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论文(精选13篇)-九游会网址j9

2023-11-24 08:12:01 物理教学论文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信息技术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感谢网友“ncsj520”向本站投稿了13篇与“信息技术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信息技术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论文

信息技术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论文

摘 要: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媒体cai进行演示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提高了实验的精度。借助于通用软件如excel和数字信息系统实验室对物理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 数字化 信息技术 整合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实现了实验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能够创建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体验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以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为目的,对实验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由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的性能制约,多数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物理现象可见度较低,无法让全体学生同时获得有效的刺激,难以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

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演示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关注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同时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独立操作,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准确的实验信息,避免刻板的技能训练,以适应对技能要求的不断变化。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是信息获取、信息演绎、归纳的过程。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获得直接观察经验,体验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生分组实验采用探究式教学,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增加学生在实验室的活动,练习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尝试实验设计,收集实验数据并归纳、总结实验规律。

二、有利于学生探究物理本质

1.动画模拟与真实实验相结合。

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可利用实验模拟动画,展示实验现象发生的全过程,利用交互功能控制过程的进行,强化观察主体,引导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增强实验效果;可应用信息技术叠加分析性信息,搭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桥梁”,使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客观物理规律及其应用。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利用实验演示平抛运动的物体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同时开始运动、同时落地,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现象不明显,结论的得出略显牵强。而利用flash动画模拟、重现运动过程,过两个小球连一条直线,使直线随小球一起下落,放慢动画速度,发现直线始终保持水平,学生自然、合理地接受了实验结论。 2.利用动画技术模拟无法用传统实验演示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在“波的形成和传播”的教学中,仅利用绳波的演示,学生很难发现质点的运动与波的传播的关系。而flash动画演示,绳子被形象地分解为一个个质点,动画模拟波的形成和传播、质点的运动,清楚、直观地演示质点的运动与波的传播的关系,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模拟实验规则不允许操作或进行的技能训练。模拟物理实验不受实验一般规则的限制,学生可自由地进行模拟实验的“操作”。在虚拟物理实验室中利用相关课件,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去独立“操作”。例如观察课件所模拟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测量值超过了量程、电源短路等误操作情况下发生的'现象,既保护了仪器又规范了学生的操作习惯。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如学生在虚拟场景中拆解游标卡尺,练习测量(如测量圆柱的直径、圆桶的深度和内径等),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测量方法和读数)进行针对性训练,完成了对游标卡尺的结构、测量方法及读数的意义建构。

三、有利于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信息技术能使实验信息处理高速化和智能化,一些通用软件(如excel)的数据处理界面非常接近实验数据的分析方式,数据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有利于分析实验数据。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用记录表中的数据创建excel数据表,生成点线图,有助于学生发现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dis可以替代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计、压强计等仪表,可以测量传统仪表无法测量的物理量,如测量瞬时速度(光电门)、磁感应强度(霍尔传感器)、微电流(微电流传感器)等。替代不是简单的功能重复,而是测量范围的扩展,是测量精度、速度的提高,是对电磁学实验中暂态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发挥传统实验与信息技术各自的优势,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朝劲以信息技术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开放.《教育信息技术》,,第9期。

2.李明浅谈物理实验中多媒体的运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第3期。

篇2: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物理实验,他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在我国的物理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漏洞,老师们普遍偏重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教学的方法,只是一味的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的动手能力。对于最终的考试结果过度重视过程比较松懈。这样少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收获甚微。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

高中生想要更好的将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在物理学习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需要和物理实验相结合。但是物理实验真正发挥效用还需要好好做好物理教学的工作,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很好的认识分析,才可以看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从而找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忽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及学校的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基础知识够扎实,高考照样可以拿到高分,这和物理实验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随着这种错误观念的延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被轻视。在一些硬件条件不足的学校,实验教学的设备得不到保障,实验教学当然无法实现。而一些条件较好的的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但是却存在教育者的敷衍了事,认为实验教学也不过地得到结果的手段中的一种。这些都让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难以好好的发现下去。

2.实验教学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实验的最终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多数的老师,他们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自己在讲台前面做实验,学生只能在一旁看着老师做实验进行抽象的学习和思考。有些老师也是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他们已经把实验的步骤过程及结果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按照自己所给的步骤来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就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规矩来进行实验。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是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及知识便不复存在,而且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3.物理实验的评级体系不够健全

高中物理实验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现在,高中生的在进行高考时考试的内容主要还是书本上的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没有一定的评价体系。虽然目前教育界已经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是依然没有产生特别有效的九游会网址j9的解决方案。如果在高考中设立物理实验的考试科目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的研究发现,实验题大都都是教材中的老题目,那些具有新意的实验题目寥寥无几,这个问题在全国卷中尤为突出。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评分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操作起来存在比较大的难度。然而这样也导致了实验中的创新意识评分的缺陷。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一些实验试题出现了一些创新。会考制度的产生使得物理实验得以进行评分,但是也是徒有形式,所操作的实验均是书本上最基础的实验,创新性质的实验还是没有出现,这样就无法考察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能力。

二、问题的提升对策

1.改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观念

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提高,让老师充分意识到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很好的学习物理知识需要结合观察和实验。不可以仅仅把实验教学当做一个任务,或者知识为物理教学的服务的一个平台,要知道物理实验室物理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双方相铺相成。要将物理学好两者缺一不可。

2.知识与技能的重视

现今,大部分的教师对于知识与技能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教学中过程及方法也并不是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这是两个个体的单独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同等的道理,他们都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然而将这三个个体整合在一起便很好的'体现出了新课程的意义所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中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便使得自我思维的突破和提升,最后在不断的学习提升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传统物理实验的突破

问很多学生,你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以及意义何在?学生的回答是,老师让做的,我们按照老师所演示的,结合课本上的步骤作出这个物理实验。这样才可以得到和老师及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这样看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老师的复刻机,他们做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也只是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所以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整体改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物理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对所有的实验问题要进行探究学习。

4.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突出学生的主导位置

在物理实验课中需要改掉教师手把手教学的的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物理实验中不应该占用太多的时间来演示,而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贵安,刘婵玉,王较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6)

[2]韩瑛.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3)

篇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文/章庆柱

摘 要:面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和高要求,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从方式方法上改革实验教学。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与假设、将“测量验证”实验改为设计型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设计型实验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因此物理实验的教学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1.演示实验在整个物理实验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好演示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

分析、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例如,在研究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时,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物理规律和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意念,培养学生处事要谨慎的态度。例如,通过牛顿管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觉不是由于规律的错误引起的,而是受到了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所致。

3.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明白人类在探究自然规律推进科学和文明发展过程中道路是曲折的`,得到物理规律需要几代人的艰辛与努力。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并刻苦学习。

4.演示实验的教学能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思考,通过启发思维发展学生认识能力,成功的演示实验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关于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1.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和假设。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和假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实验教学乃至整个物理教学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境,鼓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与猜想,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加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猜想,思考影响加速度大小的物理量有哪些。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提出或设计可行的方案加以验证。最后根据设计的方案让学生设计实验及步骤并分析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通过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探索能力。

2.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型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因此教师应从不同角度给予启发,如,①引导学生由给定的器材根据相应原理设计实验;②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出发选择相应的器材,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例如,在高二物理“稳恒电流”这章中对“伏安法测电阻”这一实验进行教学时可以改为如下的教学方法:

共用器材:待测电阻r、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1)伏特表、安培表各一个,共用器材;学生可以非常简单地知道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方法就不再讲解),同时让学生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伏特表两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学生可以选择如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测量(要求分析误差)。

(3)伏特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如图3)。

通过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提供了其他的测量方法(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半偏法测电阻),为以后的教学打基础。

3.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将部分教师动手学生观察思考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直接参与做实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规律的能力。当然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的功能。

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课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做如图4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到相应的规律,然后再让学生做如图5实验,这样使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进行研究。

4.做好随堂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做一些随堂小实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随堂实验不能是随便做实验,要利用好一些前人的“好实验”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如,有些老师做的“铁球碰鼻”实验来讲授机械能守恒;“玩具枪顶脑袋”实

验来讲动量定理。还有我们在讲解超重与失重时可以让学生“手托重物”进行验证等,当然做这些小实验时要做到“简、新、奇、险”.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1999-08.

(作者单位 瓯海第一高级中学)

篇4: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论文

第一章绪论

在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实验教学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实验条件的制约等问题,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依然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一项通过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对数千省市中小学生实验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物理实验平均成绩在及格线下,折合成百分制,物理实验平均成绩为55.9分,初中学生物理实验平均成绩58.2分。

研究表现出中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比较差,不能“手脑并用”,能简单操作,却不能胜任细致操作,很少有设计思路,在有限的实验中也不过是“照方抓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几乎完全不考虑实际的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十分狭窄。

研究者认为,调查结果间接地反映了在我们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做大量的笔头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使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

篇5: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论文

1.演示实验的定义

演示实验的内涵虽然拓展了,但在实际教学中其理念依旧是传统的“先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后是教师讲给学生听”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

该模式强调教师是演示实验的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观察主体,处于被动地位,这与新课程标准对演示实验的要求格格不入。

而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式学习”,学生应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新课程的理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因此,有人提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演示实验不仅仅是把实验单方面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更是要参与这个过程。

教师不仅仅是把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而是要把探究的物理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疑问,一起讨论、预测、探究,最后完成学习目标。

也就是说,我们要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努力寻求演示和探究之间的平衡。

2演示实验的分类

有一些知识点所涉及到的物理情境比较抽象,教师很难用语言表达,学生也难一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演示实验把所涉及的知识点直观的表达出来,让学生看到,有一个观的感受,能够帮助概念的建立,和对规律的理解以及验证。

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合成这一节中,学生往往感到很抽象,光靠理论无法让学生感受物体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会出现什么现象,而教材中选用“观察玻璃管内蜡块的运动这个演示实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个实验的应用相当成功,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使学生对原本很抽象的运动的合成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演示实验教学实施情况调査研究........19

1.演示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学生)......19

2.演示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的访谈调查(教师)......23

3.调查结果分析......25

第四章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30

29第五章演示实验教学改进实例......34

第五章演示实验教学改进实例

1.作用为与反作用力案例

教师可一通过实验演示给学生观看,实际上天平仍然向左边倾斜,这个实验现象会让大部分学生感到惊讶,出乎他们的意料。

那么教师就可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天平会向水杯方向倾斜?教师就可一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向学生讲授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什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手深入到杯子的水中,会受到一定的浮力,同时水也会受到手的反作用力,这恰好解释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高中物理教师通过设计这样新的实验方案,可一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别出心裁、生动、有趣、直观的演示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这个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还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从而达到了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良好教学效果。

2.演示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的访谈调查(教师)

力的分解的演示实验设升案例因此,在一后的为的分解的分析中,很多同学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判断无从下手。

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的方法很快被力的正交分解法取代,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掌握的情况下,这种分解方法已经很少出现了。

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力的分解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有用的,弃之太可惜。

因此,这节课在笔者看来必须要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这种按照为的作用效果来分解力的方法的效果。

所一在这节课中,本人设计了两个演示小实验:斜拉箱子,让拉力使箱子上提的作用效果更加直观化;斜面上下滑物块,使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化。

第六章结论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高中物理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前,我国有些高中物理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积极意义,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髙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笔者一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案,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利用演示实验可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一设置认知冲突从而激发探索欲望,可一打造一个探索自然探索世界的科学环境;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可一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等。

参考文献(略)

基于助学案的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研究【2】

第一章 绪 论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注重“问题链”的“五何”设计,由何,问题情境的导入;是何,问题的本质;为何,作出合理的'推断与解释;如何,应用所学的概念、原理解决问题;若何,推断如果问题的某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会变成什么。

导学案中的“问题链”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更加具有层次性,学生的思考更清晰、有条理且不断得到深入。

好的助学案更有一个好的问题的设计,能充分体现助学的功能,使得知识问题化,通过助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钟小莉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导学案的设计教案化,习题化,提纲化,缺乏个性,模式单一等问题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转变观念,提高设计自觉性,明确内容要领,确保合理性等等,这些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3。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助学案”的理论依据

什么是学习目标问题化原则?把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与能力点,经过学生对知识点提出疑问与解释疑问,进一步激发思考,培养学习者的探究精神与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等能力,助学案的编写必须遵守这样的原则。

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回归到书本,必须对教材进行详细的阅读,但是只依靠书本不进行思考也是行不通的,思考不深入不透彻也依然行不通。

让学习者从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学会看书、思考、自学。

笔者认为,设计问题有这样一些基本的要求:①能够让学生思主动思考;②要简洁精炼;③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呈现要尽量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尽量不用填空的形式(个别需要识记的知识点除外),避免学生不经思考直接填写答案,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描述方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如:你的看法是什么?你作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你的发现是什么?等等。

2.2 “助学式”课堂本义及特质

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均本于教与学的关系及途径方式。

“助学式”课堂,在教与学的关系这一方面,学生的有效学习依靠“助”,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也要本于学的需求,要充分地体现“助”。

“助”使学更加自觉主动;“助”使学方向明确,方法、策略更加科学有效;“助”使学更加深刻、更成体系。

“助”贯穿学的始终,“助”与学共同成长。

“助学式”课堂以自主学习、同伴互学为学的基本形式。

师生共同创建、引导深化是学的必要保证。

设定学习目标、提供方法指导、实施即时评价、深化学的程度、建构完善体系是“助”的主要内容。

“助学式”课堂,让自觉、自主成为习得的主要方式,学会为过程,会学是结果。

使教师由怎样教“学科”转变为怎样教“学习”。

第三章 高一物理“助学案”的使用现状问卷调查.17

3.1 问卷编制的依据............17

3.2 问卷的实施...........17

3.3 问卷的结果..........18

3.4 问卷结果分析........19

第四章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的教学模式研究..........21

4.1 “助学案”的备课环节与结构...21

4.2 助学案的编制............22

4.3 助学式课堂的模式..............23

4.4 助学案使用的模式流程的说明.........25

第五章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36

5.1习题课使用助学案的实验研究..........36

5.2 实验分析.......39

5.3 实验研究的反思与总结.......40

5.4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教学案例展示........40

第五章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5.1习题课使用助学案的实验研究

笔者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南通市第二中学的 级新入学的高一(8)和高一(9)两个平行班,其中高一(8)为实验班,高一(9)为对照班,高一年级在分班伊始便是平行分班,这两个班的情况也较为相似,笔者在选取时采用了高一上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前测成绩,通过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已知两个班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在高一《物理(必修 1)》和《物理(必修 2)》的教学中,笔者将经典力学部分对应的《课标》规定的五个二级主题罗列出来,对应共七章节课。

下表列出了物理必修 1 的课程内容,必修 1 含有 23 次课,其中内容设计习题课如下:

5.2 实验分析

在实验研究中,以高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前测成绩,以高一下学期末的期末考试作为后测成绩,通过检验法来检测实验班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以验证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的实践研究的有效性。

利用 excel 软件得出前测和后测的平均分,标准差,进行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数据如下:由此看出,经过一个学期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实践,实验班的成绩开始超越对照班,

在解题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高一学年即将结束时笔者安排了一次小型的针对实验班部分同学的访谈,同学们普遍认为这种习题课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花在物理上的时间也有所提高,

在课上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就会促进他们在课后更有兴趣的去学习物理,笔者并没有要求他们去针对物理做专门的小组研究,出乎意料的是有个别小组由于组长的带领和影响,

利用课余时间做了一些物理学习的规律展示,展示的是他们的学习心得,并将这些内容分享到了整个高一年级,该小组也因此被评为年度学习先进小.组。

第六章 结束语

基于本研究总的结论,为了使习题课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独特的功能、达到预期教学的目标及任务,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1.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学有效性实施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助学式课堂的实施对物理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做反思型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中不断进步,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略)

篇6: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浅议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浅议论文

摘要

联系生活实际是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方法。本文以联系生活实际来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结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这节内容从课程设计、实验情境、实验过程以及实验应用四个方面介绍了我的一些高中物理实验经验。

关键词

生活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课程设计坚持生活化原则

课程设计是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物理实验课程设计要坚持生活化原则,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时,注意将教材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我按照如下思想进行了教学设计: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引入摩擦力的概念,重点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结合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对于静摩擦力及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联系二力平衡条件进行讲解,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注意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的大小。让学生可以借助实验这一方式更容易去理解教材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点。

二、物理实验情境坚持生活化

要想学生对物理实验课产生兴趣,教师应该选择好实验素材。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到的、又包含物理知识的现象或问题引入实验课堂,现场进行模拟,创设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实验情境,使学生可以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去学习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推动他们主动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现象,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教授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在新课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摩擦力的概念。我让学生将手放在桌面上,从静止状态慢慢向前滑动,感受手在向前移动时受到的阻力。通过这个极具生活气息的小实验来帮助学生认知摩擦力概念。在这种生活化的实验情境之中,学生更容易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深入理解摩擦力。

三、物理实验过程坚持生活化

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设定更注重引导学生去学习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物理问题的定性认识、定性分析。可是,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为了锻炼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力,教师要将实验过程与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和某一物理原理相关的现象。在讨论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于摩擦力的影响,我在课堂上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木块、弹簧秤演示了一个物理实验,具体如下:用弹簧秤分别拉一个、两个、三个木块(叠放),把不同木块数量下的数值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分析比较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经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摩擦力和压力成正比;分别在桌面、玻璃板和毛巾上用弹簧秤拉动木块,观察记录弹簧秤读数,分析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安排光滑桌面、粗糙木板对比实验,观察木块在两者上的滑动情况,并读数记录。通过这一连串的实验,学生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继而得到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公式。在整个生活化的实验过程之中,学生掌握了摩擦力公式。

四、物理实验应用坚持生活化

任何学科知识都源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本身,物理也不例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完成课堂实验探究外,也要通过相关练习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去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学完本节课内容后,为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我设计了以下练习题:想一想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知道哪些办法能增大和减小摩擦?试着联系一下你骑自行车的场景,在加速行驶、减速滑行时,自行车前轮及后轮受到路面所给的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不同。这道题旨在考察学生关于静摩擦力的求解,骑自行车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行为,可是学生却很少去注意骑行过程中有关摩擦力的一些物理知识。尽管学生真正了解了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但真正结合实际问题来考察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是无从下手。高考已经不再单纯考查某一项物理定律或是公式,而是将题目置身于生活化的大背景之下,考查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摩擦力》相关实验授课之后,我请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列举出生活中包含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生活现象:“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风吹过海面时,风对海面的摩擦力和风对海浪迎风面施加的压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动,风海流就诞生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效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五、结语

开展高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在一起,改变传统物理学科给人抽象、深奥之感,将物理实验置身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相关的物理学科知识,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提高他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再“谈物理色变”,享受到物理学科的有趣和奇妙之处,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专业能力和素养。

篇7: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论文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介绍

关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云模式,是从计算机网络用语中借用过来的。

因而,各种模式的集合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云模式”,这种云模式下,所有定义、概念、原理、设备、程序、公式等都可以形成一个数据库样式的集合,掌握了这种模式,学生可以自如地在这个集合中攫取实验应选用的方法、归纳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效果和理论等。

云模式具体表现则是在物理实验教学新课改的四个要素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这四个要素是“理论指导”、“教学目标”、“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

当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将目光集中于实验步骤和结果的记忆时,云模式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引入进新的境界,在云端数据库中,建立“问-答”形式,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掌握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资源建设,以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标,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教学框架可总结如下:新课改理论指导—新课改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新课改实现条件—新课改教学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实现了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构和超越”,这与创新精神相一致,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特点

1.拥有宏观的视角,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

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和实验的步骤上都墨守成规,学生很难在实验中有自己的思想和发挥,只不过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来完成实验内容。

而云模式下,实验的操作程序是开放式的,这种模式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而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地自我发问和自我解答中完成实验内容,这对高中生理解实验、掌握实验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提高。

2.创新应用新课程理念,实现实践为主的教学创新。

物理学习归根到底学习的是一种实验方法和实验精神,并不是单纯学习物理概念和解题思路。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想停留在记忆理论和学习解题方面,而对于真正的物理实验精神无从知晓。

云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将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实现了最大化的共享和利用。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实现步骤

1.根据每次实验课的要求,提前确定实验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目标”。

以电磁转换实验为例,教师需要给学生提前安排好实验目标,学生应自主预习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操作程序,预先明确实验的教学目标。

在电磁转换实验中,学生需要明确了解电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究竟是通过何种原理进行转换的。

2.教师需预先检查实验的.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室、实验设备、器材,以及实验展开的形式要求。

这一步对于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有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3.提前制定出一套适合高中生的实验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应是双向的,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二者相辅相成。

4.建立物理实验的“操作程序”库。

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物理实验主要是电学、力学方面的实验,这些课本上标注的必做实验都有相应的操作程序,而其他的相关的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物理实验可能并没有既定的指导程序。

通过建立物理实验的“操作程序”库,可以让一个学校的学生共享操作程序库带来的便利,学生可以自己预习实验,在某些时候,学生还可以自行从库中学习新知识。

如果这一数据库继续扩大,对学生们学习物理实验是大有裨益的。

在操作程序这一步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分为“可解答问题”与“不可解答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还可以为每个实验再建立“知识问答库”。

5.将所有“不可解答问题”向“可解答问题”实现过渡,建立愈加完备的物理实验数据库,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资源共享。

四、小结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构建还在初步的探索之中,具体这一模式的构建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但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方法,相信它能够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康志娟 单位:甘肃皋兰县一中

篇8: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论文

一、分组实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

物理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通过思维、实践,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深入领悟并升华成理论思维的一个动态过程。

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实验目标,激发学生积极观察、认真思考实验问题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

比如,在使用打点计时器对小汽车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时,由于测量过程中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所画的v—t图并不能与书上的规律一样,即每个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在实验作图的时候,有的小组会把所有的点精确地表现在一条直线上,这显然是学生在收集数据的时候改变了原有的测量数据。

对于这一问题,教师要理解学生追求完美的初衷,但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即使进行准确的实验设计,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也难以避免出现误差,我们只能尽量减少误差而不能消除误差,并且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测得各点并不完全落在一条直线上,在偏差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得出在没有误差存在时v—t图像中各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结论。

这样在分组实验时学生就会摒弃追求完美的心态,力求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二、实验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物理是一门以生活和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书本上介绍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出现。

因此,物理实验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积极营造有趣的实验氛围,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物理。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需要用实验来探究力、加速度和物体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时教师可以对生活中涉及的与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的现象进行讲解,如坐电梯、去游乐场玩过山车等,由于学生有相关的生活体验,因此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对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明了。

又如,学习《超重和失重》时,学生会有超重就是物体质量增加的错误认识,同样,他们也会认为失重就是物体质量减少。

为了消除学生的误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在塑料瓶中装满水,然后在瓶侧钻一个孔,问学生:“装满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水会流出来。”

教师接着追问:“要是让装满水的瓶子做自由落体运动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教师可以借机开展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发现水并没有从瓶中流出时,教师可以引入失重的概念,也可以设置同样的实验引入超重的概念。

三、采取有效的设计性实验

现行的物理课本中没有多少设计性实验,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完全可以将其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此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如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你能把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测出来吗?测当地重力加速度,你有几种方法?学生进行实验时,在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小组内的同学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照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测量。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又如,学习伏安法测电阻时,教师可以提问:“测电阻的方法有哪几种?”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后得出结论:运用电路的串联关系、使用电压表以及电阻箱、利用并联电路的分流关系都可以测出电阻。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相机指导,但切不可打乱学生的学习计划。

如在对电压进行测量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怎样运用串联法和并联法,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串联法和并联法。

总之,高中物理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有效,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精心准备实验材料,优化实验设计,运用恰当的实验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

作者:黄静 单位:福建莆田华侨中学

篇9: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析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析论文

一、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实验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所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帮助学生完善实验环节,推动物理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整个实验环节,实验设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而在设计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准确掌握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让学生将实验和物理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便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现象及过程

在实验设计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找出实验现象及过程的关键点,并重点解决重难点知识,科学梳理物理实验知识,同时,详细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水平。

3.引导学生注重分析和总结教学实验

在实验教学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分析实验过程,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肯定并鼓励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自主完成实验目的和目标以后,产生相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需要对学生的不足予以指正,让学生看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有计划地进行弥补。

二、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实验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事先设定好教学方向,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完成模拟实验后,教师应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四、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再现和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物理公式、概念和原理,夯实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一只小皮球,要求高个子学生进行演示,将皮球举过头顶,然后向下抛,让学生直观、真实地感受到自由落体的过程,即落体运动就是在不受外力阻碍的情况下,物体受重力自由下落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引入启发式、发问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探讨自由落体的规律。学生在真实的情景模拟状态下,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的相关概念,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这一概念的感受会更加深刻,同时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总结

物理学科的关键就是实验教学。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水平。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物理知识水平。

篇10: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论文

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相配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建立,深刻理解和巩固掌握;实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措施。

一、实验验证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验证。物理实验能够创造出确实的,排除干扰的物理环境,学生在这种实验环境下,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观察,思考获取最典型的物理环境,通过最简捷的思维活动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验,这对中学生来说,可对物理基础知识获得比较深入,牢固的掌握和初步的运用。

例如,“楞次定律”历来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课堂上让学生都有一套仪器,把教师单一演示实验变成每个学生的探索性实验,采用边教边演示实验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楞次定律”。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楞次定律的理解,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验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强劲的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去研究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高中物理课本中有许多物理规律的探索和得出是建立在物理实验基础上的。如高二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节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三个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导体切割磁感线,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从实验现象得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就越大”这一结论。在这一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得出了“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样,学生在物理实验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且对这一定律的理解极为深刻。

三、通过实验教学,体现设计思想,训练思维方法

1、转换法。物理学科是一门精确的定量化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需要准确地测定物理量,但许多物理特征,过程或物理量要想直接观测有困难,可以把所要观测的变量转换成其他间接观察和测量,这就是转换法。高一册物理教材中体现转换法的学生分组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实验要求学生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是根据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s与a之间满足关系δs=s4―s=s5―s2=s6―s3=3at2,把对a的测量转换为s与t的测量。

2、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因而广泛用于物理实验中,从而来探索物理规律。在高一册物理教材中,“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中运用演示实验将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相比较,从而说明了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速度的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较易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了。

3、控制法。在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变化的因素,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控制一些不变量,依次研究某一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之为控制法(或控制变量法)。例如,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的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演示实验中,为了弄清楚外力f,质量m两个因子中的每一个分别对物体加速度a的影响,必须这样来进行实验:在m一定的条件下改变f,考察a―f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在f一定的条件下改变m,考察a―m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上述研究方法就是控制法的典型例子,由此可见,控制实验条件的思想是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之一。事实上,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都必须适当地控制实验的条件,又如在高一册“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章节中,用向心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时进行这样的操作:在半径r和角速度ω一定时,考察向心力f与质量m的关系;在质量m和半径r一定时,考察向心力f与角速度ω的关系;在质量m和角速度ω一定时,考察向心力f与半径r的关系;从而得出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公式f=mrω2。在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控制条件是为了创设有利于物理规则推导的物理环境,突出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以进行有目的研究。

4、留迹法。在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现象瞬间即逝,如运动物体所处的位置,轨迹或图象等,用一定的方法把这些物理现象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测量或观察来进行研究,这就是留迹法。高一册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就是通过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下小车和重物在不同时刻的位移,从而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和重物的速度;又如在“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中,利用闪光照相记录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轨迹来研究物体平抛运动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上述两例都是在物理实验中采用了留迹法。

科学的实验方法,本身就是要求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忠于实验数据,反对弄虚作假;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踏踏实实地进行实验操作,逐步养成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篇1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浅谈论文

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基础学科之一,相比于初中物理其在知识深度、知识广度以及知识应用方面有了层次的挖掘与理解,对于高中物理学习的方向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理知识上,而是应该不断提高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发生。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展现物理过程,证实物理理论,体现物理思想,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以及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物理学生成绩和科学素养。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后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并总结了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作用。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及建议,希望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启示,不足之处还望见谅,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提出宝贵的可行性的建议,为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要想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先总结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正视问题所在,积极寻找解决对策,不断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总结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在黑板上“做实验”依然存在;二是用多媒体动画代替手工实验;三是使用比较陈旧的实验器材开展实验;四是考试前临时突击物理实验课程;五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高中生对于物理实验课程热情不高。

1.在黑板上“做实验”

所谓的在黑板上“做实验”就是只教师没有开展正规的实验课程,只是简单的,象征性的在黑板上模拟部分实验。这种方式是十分不提倡的,在黑板上“做实验”,无法给学生带来直观的体验,物理实验是十分精细和缜密严格的过程,不能只单纯的在黑板前演示,尤其是很多实验必须借助道具,否则无法达到实验效果。

2.用多媒体动画代替手工实验

如今网络发达,资源丰富,很多教师依赖多媒体课件,绝对省时省力又形象,而对于物理实验而言或者说对于物理这门学科而言笔者还是不提倡的,物理实验必须在物理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尤其是高中物理实验对于一些物理现象以及原理的理解十分重要。所以不提倡用多媒体动画来代替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3.使用比较陈旧的实验器材开展实验

部分学校条件优先,一些高中的物理实验器材没有及时更换,难免出现使用老旧实验材料开展物理实验的情况。实验仪器及工具老旧没有关系,但是部分实验材料和工具可能会出现老化的现象,影响使用效果,甚至会造成实验误差。这类实验工具不提倡使用。

4.考试前临时突击物理实验课程

由于部分地区对于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不重视,平时没有按时开展,临近考试阶段突击集中进行,这种方法不予提倡。不利于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5.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高中生对于物理实验课程热情不高

高中生已经完全具备了很强的动手能力,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据了解很多高中生不喜欢物理实验课程,觉得枯燥无味,不感兴趣,这也是影响当前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据了解大多数对于物理实验不敢兴趣的学生首先是对物理理论知识不敢兴趣,没有学习动力,上课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学习效果不好,成绩不高。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调整,物理成绩很难提高。

二、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所谓的实验教学有效性,就是只学生可以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并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并让学生了解实验本质;二是科学创建实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实施“缺陷情景反思式”学习,巧妙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四是重视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高中物理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有效提高物理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实验课程,而后在开展实验课程时必须做好演示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及本质,注重实验细节,要有耐心,思路清晰,尽量节省时间,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己动手的时间。同时讲解的过程中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促进学生消化,尽量节省课堂时间。

1.科学创建实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名合格教师从不强制学生学习,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科学的方法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已经有了明显的感知与判断,物理实验课程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课程,只要教师合理引导,多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建议可以物理实验课程过程中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不能过度依赖,还是要以实际动手操作为主。

3.实施“缺陷情景反思式”学习,巧妙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缺陷情景反思式”学习就以高中生物理实验过程为例,就是只对于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的错误的、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系统的讲解,刺激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为进行再认知的过程,加深印象,避免以后再范类似的错误,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教师可以在学会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拍照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和讲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加深学生实验印象,在大脑里形成长久的记忆,避免重复犯错。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善于“捕捉问题”,把物理实验课程活跃起来,保证课堂严肃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堂气氛。

3.重视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不提倡理论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对于实验原理和器材以及过程保证清晰讲解一次即可,要保证学生充足的做实验的时间,体检实验过程,鼓励学生参与。尤其提倡开展小组实验,让学生们共同探讨,研究,交流,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自主学习能力。之所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重视体验实验过程,是因为物理本省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物理现象和理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到证实,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训练思维和逻辑能力。我们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对于探究机械能守恒的过程中,如果单纯的依赖教材开展,学生们不但不容易理解,积极性也不高,而通过实验具体操作,引导学生如何放置摆锤和电光门,具体操作就可以加深学生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保证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意义重大。笔者总结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提高后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二是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三是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四是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了兴趣才有学习动力,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物理学习当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物理学科理论知识看上去比较枯燥,但是物理实验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很多实验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就像是做游戏一样,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快乐的学习物理知识。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任何一种教学上的辅助手段,都是为了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去掌握新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物理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作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务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引导和帮助,给学生们创造自由而又不失严谨的学习空间,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搞好实验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更加快乐的参与到物理实验当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团结就是力量,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具备团结合作意识。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很多人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和帮助别人中度过的。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又能使他们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比如在开展“电磁感应现象”实验的时候,就建议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锻炼学生团结协作以及组织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操作,会发现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可调电流以及闭合回路等都是细节,通过分组开展,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互相帮助和共同完成实验的快乐,教会了孩子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追求创新,以适应人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那么,在学校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显得格外重要,而物理实验教学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物理实验中,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适当加以引导,切不可加以包办。让学生学会经受挫折,从挫折中去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撞击学生的创新灵感。例如在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这部分知识时,传统的实验方式无论是在计算方面还是对于图表的处理都比较复杂,建议可以使用应用辅助实验系统,有利于数据的统计和图表的制作,既科学又高效,还有利于更好的呈现实验结果。所以经常做物理实验,对于人们探索能力的开发非常有益。传统的验证动能定理的方法是使用光电计时器和气垫导轨来实现的,在计算方面和图表的处理方面都比较复杂,而应用辅助实验系统则能够精确地记录滑块的速度,把数据统计起来并进行图表的制作,能够把实验的最终结果真实合理地呈现出来,科学而高效.

4.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既能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又能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物理规律,从而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频率”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在传达好什么是频率的理论知识之后建议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教师完全可以设计一个脉搏测量的实验,测定1分钟之内人类心脏跳动的频率,其实这里的频率就与物理实验的频率是一个概念,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身边的例子就可以便于学生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提高学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以及强大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所以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程,要注重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有效性的不断提高,提高教学水平及质量,为学生负责,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牡花.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06).

[2]魏庆蓉.高中物理课堂小实验的教学设计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

[3]王宇辰.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4]姚宗兵.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6]徐在菊.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实验教学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7]徐利军,胡银泉.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2).

[8]王文梅.实施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教育,2006,(01).

篇12: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讨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讨论文

摘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规律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实验的教学方法.本文将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关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环节,也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教育一直把应对考试当成重点,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物理这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这一现象更加突显.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把物理实验教学重视起来,把物理规律的讲解和实验有机融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将从“精心设计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参与,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验中验证规律,突破教学重难点”“实验误差分析,加深学生理解”四个方面入手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精心设计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验过程的精心设计,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地去学习课堂知识,探索物理规律,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学“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我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选了一块木板,把一根橡皮条的其中一端固定在板上的钉子上,然后用两条细绳系住橡皮条的另一端;之后我找来两名学生,让他们分别用测力计成一定角度拉细绳,把橡皮条没固定的那一端拉到一个固定点o.这时,我再让另一名学生记录下这个固定点在纸上的位置,和两个学生拉绳子的方向以及两个学生手中测力计的拉力数值.之后,我让剩余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按照实验做出两个拉绳学生拉力的图示,并让他们利用学的平行四边形规则求出两个人的合力.之后我让一个学生用测力计拴住橡皮绳没有被固定的一端,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和前两位同学相同的点,这时记录下这位同学拉绳子的方向和测力计的读数用力的大小,然后总结出两次力的大小和方向规律.通过实验中两个力之间的比较,学生的探索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让学生动手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是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其他国家,物理课程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在进行实验活动,这些实验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或者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国外教学经验的学习,我认为想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如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时,为了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我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步骤:首先找到一名同学将一根细线穿过金属小球上的小孔,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结使金属球不易脱落,制成一个实验用的单摆.之后我让学生将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的上端,把铁架台放在课桌旁边,让单摆在桌子外面自由垂落.完成准备工作之后,我让学生动手测量出单摆的摆长即绳子顶端到球中心点的距离.完成测量后,我让学生把摆球拉开一定的角度,不人为给小球初速度地平稳释放小球.当单摆的摆动稳定后,我让学生在其经过最低点时开始用秒表计时,记录下单摆40~60次全振动用的时间,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一次振动时间及单摆的周期.在经过多次的测量之后,计算出周期的平均值,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这样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对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在实验中验证规律,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际上是引导学生验证物理规律的过程,而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应该重视结合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学习好物理知识.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规律是教学的难点.如果不结合实验,仅仅通过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来让学生背诵这样的物理规律,学生很难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理解.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物理知识,我在授课时,先向学生介绍了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用来计时的仪器,它打点的频率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在电流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秒打一次点,因此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之间的距离就是与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段内运动的距离,研究这些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就可以掌握物体运动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给出的公式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这样通过实验,教学难点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学生理解的难度也下降了不少.

四、实验误差分析,加深学生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所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规律的途径.对实验误差的分析,不仅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分析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把实际操作与理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有的学生发现相邻两点间打点的时间不同;有的学生发现测量两点间距离时会产生测量误差而导致实验所得数据不精确;有的同学则发现木板不同部分的粗糙程度不同也会引起数据计算的误差.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进行了这些误差的相关分析,我首先向学生介绍由于电流频率不同,实际上不可能做到理论上两点时间间隔完全相同.之后我分析了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缩小测量误差,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实验中的误差,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的教育目的,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方路线.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王举村.打点计时器问题6注意[j].高中数理化,2007(10):32-34

篇1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实验是引导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在参与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结论,这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知识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一直以来,在物理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是按照实验操作流程引导学生实验,对实验目的不够重视,在实验中也缺少问题引导,从而影响了实验的有效性。为此,本文就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就物理实验的有效性作简单分析。

一、激发实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总是懒洋洋的,无论是完成实验操作还是问题思考的参与度都不高,在实验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是主要因素。的确,在实验教学中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内部动机,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实验中,那就得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不仅要注重从生活现象引入实验,还要注重结合知识的内部结构来创设实验情境。如“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可先借助多媒体而呈现足球运动中守门员扑球、赛车和飞机起飞的图片,在引导学生观看的基础上以“图片中物体的加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而引导学生猜想,让学生从生活现象而过渡到物理实验中,直观而具有启发性。又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那么,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其表达式,思考物体在空中静止下落除了受重力影响外,还会受什么力的作用?如何减弱这些力对实验的影响?要计算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是否还需要用天平测量重物的质量?在实验中是要先打开电源还是释放重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此,通过复习,让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探究而引入实验,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二、明确实验目的,促进实验目标达成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后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很多学生对实验目的并不明确,在实验中较为盲目,只是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于实验结论也是采用背诵方式进行记忆。从教师在实验中的行为也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实验中并不注重强调实验目的,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实验操作过程上。其实,目的是活动的导向,缺乏实验目的指导,学生也就容易出现“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疑问,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在实验教学中,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一是要注重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验前进行思考。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既然要验证机械守恒定律,验证式是如何的?结合验证式分析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是不是实验中的重力势能变化量就一定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如果不等,哪一个变化量会更大,原因是什么?二是可以采用精讲的方式向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可直接告诉学生目的是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对其关系进行猜想,再以控制变量法组织学生展开实验。

三、加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要提高物理实验的有效性,实验过程中的引导是尤为关键的.。在以往的物理实验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如何完成实验的,是如何通过实验过程而获得结论的,实验中是否按流程进行操作等问题,实验过程太过于刻板。实验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完形的操作过程,在实验中加强问题引导,以问题促进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可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结论,通过问题分析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绳子拉小车的力是不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如果实验中将木板一端稍微垫高一些让小车匀速下滑,此时小车的合外力是多大?绳子的拉力和砝码的重量是否相等,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砝码的重力可以近似于绳子的拉力?如何平衡摩擦力?以问题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活动而展开交流,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每个实验步骤的目的。同时,在对实验数据分析时,也要注重以问题作为引导,如对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研究,为什么要描绘a-1/m的图像而不描绘a-m的图像?以此问题而引导学生交流,从而更好地明确检查图线是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的方法。

四、注重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并非“我说你做”的关系,而是互动关系,无论是对问题的探究,还是对操作的反馈都蕴含着师生间的互动。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指令”方式让学生完成实验,然后再把结论告诉学生。如此,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突出,实验效果受到影响。首先,在实验中,针对问题的讨论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如上述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对a-1/m的图像的讨论中就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向学生明确要检验a与m成反比实际就是a与1/m成正比,那么,以1/m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后,根据a-1/m的图像就可检验其是否是过原点的直线。其次,在总结实验结论时,要注重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