.素质练习,教师采用相应的游戏活动,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娱乐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
总之,游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重复的机械练习,将游戏活动融入体育课堂,充分释放孩子爱玩的天性,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从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篇6:情知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情知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如果把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只看作是单纯的认知过程,那么学生的学习显然是被动的,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亦受到制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情感与认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只注重认知目标的达成,即把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看作是教学的惟一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常以掌握“双基”的程度予以评价。这种严重忽视情感目标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以致出现当前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局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它是和人的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是使学生重新热情投身体育课堂的关键。近年来,受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入到关注学生的情感上,并进行了大量诸如“愉快体育”、“成功体育”、“快乐体育”的教学实验。然而,由于布鲁姆教学目标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广大一线教师对“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地位上的误解,使得教学中出现了“情”与“知”一一对应的僵硬程式,或是以“情”为主以“知”为辅的怪圈。事实上,教学中情与知的关系,就是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知”对教学起直接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操作系统;“情”对教学起间接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动力节系统[2]。因而,只有在教学中做到以情促知、以知促情、情知互动,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二、情知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情知教学最早是由冷冉教授所提出,他认为从学生心理过程来分析,学习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即认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即情绪、性格的过程[3]。这两个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是统一的。简言之,情知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获得知识,同时又陶冶情操、培养情感的过程。
1.激发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外在条件的激发,更重要学生内在心理因素的转化。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才能促成高质量的学习。因此,情知教学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本身具有的活动性、趣味性、竞争性等特点,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达成体育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
2.充分展现自我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肢体动作多于语言说教,形象思维胜过抽象思维,感性体验高于理性思辩,但教师不能因此把学生视为只会模仿的人。如果教学中只是教师,或少数几个学生在“表演”,那么那些少有参与的学生,长久以往就会越来越缺乏学习体育的热情,学习效率也随之会越来越低。因而,情知教学要设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以满足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具体而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尽可能地丰富成功的经验;创设良性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体验成功[4]。
3.适时予以评价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体育教学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将技能的优劣视为惟一标准。情知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即使是学生小小的成功,教师也要及时予以积极评价,这不仅可以强化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也可激发其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5]。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体育学习质量,从中找寻自身的不足,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终身体育意识。
综上,体育教学中应用情知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需指出的是,实施情知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在体育教学中无故找寻情感因素,而是要以情促知,以知促情,力求形成情知互动的教学格局,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有机统一,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情知教学与语文素质教育[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93-95
[2]燕国材、章健华,情知交融教学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1992(5).38-41
[3]章健华,浅谈学校课堂教学中的情知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94-97
[4]应湘,关于“情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8).6-8
篇7:民间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论文
民间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论文
摘要:我国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项目还是比较传统,加上受各地体育中考的影响,目前,初中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本文旨在通过对几项民间体育项目如跳绳、踢毽、滚铁环等进行一些探讨,从而能够获知这些民间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民间体育;中学教学;激发兴趣;研究探讨
1.前言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为了强壮身体、延年益寿,形成了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集健身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民间体育项目,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民间体育项目繁多,各自有其特点,有的是全身运动,有的是局部活动;有的注重肌体活动,有的则偏重于精神活动。我认为,如果有选择性地把部分民间体育项目作为我们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或者活动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更能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使学校体育能够更好的发挥健身、娱乐和教育的功能。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校七年级1-6班236位学生
2.2研究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2.2.1我于9月至1月对本校七年级1-3班122位学生进行了民间体育项目实验教学,另外4-6班作为对照班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通过两部分学生不同教学内容后效果的对比,以此来探讨学校体育选择民间体育项目的可行性,为现阶段农村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2.2.2.在进行跳绳、踢毽、滚铁环三个项目测试时,我从1-3班中分别抽取了部分男女学生、测得瞬时心率变化情况。
3.分析与探讨
3.1在进行对跳绳、踢毽、滚铁环这三项测试时,我采用了增强遥测心率仪来评估运动强度大小的心率指标。跳绳时频率为100次/分,动作形式为单摇,在三分钟内的平均心率男生为164.29,女生为169.96,三分钟踢毽,动作形式不限,平均心率男生为162.12,女生为160.25,三分钟滚铁环,动作形式为正叉滚式,平均心率男生为176.93,女生为175.07。进行以上实验时,一分半钟时的心率已达到较高水平,瞬时最高心率可达200次/分。
3.2运动增强体质的理论依据人体在运动时,机体自我会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也就是说在合理的运动条件下,符合运动者生理规律的运动,才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美国运动学专家库伯曾提出只有坚持有氧运动才能真正有效地增强人体健康。研究成果表明,锻炼时运动强度控制在心脏每博输出量最大时,对心肺锻炼效果最好,很多实验证明,运动强度在心率达160次/分左右时,心脏每博输出量最大。从这些理论数据,我们结合以上三项的测试数据,不难发现跳绳、踢毽、滚铁环这几项民间体育项目确实是锻炼身体的有效运动项目,对发展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中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身体处于飞速发展的青少年群体,因此我们在选择锻炼方法上可采用间歇锻炼法,或者采用降低练习频率和难度的方法,调整运动强度,使之保持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最有效的强度内。
3.3我把本校七年级1-3的实验班和4-6的对照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各形态机能及身体发展指标,除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存在一定的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从事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不管安排的比例如何,但对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的效果则是相同的,其次也说明从事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与按国家教委规定的《教学大纲》教学,在锻炼学生身体的效果上有着相同的作用,或者说效果更佳。
3.4在1-3班进行民间体育项目教学的实验中,我还发现学生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太喜欢体育课的体育差生,也对这些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锻炼的时间增加,不仅在学校正常的体育课上练习,课间和课后练习次数,时间也增加很多,学生课后还带动家庭成员一起锻炼,真正达到了积极参与、全民参与的良好效果。跳绳、踢毽、滚铁环等花样繁多,就练习的难度而言,就有很多种不同的练习方法,学生通过各自开动脑筋,创造出各种练习方法,通过相互比较、相互观察,设立自身的练习目标,这样能够满足学习积极向上的心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提高上课的效率,达到学校体育运动发展的目的。
3.5民间体育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而且有些器材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如毽子、铁环、沙包、绳子、牛皮筋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这些更贴切地表现出了体育教学本身得情感目标的要求。
3.6当然,我们在选择民间体育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则
3.6.1锻炼的效果性原则。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情操。所以教师们选用的民间体育项目首先应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其健身性主要表现在能促进学生体格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生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其次,应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的健康主要指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能很好地适应各种角色的'分配。所以,我们在选择项目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锻炼的效果,又要顾到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的要求。
3.6.2科学性原则。选择项目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锻炼项目应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和规律。我们选择部分民间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此时锻炼对象是学生,而处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性别的学生又有各自的特点,即他们的身体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心理状态都有所不同,所以选择的项目应符合学生年龄和性别的特点,动作的难度和强度不宜过火,不宜进行用力过大的憋气或长时间静止用力的运动,宜进行比较缓和的活动性强的运动,并且些类项目对青少年的身体锻炼应有明显效果。另外,选择项目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应合理、正确,即技术动作应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特点,对身体无害、安全可靠、锻炼效果强。
3.6.3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指所选择的项目应新颖活泼,易吸引学生,使学生们乐此不彼,持之长久。所选择项目,应新颖活泼,如跳绳可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原地跳和行进间跳,单人跳和体体跳;滚铁环项目可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求新和求变的心理要求,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锻炼。
4.结论与建议
从事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能起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在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勤动手、勤动脑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劳动观点,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和促进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品德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选择民间体育项目时应遵循锻炼的效果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选择合适的民间体育项目,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锻炼效果。另外,建议广大的体育教师在选择此类的项目教学时,虽然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但也要注意场地卫生,不要在不平整或过硬的场所地上练习,跳绳时落地动作要正确、合理,避免运动性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藩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9.
[2]彭杰.中学体育(初中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4.
[3]李林.运动愉快感与锻炼的心理效应.师院教育,.3
[4]刘建勋,仲伟国.探索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新路子.中国学校体育,.4.
[5]方建新.当代中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体育教学,.1.
篇8: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在诸多学科教学中已普遍被教师接受并运用,但是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但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认为它与“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相互矛盾,因而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因此“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可不可行成了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中重大攻关课题。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体育健康 终身体育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学校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以体育教学在生理、卫生、心理、社会、教育、教学方法等多重原理为基础,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以及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握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个体差异性、潜在性、民主性、群体性原则。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是体育教师作好组织、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教学尝试及实际运用“启发式”教学,使我认识到了“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优越性,就此教学模式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启发”性教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忽视,因此在体育
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者和学者的两个积极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突出,那么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越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因为教学的一切活动主要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并执行的。如果教师的教法单一或运用不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会削弱,“启发式”模式的性质则会改变,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在按照 设计程序进行“启发式”模式教学时一定要掌握多种“启发”性教学法,并学会合理运用。就实际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和运用时机的体会。
1.1 直观启发
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动作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引起联想,加深思考,促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利用挂图、运动图片、完整与分解示范、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利用flash的动感画面启发学生动脑想象,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学习。例如:跳远教学中的落地缓冲,就可以用车轮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把车轮想象为无数个点组成,那么车轮着地的顺序为点1,点2,点3…….,因此,在跳远的落地时,脚的着地顺序是关键。
1.2 提出问题启发
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例(1):前滚翻教学,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想想,方砖和足球在力的作用下,哪个容易滚动?”,学生马上会回答足球容易滚动,此时,老师可因势利导地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时要把自己的身体团成圆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问题的及时提出则可以一步步启发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来形容事理,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目标。
1.3运用形象的比喻启发
根据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掌握技能,它能借助联想这一思维形式去理解新知识和新的技术原理。一个恰当妥切的比喻就能沟通各个孤立的表象,使之建立联系。如用“鞭打”来比喻投掷标枪的出手动作;用“弯弓搭箭”,“离弦之箭”来比喻短跑的起跑教学过程等。可以用实物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如用“皮筋”、“弹弓”、“竹竿”等来比喻投掷项目中的“背弓”。
1.4 参照对比启发
用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发,通过同中求异和
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体育教学中常用概念对比,观察对比,
视觉与动觉对比,以及对象与背景对比等方法来加强教学效果。学生注意观察那些动作技术好的同伴所做的动作,并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自己动作的区别,分析同伴完成动作的正确原因,通过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
1.5 练习启发
练习富于启发性,就可以避免盲目地尝试练习,提高练习效果。练习方式多样化,本身就是一种启发,练习新异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练习中根据教学任务、目的、要求,辅以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组织竞赛等都是练习启发的有效形式。游戏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主要内容,合理的选择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些技术动作的启示。如选择配合基本教材为辅助练习的游戏(例:迎面接力跑,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的动作)。
二、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较的优越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竞技性,而“启发式”教学不仅着眼学生的现实健康,而且放眼于学生的体育运动潜力的发展。它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方式、方法影响学生的体育认识、态度和行为,为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意识和能力上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传统体育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依据“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设计教学程序上,首先要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思想,即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突出了学生自主学练过程,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了学练的空间和时间;其次,必须符合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发展规律,使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针对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匹配相应的启发性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学练过程中起主导、辅助引导作用,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激励作用。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较。通过在教学实验的尝试,试验结果证明了 “启发式”教学模式程序所设计的是科学合理的,它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三、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
(1)“启发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操作关键在于模式程序的合理设计以及教师教法的正确
(2)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恰当的运用不但使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既掌握了动作技术要领,学会了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启发式”教学要求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目标。要积极广泛探索现代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设计出更多,更科学合理的模式程序,以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4)“启发式”教学必须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教学模式程序的设计必须合理科学,组织、教法灵活把握,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篇9:游戏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游戏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教学中,幼儿还没有形成学习的思维,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存在着极大的乐趣,他们爱玩、喜欢游戏,如果不加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会使幼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游戏教育通过实践证明,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特点,在幼儿教育阶段利用游戏教育更好地指引幼儿教学。要结合幼儿特点选择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措施与游戏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推进幼儿教育顺利开展和提高教育实效性创造条件。
一、结合幼儿特点科学选择游戏教育形式
有效有趣的游戏形式,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需求和性格特点,这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幼儿教学活动中来,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的应该结合幼儿兴趣、幼儿教育内容考虑:一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兴趣,选择和制定幼儿感兴趣的、喜欢的游戏形式。对于幼儿教学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开展教育教学的起点,要根据他们的兴趣来选择游戏形式,满足他们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幼儿学习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错误的教学方式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甚至导致他们学习走神、态度不佳,从而产生哭闹等影响。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制定科学的游戏形式,根据幼儿的个性正确运用游戏形式,增强游戏的可行性、趣味性,激励幼儿学习,让他们在独立作战和朋友相互帮助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二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内容,选择和制定与教育内容相符合的游戏形式。在幼儿教学中开展游戏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幼儿教学阶段他们学习的内容有限,更多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要根据他们学习内容选择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戏形式。比如,在幼儿学习识字过程中,可以与画画结合起来,开展画图与看图识字比赛的游戏,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画的内容筛选出来,在其中再加入举手竞猜等方式,通过这类游戏形式来引导和助推幼儿更好地学习。
二、结合幼儿兴趣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
幼儿教学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尤其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主要以拼音、简单数学加减、画画和跳舞等项目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没有限制。要根据每个地区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调整幼儿教育内容,从而调整游戏教学内容。在幼儿游戏教育中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游戏教学目标,高度重视游戏作用的基础上,促进游戏与幼儿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高游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一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教学目标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分解教学内容,明确幼儿游戏教育目标,立足于幼儿个性发展和喜好来对传统游戏项目进行创新,促进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提高游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执行效果。二是要通过游戏教学来丰富幼儿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将幼儿难以掌握的内容穿插进去,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要深入研究幼儿阶段的学习内容,选择多样性、趣味性和变化性的教学内容,根据幼儿喜好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入深的原则,合理安排游戏教学项目与内容。其中,要促进个人游戏项目与团队作战游戏项目结合,通过个人游戏项目培养幼儿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团队作战游戏项目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对幼儿教学对象分层提高针对性
要明确游戏教育对象,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分层制定幼儿游戏活动,提高游戏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针对性,必须明确教学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小中大班幼儿在学习思维上会呈现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分层次制定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首先,要对幼儿进一步进行分层,明确各个阶段幼儿的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基于幼儿需求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在设计游戏活动中也要考虑课堂纪律与可行性,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其次,要把握好游戏教育的性质,作为教学方式它被赋予了特殊性,要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戏项目,结合幼儿应变能力、思考能力与学习兴趣来合理编制游戏,并根据幼儿的现实需求不断修改游戏活动。最后,要分层次制定差异化的游戏教学活动。比如当前我国幼儿家长及其部分教师存在着教学误区,认为早重视教育对幼儿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幼儿阶段开展大量的学习活动,反而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正确区别对待这种现象,以培养幼儿健康人格、发展个性为目标,结合幼儿特长和兴趣去分小组开展游戏活动,从而通过层次化活动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四、结语
游戏教育通过实践证明,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幼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思维,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存在着极大的乐趣,他们爱玩、喜欢游戏,好奇心重。因此,要充分利用他们这些特点,结合幼儿特点选择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措施与游戏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推进幼儿教育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华。幼儿习惯养成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28)。
[2]刘晶晶。浅议综合室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j].群文天地,2014(08)。
篇10: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教学模式。本文在介绍几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就如何将这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地理教学进行了探讨。
几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我们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⑴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⑵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⑶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⑷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⑸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2、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⑴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⑵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⑶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⑷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⑸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3、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
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⑴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⑵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⑶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⑷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⑸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与支架式教学中相同。
篇1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以图为载体,进行问题框架的构建支架式教学强调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临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在地理教学中,随时会遇到各种地图或图形,而图本身可以将许多新旧知识点聚集其中。所以,依据图来进行“最临近发展区”概念框架的构建,是使学生能更好、更快的进入问题情境的一种方式。例如(图一)对传统工业的讲述:框架中的问题是为发展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进一步优化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对问题的.分析探究过程,也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的过程,也是对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
2、围绕教学中心,设计实例、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在讲述“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时,课前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不同街区的商业网点各方面的调查,其中包括商业网点集聚区的繁华街道,也包括居民区的商业网点。这一阶段为“抛锚”阶段。确立了目标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进入自主调查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阶段。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调查,学生对商业街、商业小区、商业网点的形成、商业网点的密度、商业网点的效益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将自己的见闻记录下来。上课时,教师将学生的调查结果公布在黑板上,通过学生对各个问题的讨论分析之后,教师引导,建构学生新的知识体系。最后,让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整个过程可表现为以下(图二)所示:3、利用影片、图片,随机进入课堂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及其能力的培养,教师只能起到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轻松的、简单易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建构问题的兴趣。怎样让学生展开新知识的分析与建构,必须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去寻找闪光点。其中,影片和图片以其知识容量大、直观性强、吸引力强等优点,可以吸引学生。因此,可以以此为导入点展开知识的意义建构。图片和影片中的知识点多,根据教师提出的中心主题,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图片、影片中找到相关的多个联系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关联点,随机进入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旧知识的整理、优化,经过分析讨论实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样,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研究,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例如,一段关于青藏高原牧羊和三江平原的种植业的影片播完之后,同学们对两地的农业有了直观的了解,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项地区间的农业差异,教师可以抓住每一个差异一点让学生展开分析:如图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尽管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们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在协作、讨论过程中当然还包含有“对话”),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篇12: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当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对于化学、生物、药学等理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实验教学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实验教学在理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沿袭数十年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已形成一套固有的模式,则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诸多矛盾,如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学习兴趣,认为实验课是一门考查课,学习内容不如理论课多,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重视程度减退;厌倦写实验报告,认为写实验报告是在浪费时间,敷衍了事,对归纳、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综合能力较差,尤其反映在做毕业时,学生从老师那里领了题目后,不会查文献资料,头脑里没有研究思路,不会设计实验方案,不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不会写,不知道如何答辩,应变能力较差,等等。这些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要求,我们必须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2.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
针对以上问题,在广泛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相关教师充分讨论的情况下,笔者试探性地整合了个别实验项目,增添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具有研究和开发特点的综合性实验,即研究性实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些成果正准备以形式发表。这些研究性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巩固和加强了有机物催化合成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学到了必要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收益匪浅。笔者所进行的研究性实验,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2.1实验项目及方案的确定
2.1.1实验项目的确定。有机物催化合成实验项目突出的特点是催化剂的筛选和制备,也就是说研究的催化反应一定是个符合现代技术发展要求和趋势的新型反应。此外,催化反应所用原料或试剂、实验条件、仪器设备等必须确保对学生安全可靠,实验耗时不宜过长,操作难度适中,测试分析能在学校实现等。因此,在确定实验项目前,教师要对拟确定的题目进行以上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确定实验项目后,实验指导教师要反复进行预试验,确定实验项目的可行性;然后要及时总结并列出实验的难点和重点,确保所选实验项目的成功顺利实施。
2.1.2实验方案的确定。根据所查阅的所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和催化合成原理,教师向学生讲述几条不同的合成路线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生共同探讨、论证每一条合成路线和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最终确定一条安全可靠、合理可行的实验路线和方案。实验路线和方案确定以后,如何分组实验以找到最佳合成条件是实验方案确定的另一主要内容。指导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文献检索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的实验条件和结果,找出适合本次实验的条件,确定好最终的实验方案。
2.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分组实验
以实验项目“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己酸烯丙酯”为例,为了找出最佳的催化合成条件,我们把实验小组分成两组,一组以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为主,找出催化剂最佳的制备条件;另一组以乙酸烯丙酯合成为主,找出最佳催化合成条件。该过程为实验操作过程,一般需要20个学时。
2.3实验结果总结和讨论
按设计方案将学生所得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并将合成出的初产物进行干燥、常压蒸馏、真空蒸馏、过柱、重结晶等实验操作,以得到精制产品,然后运用红外、折光仪等手段进行产品的结构鉴定。在确定产物结构过程中,让学生与教师一道分析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信息,使学生经过最初的宏观实验后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直至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这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实验结果汇总和讨论过程是在科研性实验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由教师向学生讲授,约需4个学时。
3.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学生的实验教学中,两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作为有机物催化合成实验,实验项目的'开设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验证后科研的顺序开出,循序渐进,逐渐使学生掌握有机催化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这一改革举措符合学生求知欲望的心理要求,实施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了解到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书中的方法并不总是最好的,这种认识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是十分有利的。
(2)查文献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积极自觉查文献,不但从书和期刊上查资料,而且从网上查资料。
(3)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高,除了常规的文字处理,在书写分子式、画表格、插图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如从网上下载实验装置图等,使课程更加科学、美观。学生学习化学物结构解析软件,积极性高。并且是一个教师教会几个学生,然后由他们再去教别的同学,之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4)基本建立了研究问题的思路,尽管有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还不十分准确,如可变因素的设计中同时改变两个因素,不够科学,但经过讨论,学习又进了一步。学生变得主动和爱动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所提高,对实验内容认真仔细研究,利用所学知识,大胆提出疑问。
(5)写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尽管学生的还很幼稚,有一些内容安排得还不尽合理,但是经过评阅他人的和答辩,解决了一些问题。
(6)表达力有所增强,一部分学生本身能力较强,个别学生较差,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锻炼或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结语
在教学中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综合实验,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意识,以及胆大心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这样,学生巩固和加强了有机物催化合成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学到了必要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培养了科技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完善了实验教材中实验项目的知识结构,丰富了实验内容,使教材中既有物质性质实验,又有合成实验;既有经典的验证实验,又有探索性的科研实验,为今后教材的编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13:自主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自主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自主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适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学习观念的更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针对当前高等学校教学中的矛盾,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总结在教学中的收获。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自主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是高等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讨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高等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认识的深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一个重要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更新学生学习观念,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是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伴随高校的扩招,使入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目的有了一定的差距,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加明显。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因材施教,使对这些基础不一的学生的专业教学真正成为赏识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场所,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1 目前教与学关系在教学模式中的矛盾
1)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一个弊端,就是沿袭传统模式中“三个中心”的教学方式,而提倡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要把学生从3个中心中解救出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思维,发挥自己的潜能。但是,这并不等于废除课堂教学的方式。在教师作为唯一知识信息源的时代,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过去时代不能比拟的极其丰富的信息,教师作为唯一信息源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在我国现代大学教育中,伴随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往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传授、轻素质。。的培养等方面都得到明显的改进。但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简单灌输而轻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依然是常见的问题。随着学生知识量的迅猛增加,传播方式的广泛而开放,信息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这种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3)现有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地讲授精心准备的教材上已十分清楚的教学内容,不会顾及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学生没有自由思考的时间和氛围,久而久之便形成对教师和课堂笔记依赖的习惯,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加批判、不加思考地全部接受。这种模式基本上遵循求同思维的模式,课程内容的答案是唯一的,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批判性的学习难以得到发展和认同。
4)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与学的观念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不容否认,今后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课堂讲授仍然是大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把教学过程单纯视为知识传授或知识传授加能力培养的过程,在教学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已经被证明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2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关系的设想
1)在大学教学模式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从观念到手段,要进行改革并非易事,它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去研究。
2)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虽然重要,但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学”才是内在的。学生要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学校和教师不能包办。因此,要树立“以学为本”“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强调学习上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是“学为主体”的具体体现。
3)课堂教学获取好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和学这对矛盾中,教虽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终究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学习。教师是传承知识的载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但没有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学,有意识的获取知识和提高学习、运用知识的技巧,教育也很难成功。因此,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积极的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刻苦学习和钻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效果有质的飞跃。
4)正确把握学生学习中的量与度。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量的大量增加,更要求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知识量,精选课程的内容,尽量避免学生因课程任务重,导致注重知识的简单累加而忽视积极思考,课程设置应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留有足够的余地。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相互教学,实现教与学的主体换位,从学习动机到学习目的及学习程度上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使学生在学与教的过程中焕发出主体对客体(专业内容、知识)的能动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将更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自主教学模式实践
3.1选择学生自主教学的内容教师选定内容:在专业课
程进行初期,针对与前继课程关系紧密,学生已经通过前学期学习有所了解的理论,教师对课程整体进行充分的规划后,指定2~3个专题题目,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指定学生对选定内容做出准备。学生自主选定内容:在课程进行到后期,对于专业上要求深入了解的学生,结合课程内容,由学生自主选题,经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选定专题题目。
3.2教学准备工作教师对选定的专题题目先行拟定具体提纲,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或指明资料来源,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准确地获得参考资料;按正常教学要求使学生经过查阅资料提出讲授提纲,对此要进行指导和补充修正;按教师正常授课情况要求学生写出讲稿和教案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
3.3正式教学组织全班学生,依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
学生完成教学过程,阐述自己对题目所做的学习收获。
3.4总结补充教师对学生讲述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以保证学生对教学中知识点的掌握。
4 实践取得的成绩
4.1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是保护、激发创造力的支持者、培养者和欣赏者,要鼓励大胆质疑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是良师益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
4.2可以充分地尊重学生的独创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承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或者说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不仅意味着对学生正当的兴趣和爱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让其个性在不妨碍别人发展,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还意味着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鼓励,在尽可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并不要求各方面平均发展,以发挥其特长与优势。
4.3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单方传授知识的做法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不高,学生仅仅停留在上课记笔记,看教师唱独角戏的层面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更新学习观念,把过去形成的等待教师教的观念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把课堂学习只是简单的获取知识的观念,转变为知识的获得和思维训练的提高以及掌握学习方法手段的观念。
4.4增强学生对教学环节的了解通过短时间的教学互换,使学生亲身体会教学过程,切实了解教学程序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关系,增进师生感情。
5 自主教学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双向活动。实行开放式自主教学要在强调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和降低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上,探索师生双方教学活动的双向激励机制。要帮助学生确立自主性,促使学生从依赖中走出来,自主地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应集中全力讲好每一堂课,以教学本身的质量和水平赢得学生,实现教学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重新定位,形成教学的新模式。
篇14:kwl教学模式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kwl教学模式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1世纪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 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医学教育中的传统教学法和世 界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儿科学是高等医 学教育的一门重点课程,通常被设置在本科学习的第 四年,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临床重点课程同 期进行教授。这四门课程被医学生戏称为“四大名 捕”,以示其重要且难以掌握。儿科学与内科学内容设 置相似,都是按照系统的原则进行疾病的分类,讲授疾 病数量较多,且儿科学课程学时设置明显不足,因此讲 授难度更大。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方式,将极大 地影响教学效果。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求知者, 从而获取更加实用且记忆深刻的知识体系,作者所在 科室在广州医科大学级影像医学和级临床 医学本科生中采用k-w-l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 真正踏入临床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1k-w-l教学模式简介
k-w-l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学者donna ogle提出 的,指的是让学习者利用视觉刺激,在原有知识上探 究、建构新知识的一种集体讨论模式,包括k (知道什 么)、w(需要知道什么)、l(学习了什么)三项内容[2]。
教学模式中的k是英文“what i know”的缩写, 是指学生看到题目时,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回想对 本章相关内容知道哪些,在思考原有知识的过程中,产 生深入探究新章节内容的愿望和兴趣。w是英文 “what 1 want to know”的缩写,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和协助下寻找、思考、提出问题。l是英文“ what i learnt”的缩写,指学生在学习后反思学到的新知识。 1986年,ogle首先把k-w-l教学模式引入科学课程 教学,很快成为美国各级各类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的 一种教学模式。
2 以《出疹性疾病》为例,介绍k-w-l教学模式
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医学高等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儿科学这一 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范围有了较大的调整。但是对于 《麻疹》这_专题的讲授,却从未降低过要求,一直都作 为大课讲授的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而对于其他出 疹性疾病,譬如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水痘、药疹等 具有鉴别意义的疾病,则放在《出疹性疾病》这_专题, 在见习时以小课的形式进行讲授。
基于学生已经有了《麻疹》这节大的理论基础,教师 对于《出疹性疾病》的讲授采取了 k-w-l教学模式。在 开课前十分钟发给学生k-w-l教学模式表,同时把课前 设计好的k-w-l三栏的概念图展示于多媒体显示屏上。
k即“what i know”,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于出?596 ?疹性疾病知道哪些具体的知识,在头脑中存在哪些相 关的经验,并将此记录于k栏中;w即“what 1 want to know”,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本章节的教学大纲后,在 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寻找、思考、提出问题,并将问题 记录在w栏中;l即“ what i learnt”,在学习完本章节 内容后,引导学生反思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新收 获,解决了哪些新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点记录在l 栏中(具体见表1)。
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和教学大纲要 求的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结合具体病 例讲解有关出疹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 疗。课后进行学习交流并讨论,之后填写问卷调查表 和测试题目。
3 学生对于k-w-l教学模式的评价
通过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对于k-w-l教学模式 的评价,学生普遍认为:在使用k-w-l教学模式之前,学生对于课堂的讲 授内容一无所知,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不讲的 内容并不去关注,学习只为了考试,功利心较强。在 k-w-l教学模式教学后,学生明白了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带着问题去听讲,有助于 提高思想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使用k-w-l教学模式之前,学生对于以往所学 的和本次课堂相关的内容并不做回顾,不了解之间的 相关联系。在k-w-l教学模式教学后,学生对以往所 学的相关内容和本次课程相互融汇,且能做到了融会 贯通,巩固所学知识,加深了记忆。
由于带着目标去学习,k-w-l教学模式教学后会 对本次课程所学的基本内容印象深刻,且有助于加强 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k-w-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进行 改进。对于提高自学能力有很大帮助,并且有助于拓 宽学习思路。
4 关于实施 k-w-l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
长久以来,在中国的教育者心里,教学就是纯粹的 “教”,亦即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这种传统的教 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教 授,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 当学生踏入高校的大门,如果还是这种教学方式,将极 大束缚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将对我们国家的未来产 生极大地不利影响。因此在高校中推行教育改革是势 在必行的。古人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言 下之意,知识是无穷尽的,我们终其毕生气力,也不过 教会了他们有限的'知识,倒不如传授给他们获取知识 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攫取,这对于一 个人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越来越多的少年成材 了,那么国之栋梁将愈来愈多,那么梁启超先生的“少 年强则国强”的理想将指日可待了。
k -w-l教学模式与儿科学相关知识相结合,将课 堂教学的空间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在有限的时间内使 得学生对于大纲要求的学习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避 免了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把教学工作真正落 到实处,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 率和教学质量;k-w-l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 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其学习潜能,从而节约了 教学资源和成本。
k-w-l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于教 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但 对于本专业和课程的内容耳熟能详之外,还需要掌握 医学的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内容,这样才能对于学生 的问题答疑解惑。因而需要一个良好基本功的培养才 能胜任[6];其次,教师的也十分的重要。在本 次课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视频图片,以及生动的临床病 例对出疹性疾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得学生从感 官上加深了对于疾病的认识。除此之外,每一个出疹 性疾病之后都附有一首打油诗对于该疾病做以总结。 譬如对于猩红热我们总结如下:发热又出疹,红布撒红 疹,咽炎同时有,舌头见杨梅,口周有苍白。这种寓教 于乐的方式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 助,并且巩固了学习效果。
由于k-w-l教学模式自身的教学特点,需要交互 式交流平台。对于现行的教学制度而言,大课的讲授 并不具备k-w-l教学模式所需要的空间、时间以及交 流的氛围。因而,目前只适合于小班教学,对于人数在 10到20人左右的班级,有足够的时间和交流氛围,这 样所能达到的效果也是最优的,这也是目前k-w-l教 学模式难以全面推广的原因之_,在今后的教学过程 中,应逐步摸索,更加完善k-w-l教学模式,让高等医 学教育更加进步。
篇15:课堂体育社会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课堂体育社会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通过对江西省5所高校各抽取学生166名,教师l6名进行问卷调查,对课堂体育的各因素对大学生个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课堂体育能使他们学会互相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态度,发展自主性和对道德问题的判断,从而使他们形成优秀的社会品行和良好的个性.
关键词:课堂体育;社会化;大学生;个性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知识技能、发展和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在高校人人不见得是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去接受教育的,但课堂体育却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它赋予了大学生成为社会成员的舞台.因为课堂体育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活提供他们共同需求的行为方式、规范,而且还可以使大学生学到其它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规则并适应社会。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研究目的出发,根据立意抽样的原则,在江西省5所高校各抽取学生166名,教师16名.
1.2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法、专家调查法、问卷法和相关测量法.
2研究结果
课堂体育的各因素对大学生个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选定大学生对个性的取向表现(yl—y4)作为学生个性层次的指标,探讨了课堂体育各因素(xl—x9)对个性层次的影响和关联.由通过调查问卷所作的相关图(图1)可知,)(5和这2个因素均为对y影响最大的因素.而x各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
3 讨论与分析
3.1在课堂体育社会化中个性的概念
个性并不是社会环境的消极产物,而是人们在掌握社会经验和改造周围现实的活动中通过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内部世界体现出来的.这些内部世界系统使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去组织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映和改造,因此,个性也是人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动力系统,其实质是一种内驱力.
3.2个性和课堂体育社会化的关系
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热情、坚定、果断,有的人冷漠、动摇、懦弱,有的人固执、自信、骄傲,有的人优柔、谦和、自卑.这些个性的形成与课堂体育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联,特别是能够发现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个性、能力与气质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课堂体育社会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由于参加课堂体育活动的自发性和反复进行的倾向比较强,所以给予个性的影响是很大的.调查结果表明:从小时候所获得的体育运动的经验,在成长以后能够促使其积极地参加课堂体育活动,而且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体力、技能、勇敢、果断、灵敏以及聪明、机智等品质,可以在同年龄群体中受到较高的评价.对于大学生来说,参加体育运动对促进个体地体力与技能的提高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由此带来的成功、喜悦、满足、赞誉,肯定也是常见的,因此能促使他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3.3课堂体育社会化中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3.1自我意识.课堂体育中的学习场面,涵括了人的身体、智力、情感和行为,同时也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体力和技能来参与其间,有很多机会发现自己体力差、意志薄弱、心情矛盾等弱点,同时更有很多机会可以发现自己个性中出色的部分.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弥补自己不足,巩固提高自己长处,是运动场面赋予每个学习者的课题;而从深刻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开始,向更高层次的自我提高前进,又正是课堂体育学习场面所具有的动能,促进自我意识形成的结果.
3.3.2群体约束.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进行自我提高的动力之一,是群体所具有的促进个性形成的一种重要功能.一般来说,个人的某种行为倾向,常常是在群体中被评价的,有时得到支持,有时则被否定.在体育学习群体中,良好的体力和技能、机智和勇敢等品质受到较高的评价和赞赏,受到激励,反之,则受到排斥或忽视.在大学生的各种需求中,对社会参加和社会承认的需求表现得特别强烈,因此,体育学习群体的成员,为了取得与自己相适应的地位和角色而不惜花费功夫,这是普通的常识.而在群体活动中,不遵守群体规范的行为,将受到比较严厉的制裁或惩戒,所以绝大多数成员都能遵守群体规范,与群体保持一致,接受来自群体的约束.这些约束迫使成员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某些特性.
3.3.3主体的积极性.在体育活动中,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既要接受来自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可以进行自我意识的调整,以便更加积极、自觉地去参与,达到体质增强和技能提高的目标.由于反复持续的努力,人们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并自我克服、自我超越,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这就是主体的个性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设定具体的目标,如跳过一定的高度、完成一定难度的动作、重复熟练的身体练习,再加上内容与方法的完善,坚持努力,效果会是显著的.这种效果不只是停留在体质与技能的水平上,由于不断地向各种困难作斗争,培养出了顽强、果敢、努力进取的精神,这对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建议
4.1在课堂体育社会化中设定阶段目标
课堂体育可以在总目标的`前提下,设定若干中间层次的目标(子目标),每个中间层次的目标又可分为若干具体的阶段目标,使学习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去达到总目标.当达到一个子目标时,又有一个新的子目标摆在面前,从而唤起学习者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取的欲望.
4.2在课堂体育社会化中强调反复持续的努力
为了达到各个阶段目标的要求,强调反复持续的努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没有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无法期望达标的.
4.3在课堂体育社会化中采用练习、测验、比赛的循环方式
为了达到目标,有必要选择适当的伙伴或对手.采用从练习开始,经过模拟测验、练习比赛,最后正式测验和比赛比较理想的.每个阶段目标的实施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构成循环.
4.4在课堂体育社会化中通过群体活动促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课堂体育学习既是一种个人的全面的活动,也是一种群体的共同活动.就群体活动的意义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人们可以体验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并通过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给个性施加影响.
4.5在课堂体育社会化中要尊重自主性与创造性也就是尊重个性
在教师的计划中要留有适当时间作为自由练习时间,当然,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们自己组织练习,这种场合下的课堂气氛是充满活力的,人际关系是协调的,群体的团结是有力的,像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篇16:互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能极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活泼的空间以利于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诸多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课改的今天,我们用传统的方法、模式去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狭窄。我们必须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优化课堂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互动式教学的教学程序
互动式教学可非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若干环节。
1.预习阶段
即课前预习,是老师备课、学生预习的过程。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年龄特征等备好课,学生根据老师列出的预习提纲和内容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自我琢磨,自我研究,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探讨,互相讨论,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列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过程,培养学生个人锻炼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做详细分析,区分主要问题、倾向问题,还是次要问题、个别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要提出对策和方法,进行“二次备课”。
2.师生交流阶段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升华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普通性的问题,结合教材和重点,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出需要交流讨论的问题,然后用你讲讲,我说说;我说说,你评评的方法提出不同看法并进行演示,提出问题相互答辩,加深理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学生自练阶段
学生根据师生交流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师生演示提供的直观形象的动作概念,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探讨,互相帮助,老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卡壳”时给予启发与点拨。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自练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4.教师讲授阶段
这一阶段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具体表现,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在自练之后教师进行讲解,突出技术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自学时的动作错误,着重对动作技术重点、难点做示范,让每个学生反复思考,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充分发掘民主,各抒己见。在这里应承认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是有效果的。大部分问题可以自我解决,但也会出现有学生对动作技术理解不透彻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启发,帮助学生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或区别,有针对性的讲解动作要领,做出标准示范动作,把抽象动作、概念具体化。而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讲解、示范不断改进直到解决问题为止。这样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要求老师有精细的`辨析能力和较高的引导技巧。
5.学生实践阶段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后,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再进行实践,在此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练习方法以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安排难度不一的练习形式,在完成练习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各类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练习的方式要做到独立练习和相互帮助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亲自体验,并从自己信任的同学中找到好的方法与经验。总之实践过程中要让“素质”好的学生“吃得饱”,也要让素质平平的学生“吃得了”。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遵守纪律,协作配合,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这里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6.总结复习阶段
此阶段是课堂教学的结束及延伸部分,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又能够使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最后老师画龙点睛,总结本课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布置课后复习,要求学生的课余时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加强记忆,提高动作质量。
教改其目的就是要把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身。互动式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探,它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发展学生个性。此法尚在萌想之中,效果还待实践证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