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校内的弘扬与传承论文(共15篇)-九游会网址j9

2024-02-16 07:44:36 音乐教学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音乐在校内的弘扬与传承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感谢网友“花瓣泪”向本站投稿了15篇与“音乐在校内的弘扬与传承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音乐在校内的弘扬与传承论文

音乐在校内的弘扬与传承论文

中华民族音乐自身的特点

从用韵、演唱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其他几方面内容也如民歌一样非常复杂,要掌握中国民间音乐十分困难。多数学生排斥民族音乐,不仅是因为学起来困难,而且认为其“土”,缺乏品味等。近年来,不少音乐人提出了“新民乐”或“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关的音乐创作,但也受到了很大的争议。对“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和“新民乐”的争议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出路问题,从自身找原因,尽快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出路。

目前高校中音乐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影响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

我国明朝的朱载育发明了“十二平均律”,中国古时的音律也分为十二个半音,各律名称分别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研究的人很少,我们不习惯“黄钟宫”、“大吕宫”之类的语言。因此,当我们讲到中华民族调式时,将西方的调式音阶理论与传统的民族调式相结合,中西合璧,即“c宫调式”、“d宫调式”……其调号也是采用西洋大小调理论体系。至于和声、曲式、复调等内容西方音乐体系中已经研究得非常清晰透彻,因此我们直接拿来讲授,学生们接受的大多是西方音乐理论,甚至有的学生用西方的和声理论给中国的民歌配和声,结果风格大相径庭。由此可见,用西方的音乐理论来解释中华民族音乐阻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用西方的审美音响来判断、记录和分析大量民族音乐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的,旋律的,是一种线性美,音色清新柔细;西方音乐多是和声的、多声部的,体现了声部的平衡,音色丰富,富于变化,音域宽广,表现力强。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在审美上是有差别的。西方音乐强调理性与思想,注重乐曲的结构,表达个人的情感、深刻的意义;而中华民族音乐则以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讲究和谐、自然,讲究韵味、意境、气韵,注重直觉,较主观。大学的课程中惯用西方的审美音响来判断、记录和分析大量民族音乐,显然就会觉得中国的民族音乐结构简单,篇幅短小,音色单一,织体、和声不够丰富,音响效果单薄等等,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点“土”,慢慢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用西方的发声演唱、演奏方法来衡量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音乐和歌唱钢琴、声乐已经作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中的普修课程,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演奏方法是每个歌唱者与演奏者所共同追求的。错误的发声可能会导致嗓音的损伤,影响作品的表现,错误的演奏方法可能会导致手指机能的下降,韧带的拉伤等,因此必须掌握正确的发声与演奏方法。但是什么样的发声方法与演奏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在声乐教学论与钢琴教学论中都是以西方的演唱与演奏方法为基准,声乐中以西方的美声唱法为科学的发声方法,来研究声音的走向、共鸣、音色等一系列问题;在钢琴教学中沿用西方演奏方法,研究手臂、手指的放松,触键、踏板等等问题。

我们可以静下来想一想,难道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始终是要延续西方的教育吗?始终要用西方的发声演唱、演奏方法来诠释中国的音乐吗?在声乐演唱中中国的民族声乐在不断地改进,在结合美声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民歌演唱的发声方法,效果很好。在钢琴演奏中,赵晓生很多年前就提出了“中国钢琴演奏语境”,把民乐中的演奏方法与钢琴演奏方法结合在一起,探索出一条适合演奏中国乐曲的演奏方法。西方的演唱、演奏方法固然先进,但是如果不顾一切地照抄照搬,用其来衡量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和歌唱,最终会使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限制。另外,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缺乏对民族音乐素材的挖掘。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很少,演唱、演奏、欣赏的作品多为外国作品与流行音乐,在“雅俗共赏”中忽视了民族音乐的存在。我们对非音乐专业音乐选修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调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所占比例只有10%。

篇2:民族音乐在中小学的发展与传承论文

民族音乐在中小学的发展与传承论文

民族音乐具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珍贵的财富。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遭受打击,年青一代的学生,很少人主动关注民族音乐。本人认为,中小学是发展与传承民族音乐的一个方向,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其寻找尽可能多的群众。

一、中小学传播与传承民族音乐的可行性

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生存环境和传播的人,中小学是培养社会接班人的重要环节。苏教版中小学教材有众多民歌歌曲,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校职能部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民族音乐传承离不开青少年一代,其传承的主力军更是他们。中小学学生源源不断,为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受众。

二、民族音乐在中小学发展与与传承中实施措施

(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中小学喜欢欣赏现代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作品中去慢慢引导。例如,他们喜欢听流行歌曲,老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引起他们的兴趣,以点带面,让学生知道有很多流行音乐也是基于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逐步培养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及学习民族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的方法

1.民歌的学习

民歌一般是口头传唱,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歌曲。在学唱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多媒体将音乐、画面、歌声融为一体,例如,学习《茉莉花》这首曲目时,我们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图片,讲解不同地方的生活环境习惯,造就了不一样的的性格。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学生学习到河北《茉莉花》的刚直、爽朗;江苏《茉莉花》的委婉、抒情。

2.民族乐器欣赏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最经典器乐作品,还详细地把每个乐器组中的重要乐器都作了图文介绍、音色听辨,还有作品的结构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加详细地、直观地去了解器乐及器乐作品。如器乐合奏《喜洋洋》有几个段落组成,必须分段欣赏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丰富了他们综合理论知识。在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体现了该乐曲学习的`音乐价值和艺术内涵,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

3.流行歌曲带动民族音乐的兴趣

我们可以巧妙地把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民族音乐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他们喜欢听《江南style》,喜欢跳骑马舞,从蒙古族的骑马的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声乐作品,中小学生都很喜欢,大部分作品带有是流行元素和民族元素相结合,大家很容易去接受,也很容易去传唱。

4.开设民乐团,民族舞蹈团,合唱团

学校应该开设民乐团、民族舞蹈团,合唱团等社团。中小学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民乐合奏作品,如新疆民歌有许多适合中小学生演奏的作品,音乐老师可以去精心挑选来在学校课堂民乐团使用。学校安排定期去排练,在排练中通过讲解曲子的结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喜欢这首乐曲并且愿意去学习和演奏。

5.加强教师民族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课不是单一的课程,音乐教师要有驾驭中华民族音乐教材的能力,提升民族音乐文化底蕴。中小学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的成败与教师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师作为发展与传承的主力,不是被动者。因此,作为知识传播者应尽可能地提高在民族音乐的综合素养,健全民族音乐的知识结构,以自身行动去带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看法和认识,让学生能继承发扬民族音乐,从内心深处去感受民族文化。

6.加强对其他民族音乐的了解

中国深厚的多民族文化与音乐的多元性,民族音乐显现出与西方民族音乐的不同,这些不同为民族音乐在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然,艺术也存在着普遍的共性,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不应该局限在地本国音乐的学习上。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习也应该涉及对其他民族音乐的研究,这是对本民族音乐发展的一种推动。只有深刻的了解世界音乐,才能意识到本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使国内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加全面。

三、中小学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及传承的作用

第一,通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对音乐的观念有所改变,意识到本民族音乐所具有的价值是独特的。第二,将民族音乐体系完整地建立起来,使我国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学校教育才能更好地传承音乐文化,可以增加我们民族自信心,使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得到增强。

四、结语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在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及学习,将民族音乐当作一种音乐基础课程进行学习和讲解,才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从目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音乐工作者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将中国的音乐推向世界,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01):21-23.

[2]张媛.浅议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j].北方音乐,,(10):8 20.

篇3:高校音乐教师在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方面的作用论文

高校音乐教师在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方面的作用论文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入,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师是否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职责,在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方面尽一己微薄之力?本文将在阐述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的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高校音乐教师在其中的作用。

一、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的意义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的结晶。[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价值探讨和保护工作,颁布了一系列公约、条例、宣言以及建议案。其中,20xx年9月29日一10月17日在巴黎召开的第32届世界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强调从地方、国家、国际不同级别去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各地的传统音乐则属于保护、研究的一部分。

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从小处看,能够记录、保存与保护地方音乐,促进地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大处看,能够延续历史、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1。学者田青认为,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所有的传统艺术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而地域化、个性化是传统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2]

二、高校音乐教师如何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

高等院校,作为文化传播平台,应该把挖掘、研究、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当成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音乐教师,同样应该成为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的参与者。

如何发挥音乐教师的作用,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传承与保护呢?

1、保存地方传统音乐

对于地方传统音乐的保护,首要的是原样记录与保存。高文厚、施聂姐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不是要“保存”而是要“延续”》一文中建议:第一要详细地记录实地收集到的资料并将之小心保存;第二要出版实地录音和录像;第三要帮助文化政策制定者更加理解和尊敬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具体地建议他们,该如何去支持某些地方传统――或让其自行发展。2

2、传承地方传统音乐

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只有传承,才能保证地方音乐的延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民间自发性传承,即呼吁当地年轻人主动学习与运用;二,借助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和国家相关部门等外力的支持,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三,将其纳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或校园活动中,[3]让学生看看与泥土距离最近的那些地方的音乐是怎样表演和沿袭她的生命的。当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日益失落,甚至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位置时,将乡土味极浓的.民间音乐引到校园里来,这是别有一番意义的。[4]

3、发展地方传统音乐

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建立博物馆、文化旅游点来开发当地资源,地方特色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去换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就是发展。[5]该如何使其保持自然状态的发展,是高校音乐教师和地方音乐工作者以及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

由此看来,高校音乐教师在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系主任r・加非亚斯教授曾倡议的:“所有未来的音乐教师首先都应该具有文化人类学观念――放眼世界,立足地方。”而地方高校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应该支持和鼓励音乐教师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研究地方传统音乐,并据其研究成果调整课程体系,协助音乐教师做好传承工作;同时,提请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重视地方传统音乐的研究、传承与保护工作,加强多方的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2]田青.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音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1-3.

[3][5]吴凡.民间音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7-200.

[4]乔建中.传统能给我们什么―关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音乐,(4):19.

篇4: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论文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论文

近年来,流行音乐,尤其是爱情歌曲充耳可闻。我们不能否认流行歌曲优越的一面,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忘却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为一名青年教师,为使下一代接受“美育”熏陶,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民族音乐教育。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民族音乐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大唱民歌,扩充教材中民族音乐内容。课前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练,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了解民歌中的不同体裁形式、基本特征,这样学生有兴趣,爱学爱唱,树立了民族自尊心。

二、认真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在欣赏教学中,选择古今的优秀名曲,如《怀古》、《流水》、《苏武牧羊》、《二泉映月》等。欣赏时,教师要进行引导、提示,介绍一些大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民乐曲时,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画面,从内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在实践中增长民族音乐知识,陶冶情操。前不久我们李埝乡文化站搞了一个乡土文艺演唱会,在全县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我们学校特地请来其中的几个主要演员给同学们做讲座,并且当场表演了极具民族气息的几个节目,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乡土,热爱乡土。

结合第二课堂,组织“民族声乐演唱”、“民族器乐”兴趣小组,每周定期活动,为弘扬民族音乐教学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另外,还组织部分班级开展“民歌演唱会”、“中华卡拉ok民歌大奖赛”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针对当前的流行歌曲的冲击,这显然是一种正确的导向。

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另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在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教育,这是我们音乐教育上的一条灿烂的光辉大道。

篇5: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小学音乐论文

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小学音乐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东西方文化加速融合,如何在当今时代开展民族音乐的教育是很多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艺术表现力和魅力是很多西方音乐无法相比的。上世纪中期,我国的音乐从业人员对民族音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整理,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民族音乐也逐渐走向世界,被更多国家的人民认可。然而很多青年人对于民族音乐缺乏了解,在音乐教学的体系中更加偏重对于西方音乐的教学,这也导致了民族音乐的发展传承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为此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深入地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建立完备的教学系统,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

一、当前小学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随着我国的逐步开放,国外的音乐作品大量涌入中国,传播范围比较广泛,这也给我国的民族音乐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很多小学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西方音乐的教学,西方音乐教学系统在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1]。

(二)音乐教师的个人水平有待加强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民族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这也要求音乐教师对于相关的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当前,小学音乐教师整体素质有待加强,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数量较少。很多专业的`音乐教育学院因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加大了对于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这对于未来民族音乐教师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民族音乐的教学系统不够完善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比较片面,只是涉及简单的民族歌舞学习,对于一些民族乐器以及戏曲的教学内容比较少,这使很多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严重不足。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之中,没有完整的体系,小学生头脑中对于民族音乐没有建立起准确的概念,不利于传承与发展[2]。

二、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以及加强教育的必要性

(一)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

我国的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戏曲以及民间器乐,这些音乐的内容,形式,风格各不相同,不同的民族音乐构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许多音乐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反映除了劳动者的状态以及审美情趣,是对于劳动生活的直接表现。民族音乐具有比较强的通俗性和不确定性,这种音乐方式通过劳动人民的情感抒发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贴近群众,具有乡土气息和极强的通俗性,由于我国面积辽阔,民族音乐也具有多种形式,内容比较丰富。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了解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相关教育工作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应当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加强与世界各国音乐的融合,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体系,促进民族音乐传承[3]。

三、加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小学民族音乐课程的体系

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关于民族舞蹈,戏曲,说唱以及乐器的内容较少,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实践作用的课程缺少有效的安排,这也导致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基本不能演奏民族乐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在民族音乐演奏时经常会使用锣,钹,板等乐器,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设置了打击乐器教学的内容,在讲解三角铁,木鱼,碰铃等内容时可以加入这些民族乐器配合进行演奏,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民族乐器的声音特点,增强学生的基本乐感和节奏感,也实现了对于民族乐器的教学。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民族音乐赏析的课程,让学习了解民族音乐四大件等基本内容,明确不同民族的主要代表性音乐作品以及主要的民族乐器,了解常用的古筝以及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开设民族歌曲演唱的课程,使学生的民族音乐水平全面得到提高[4]。

(二)增加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

民族音乐与生活实际连接紧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组织校内外的多种活动来增加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美好。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参加民族音乐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一些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观看民族音乐会,倾听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习各种民族舞蹈,类似的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使民族音乐更加立体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体验感,使得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三)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鉴赏以及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的能力,在感受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音乐的具体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用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各民族都具有自身的代表音乐,比如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等等,这些民歌的传唱度比较高,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生的欣赏过程中,教师不可过多打断学生,以学生的自身感受为主,简单引导即可,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在含义,提高自身文化底蕴,从内心深处喜爱民族音乐[4]。

(四)持续教学的模式

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可以真正接受民族音乐,实现有效的传承。通过口传心授,感染熏陶的方式可以全面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录像等方式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通过音像资料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实现学习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个人修养的全面提高,增加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进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做出贡献。

篇6:地方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地方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地方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是当前摆在戏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在前进,文化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不断变化、更新和拓展,戏曲艺术独占舞台的现象一去不再复返。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加强地方戏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探索,从其本身去寻找它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规律,重视地方戏中可贵的有价值的东西,对影响其发展前景的不利因素,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克服保守,孤芳自赏的倾向,充满信心地、积极主动地去借鉴、吸收对本剧种有益的东西,来增强它的自身活力,使其在发展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虽然电影、电视剧、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对戏曲艺术有不可否认的冲击,但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优越的现代传播工具,能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听到优美的地方戏音乐唱腔。这对于开展戏曲音乐教育,推动戏曲音乐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有很多剧目中的优秀唱段,通过广播电视,观众和听众都能看到或听到艺术家的演唱,在欢乐的节日里,工作之余,劳动之后,人们不由自主地哼上几句,以此陶冶情操。

从另一方面讲,时代在前进,文艺在繁荣,艺术门类在增加,人们在多种艺术环境的影响下,各有所好,各有所求,由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但无论如何,对于地方戏音乐来说它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替代不了的,就象照相机替代不了绘画一样。它将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地方戏的优秀唱腔,是经过多少年代、多少艺人的实践改造、继承和创新,多少观众所承认并且已经成为这个剧种的精华和支柱,我们只能通过学习、继承再给它锦上添花。切不可盲目地、不负责任地随意扔掉。相反应该用严谨的态度,精心的构思,用最科学的作曲手段和演唱方法,合理巧妙地去运用,用最佳的伴奏技巧去表现。不少优秀的作品的.成功就在于此。现在很多青年人对地方戏的音乐和唱腔本来就不熟悉,分不清剧种和板式,特别是传统唱腔更是陌生,在对原有优秀唱腔陌生的情况下去欣赏新创作的所谓新的作品,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困难。总之我们戏曲音乐工作者在创作时一要考虑剧本,二要考虑演员,更要考虑观众。有些少部分唱腔音乐设计者拿出的东西演员学起来下了不少力,演唱费了不少劲,其结果老观众听不惯,新观众不喜欢。也有的上了电视、电台,而观众听了什么印象也没有。有些剧目剧情发展本来已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而通过唱腔却使这个情断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下力不讨好”。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在广大观众中影响很大,收视率很高,对弘扬地方戏音乐艺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在参赛的曲目看,还是不够丰富,包括近年来获奖的地方戏,里面创作的优美、流畅、新颖容易传唱的唱段也不像过去那样多了。我们的作品要想博得人们的欢迎,戏曲音乐工作者首先要在音乐理论基础扎实、地方戏音乐知识丰富的基础上,多了解姊妹剧种、民歌、曲艺、器乐以及现代各种音乐,兼收并蓄,紧密同演员相结合,广泛征取意见,经过反复演唱修改,才能被人们所喜爱。要使作品既不脱离优秀的传统风格,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也并非达不到。对于不适宜人们所需求的东西(如某些陈旧的较庸俗的程式、曲牌及唱腔),有的我们则应毫不可惜的把它放在研究、保存的位置上去,对于有价值、有利于地方戏发展并被大众所喜爱的优秀传统地方戏音乐,我们则应更好的运用且给它注入新的东西使其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在这一点上,《倒霉大叔的婚事》、《香魂女》、《老子・儿子・弦子》等剧目的音乐做得就不错,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声乐器在我国也迅速得到人们的广泛爱好和重视。在电影、电视剧、歌舞、音乐会等方面的运用已经普及,地方戏也不例外。有的同志对电声乐器在地方戏方面的运用产生了疑虑,一是担心破坏传统,二是怕“变味”。经过众多的实践证明,电声乐器介入地方戏伴奏,对其音乐的发展是一个新的尝试,如运用得当,设计合理,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问题从地方戏的乐队发展史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音乐工作者把优秀的戏曲音乐、唱腔用电声乐器、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相结合进行演奏及伴奏其效果很好。但这些大都是在音乐会和演唱会上运用,而在戏曲舞台演出上的实际运用,远远不够,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探索。例如:电贝司携带方便,音色优美厚实。电子合成器音源音色丰富,可弥补戏曲乐队管乐及弦乐不足的缺点,各种声音效果使地方戏音乐表现更加完美。在伴奏中用弦乐音色的和弦长音托腔,能使头把弦跟腔一包到底的做法加以改善,象歌曲伴奏一样使唱腔更加突出,吐字听起来更加清晰。我们可在保持地方戏音乐主体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在配器和乐队应用上广泛的吸收优秀传统的及外来的、现代的有借鉴价值的东西,来丰富地方戏曲音乐,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

对于地方戏音乐的重视问题,直接影响地方戏的发展。这些年来,有些文艺团体在戏曲音乐的创作及乐队的建设上往往重视不够(有些文艺团体在经济力量方面也确实困难)。古装戏是那几件乐器,现代戏也是那几件。购买一件新型乐器那将是很难的事,更谈不上对演员、乐队以更严的要求去学习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了。孰不知音乐在地方戏包括所有戏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地方戏音乐,重视音乐人才的培养和乐队的建设。

正确利用电视这个传媒来普及地方戏音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对新的优秀的唱段多进行宣传,或象各种电视艺术大赛那样举办地方戏音乐创作及演唱大赛,能推出好的作品和优秀演员,并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地方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地方戏音乐的改革是一个长远的任务,笔者认为:真正陈腐的东西就让它消亡,而对传统地方戏音乐的精华,我们应给它注入新鲜的血液,精心的排列组合,使其焕发艺术青春,就会受到不同层次的受众的喜爱。地方戏音乐的前景是无限的,通过大家的努力,它必将随着时代的步伐,走向新的台阶。

篇7: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论文

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史上,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很多,但是能涉及到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容很少。我国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活动开设,多受到西方的音乐教学理念影响,导致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融合不够。故,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并将其应用到高校教学活动中十分必要。

一、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高校其实是培训人才的重要基地,能担当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为让高校的音乐教育和民族教育能更好的契合在一起,就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文化知识。但由于民间文化组织形式明显带有不确定因素,若在教学活动开设期间单纯的依赖民间文化的组织形式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显然是不够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新希望,所以要重视民族传承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可以判定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重要的传承机构,是十分利于民族文化传播的。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高校教育的基础

高校教育中民族文化是重要的依托,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从现阶段的`高校教学角度探寻问题,部分高校将音乐课程设置为基础性的教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也是精心挑选的教材,其实这是十分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加之,全球化发展已经涉及到世界上的多个领域内,为能在国际舞台上一显身手,就应该充分显现出我国音乐文化的特色内容。音乐文化一直被看成是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内容,所以能与民族音乐进行结合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完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高校师资队伍,不但能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也能为课程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若教学活动开设期间能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角度探寻问题,就能解答出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遭遇到的问题和疑虑。因此,为让高校音乐教学能与传统的音乐传承更好的契合在一起,就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高校要制定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多与兄弟院校交流互动,了解到当前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并构建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更好的进行民间音乐的传承。

(二)树立正确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的传承不能死守一套,不进行更新。其实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通过革新的教学模式,保留先进内容,剔除落后文化,所以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活动开设时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先给学生选择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最近一段时间比较流行民歌元素,教师可以在上课期间给学生播放中国传统的民歌如《走西口》、《小河淌水》等,给学生多播放几个版本,让学生对比进行欣赏,最终选择自己喜爱的版本,并说出理由。很多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注意到龚丽娜的《走西口》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能真挚的将留念亲人的情感凸现出来,给人以感同身受之感,学生通过欣赏民歌音乐作品也开始重新审视龚丽娜这名歌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她,并看到她将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巧妙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独有效果。使用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开发性特征,其实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要先吸收先进的文化,然后在先进文化的前提下进行音乐创新,从而让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推行下去,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使用上述教学方法,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内。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完美融合

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开设期间,为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开展创新教学理念,这样才能让音乐和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第一,从音乐的技术层面考虑问题,教师要为学生选择较为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作品中体会到演绎的技巧,这将更好的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悟;第二,教师为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系统性的认知,就要将传统音乐分类,通过分类学生能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对音乐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并使其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有价值;第三,开展音乐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授课,通过互动教学提问的方式,使用情境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民族音乐展示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传统音乐和高校的音乐教学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对引导学生认知音乐文化规律有着积极影响。

三、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内凝结着中国五千年的音乐文化发展史,也是能集中体现我国音乐问题的关键点,能彰显出中华音乐文化的实质内涵,这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导。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间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高校作为音乐文化传统机构,应该吸收民族音乐优势,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所以两者的融合有其必然性。基于此,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最终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淑婧.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探讨[j].黄河之声,,04:63.

[2]王靖怡.刍议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大众文艺,2015,15:196-197.

篇8:《京剧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发扬》说课稿

教 材 全国京剧进课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内容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京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从戏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历史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

2,通过学唱京歌《唱脸谱》的引入,了解京剧的起源,脸谱等音乐文化知识。

3,赏析传统京剧《猛志在胸催解缆》,能够辨析京剧的行当,唱腔等,根据学生嗓音情况学唱片断。

4,结合所学的京剧知识请同学在流行音乐中寻找京剧音乐的元素及代表作品。

教材分析

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音乐艺术宝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以京歌《唱脸谱》作为导入,巧妙地把京剧音乐与通俗音乐演唱风格融为一体,意在让学生从陌生到理解,逐步接受感受和热爱祖国的京剧文化,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是根据历史故事文成公主为原型而创作的,在了解京剧的脸谱行当唱腔的同时,京剧中鲜活的历史人物也唱出了拥有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京剧音乐的唱腔乐器伴奏,请同学在流行音乐中寻找京剧音乐的元素及代表作品。(例周杰伦《霍元甲》零点乐队《粉墨人生》等)

教学重点 学唱京歌《唱脸谱》,了解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脸谱行当腔等知识。

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学唱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片断。

教学过程

1,老师清唱一段《唱脸谱》请同学听听这唱的是什么音乐 同学们立即能答出是京剧(课件展示今天的课题内容京剧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发扬)

2,请同学完整的欣赏《唱脸谱》并寻找里面的京剧元素。

3,京剧的起源历史(展示课件)

4,学唱京歌《唱脸谱》,仔细体会曲中唱到的脸谱人物及刻画的性格形象。(播放视频《唱脸谱》)

5,辨析《唱脸谱》中所表现的历史人物形象及刻画的性格形象

6,在演唱《唱脸谱》中,导入京剧的花脸唱腔正是脸谱所刻画的个性形象

7,京剧的四大唱腔生旦净丑,引入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播放视频,辨别是那种唱腔

8,结合所学的唱腔再来分乐段唱腔演唱《唱脸谱》(展示课件曲谱)

9,让学生在现代的流行音乐中找寻有京剧音乐元素的作品,老师展示周杰伦《霍元甲》零点乐队《粉墨人生》

10,在京剧音乐与通俗音乐结合的京歌《唱脸谱》演唱中,让同学们在音乐中用新的眼光审视京剧音乐,懂得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播放视频《唱脸谱》)

篇9: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反思论文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反思论文

【摘要】音乐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对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音乐素养提高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却较少关注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使得我国音乐教学逐渐地朝着西方化的方向发展。笔者就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对如何有效地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探索。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迎来机遇的同时,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需要面对一定的影响。众所周知,民族音乐文化是经过岁月洗礼而积淀下来的优秀本土文化,[1]作为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在教学中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向新时代的学生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改变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更多地重视西方音乐而忽略民族音乐文化。

一、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增加文化内涵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世代人民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着百姓的民风习俗。因此,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族音乐可以较为真实地体现出社会各时期的历史背景及民众的生活状态。而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能够发展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也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所以,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具有民族音乐文化气息的教学氛围,以此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自主的去了解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这样即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注重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变高等院校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将整个音乐教学变得更有活力,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教学传授过程中也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热情。由此可见,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既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也能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使其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学习与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狭义上来说,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学习丰富多彩的音乐体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习俗及风土人情。而从广义的层次讲,也能拉近民族距离、帮助民族之间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一)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历史上,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都是依赖民间艺人之间的世代相传或口口相授,然而,这些民间艺人们的生活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具有着不稳定性,再加上民间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不受人重视,所以文化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民族音乐文化的受众体也只是小范围,鲜少有人能主动地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教育中,高等院校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做出努力。所以,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民族音乐教育的.重任,充分发挥其载体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努力向学生们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能意识到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二)民族音乐文化是高等院校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基础

重视传统音乐的教育是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应该始终以此为宗旨,利用高校的教育平台,努力发挥自己的所能,向学生全面传授民族音乐知识,帮助他们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新时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动态及学习各种类型的民族音乐。然而从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来看,仍然存在着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传播效果不甚理想、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缺乏体系化和地域化特色、以及过多地重视西方音乐教学而缺少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等现象。所以,学生出现了更偏爱西方音乐或流行音乐及忽略民族音乐的现象。因此,高等院校应该以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作为根本,将学习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告诉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粹所在。

三、现阶段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

(一)高等院校的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较多关注音乐理论的教学和技巧的训练,且多数高等院校中也只有音乐专业的学生才能够有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机会,这就致使多数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了解甚少。长此以往,难以全面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培养和传承。所以,应该努力改变现状,利用高校中所开设的各类艺术公选课程,向各专业的学生去教授我们的民族音乐,这样既能重视各专业学生的均衡发展,也能帮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民族音乐。

(二)高等院校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各种新音乐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高校学生作为青年力量的主体,普遍喜欢这些具有着时代特点的流行音乐,而较少地去关注民族音乐。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民族音乐的学习既枯燥又乏味,因此对其毫无兴趣,更有人甚至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是真正的民族音乐,这些原因无疑会给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音乐教学中贯穿民族音乐文化

人类的行为举止,都受思想观念所主导。若想实现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需要音乐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始终将民族音乐文化贯穿在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发挥导师的领导作用,向学生强调民族音乐文化存在及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引导高等院校学生正确的看待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再次,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突显出民族音乐地域文化的特色,以此拉近与新时期学生的距离,使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到民族音乐的教学实践中去,喜欢上我们的中国特色音乐。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音乐工作者们以此作为毕生奋斗的终极目标去坚持不懈地实践才能实现[3]。

(二)加强对音乐教学课程设置的优化,突出民族音乐文化

高等院校民族音乐的教学脱离不开音乐教学课程的设置。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只是被动地接受课程内容,并没有机会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对音乐教学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突出民族音乐重要性的同时,也能够加强教学实践课的比例。利用高校学生地域大、民族广的优势,让他们站在讲台上去表演或讲授本地区的民族音乐,做到相互感染和相互学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尽可能多地去学习和了解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文化,也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变为以学生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主讲者,以多形式、多内容的方式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特色的音乐教学活动

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特色化音乐教学活动,以此有效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如邀请民间艺人走入高校课堂,让这些民间艺人以亲身示范的方式来拉近学生们与传统音乐的距离,让他们在课堂上直观地去感受真实地民间艺术;也可以在教学之余举办多场民族音乐会,让学生们能够学有所用,把自己所喜欢或所掌握的民族音乐向更多地人来进行展演。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不会让学生感到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枯燥,也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总之,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传授民族音乐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性。然而,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不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还应该去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珊.普通院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j].当代音乐,(18):22-23.

[2]刘显波.高校多元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分析[j].当代音乐,(01):23-24,26.

[3]曹红英.关于中华民族音乐推广与普及的思考[j].当代音乐,2017(01):43-44.

作者:佟鑫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

篇10:民族音乐传承与展望研究论文

民族音乐传承与展望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刘三姐”为例,在概述广西民族音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刘三姐”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探讨了广西民族音乐传承与展望,旨在说明传承广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以期为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西;民族音乐;传承与展望;刘三姐

一、概述广西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

(一)广西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广西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民歌是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之一,每首歌曲都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刘三姐是广西民族音乐的代表性人物,刘三姐歌谣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二)广西民族音乐的现实问题

当前,广西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方面。从广西民族音乐的现实问题上看,一直以来,民族音乐主要有世代传承、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等传承方式,其传承方式与民族音乐的实际内容分不开,多半在旧社会非常艰苦的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民族音乐,压抑的情绪较多,孩子们已经在古老的民族音乐中找不到共鸣了。另外,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很多原始的劳动方式被现代化的机器所取代,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很多音乐种类正在慢慢消失。

二、“刘三姐”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分析

(一)注重体现民族性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注重体现民族性是“刘三姐”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之一。《刘三姐》是根据广西彩绸剧目、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原著改编而来,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主要的.故事情节都穿插着广西当地的民歌,注重体现民族性,有民族歌曲的影子,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家喻户晓在每一个细节处都有所体现民族风格,承载着壮族民族歌曲的“传承使命”。

(二)表演形式生活化

贴近少数民族老百姓现实的生活和生产场景,表演形式生活化是“刘三姐”民族音乐风格的又一特点。《刘三姐》以“歌曲”为主线贯穿整个故事情节,在民众的口头传播中都会被赋予尊贵的地位,“山歌对唱”使表演形式生活化,包括与众乡亲的对歌与三个秀才的对歌,鼓乐声声,山歌悠扬,站在一起亲亲热热地唱起山歌来,不乏生活情趣和生活色彩,表演形式生活化毫无保留地被展现了出来。

(三)民族韵味艺术性

广西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民族音乐圣地,“刘三姐”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还表现在民族韵味艺术性方面。广西歌舞剧的里程碑《刘三姐》为代表,对民族歌曲的演绎,独具韵味,一经上演便受到了全国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还在于它描写出壮族百姓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生活场景,为广西歌舞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展现出壮族百姓积极乐观、韵味十足的艺术气息,因此,探索广西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势在必行。

三、广西民族音乐传承与展望

(一)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音乐人才

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音乐人才是广西民族音乐传承的关键。要真正在高校中很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才能发挥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为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奠定基础。如把“刘三姐”民族音乐引入到《视唱练耳》课程中,在钢琴课程、声乐课程、作曲课程、合唱课程中,增加“刘三姐”民族音乐内容,使“刘三姐”民族音乐以高度的综合性和自由化的表现形式,为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结合社会活动,发展民族音乐

为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需求,结合社会活动,发展民族音乐对广西民族音乐传承至关重要。近年来,广西国际民歌节已经成为广西的一个标志性活动,结合社会活动发展民族音乐,是广西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必经之路。以“刘三姐”民族音乐为例,在广西本土歌舞剧的音乐创作社会活动中,直接运用“刘三姐”民歌歌曲进行加工改编,通过开展音乐活动为广西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有利于展现广西本土的民族文化,唤醒人们保护和扶助民族音乐的意识。

四、结语

总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广西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中,我们应基于广西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汲取“刘三姐”民族音乐发展的成功经验,从高校教学和社会支持两个方面,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音乐人才,另一方面,结合社会活动,发展民族音乐,积极探索广西民族音乐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玉兰.试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大舞台,(03).

[2]贾单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j].戏剧之家,2016(02).

篇11: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论文

摘要: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这使我国的民族音乐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想要真正的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就必须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为主题,首先分析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的关系,其次探讨优化学校对于民族音乐继承的建议,以期通过探讨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更好继承民族优良音乐文化,创新传统的民族音乐。

篇12: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论文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艺术、是反映人类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类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对事物的思想情感。音乐不但可以感染人,同样也会影响人,一直以来,音乐在人类的生活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元素。中国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民族音乐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应当树立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观念,真正地学习和了解民族音乐的作用,不但要传承下去,还要让世界知道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一、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的关系

学校音乐教育是继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方法,学习音乐,应以传统的民族音乐为基础的教学资源,想要继承传统的民族音乐,就要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民族音乐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美的乐章。注重学生的培养,掌握民族音乐特点的准确性,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可以领悟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背景,重视民族音乐,并继承民族音乐的内涵,使学生能够时刻关注民族音乐中包含的.文化渊源,文化底蕴,使学生能体会其中包含的民族情感、民族文化。

二、优化学校对于民族音乐继承建议

(一)以学校为载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民族音乐

近几年,人们通过学习对民族音乐进行认识和了解,加强了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并在传承民族音乐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想要把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那就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真正的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和历史,感受正能量的传播。只要做到这些,学生就会对民族音乐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起着很大的作用。学校还可以对音乐教材进行改编,把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西方的民族和流行音乐加进去,将学习中华民族音乐为重点,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音乐当中感受中华民族音乐的伟大和魅力,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1]。学校的音乐教育作为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应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创新和突出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强调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打造一个健康和稳定的学习环境

学校在对民族音乐教授的过程中,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在编制教材时,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音乐教材,比如,民族乐器、地方戏曲、民族舞蹈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懂得民族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责任感。但是,在民族音乐教材编写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将传承包含在所有教科书的音乐中,应选择与编入教材,浓郁的民族风格的音乐,而且还应该与实际相结合,加入时代气息,民族音乐教材才能多元化,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发展环境,使之能爱上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2]。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焦虑心理,这也给学校发展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题,想要提高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社会,以避免商业化和利益化的事物走进教室,引导学生好的学习发展方向。在学习民族音乐中,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有趣的音乐学习氛围,和相应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比赛,民族音乐之间的交流等手段,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民族音乐氛围,展示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之间有良好的音乐交流互动,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民族音乐环境,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三)推动民族音乐发展,加强民族音乐凝聚力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当代音乐最显著的特征,音乐教育是一种文化载体,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让其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协调,这样才能实现传承民族音乐。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音乐的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文化的一种热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树立对民族音乐的意识,增强归属感及民族认同意识。随着音乐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类思想的文化形态,这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3]。

三、结语

接受知识传播,传承民族文化最广泛的群体就是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最重要的使命,学校是传播文化最初的基地,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欣赏民族音乐的魅力,更大的促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的学习积极地去探索、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音乐,以掌握各种民族音乐知识,推动世界音乐文化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相互促进,尽快实现中华民族音乐全面繁荣。

参考文献:

[1]黄玲.传承中的思考―――以《蝴蝶歌》为例论学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j].贺州学院学报,,02.

[2]张应华,许启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高校教育传承概说及其问题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01.

[3]苏世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运用[j].大众文艺,,10.

篇13:潮州民间音乐在校园中传承的现状与分析

潮州民间音乐在校园中传承的现状与分析

潮州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现行音乐教育远离乡土传统的滋养,课堂教学缺少特色和活动,学生对本地区的音乐文化特色了解甚少.为了寻找潮州民间音乐文化在校因中传承的方法,笔者随机在潮州市现辖的.两县两区舍抽出二十一所小学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生和小学教师中分别进行了两次有关潮州民间音乐在小学中传承现状的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作 者:杨清雪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广东,潮州,521000 刊 名: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潮州民间音乐   校园中传承   现状   分析  

篇14: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前言

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然而当前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实现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当前武术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1在教学中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意义

1.1促进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

我国传统武术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其文化底蕴十分浑厚,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也是众多的,例如传统哲学、东方美学以及传统军事思想等内容,换而言之,从传统武术文化中既可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共性同时也体现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武术以一种运动的形式将民族文化的特色精神充分的凸显出来,这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民族精神作为基石,这也是民族发展的核心以及灵魂。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来说,弘扬民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中西方文化较量的制胜利器,在武术教学中传承传统武术文化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推动我国的发展。

1.2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

传统武术文化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武术文化本身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体现,它的育德功能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民族价值观上,例如尊师重教、谦爱仁义、自强不息等观念。武术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更多的是在这种武术技术中所蕴含的深厚精神,这是传统武术文化一直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得以延续与生存的基础,习武不仅仅是学习武术技巧,更多的学会其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在传统武术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自身的道德素养。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在教学中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也是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提升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促进其自身全面得到发展。

1.3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在传统武术文化中一直讲究练养结合,这也是传统武术有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一大显著特点,传统武术在锻炼机体体质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自身养生的调息,武术动作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的哲学思想,这种太极精神便是传统武术文化所蕴含的一大特色。学习传统武术既要求从容不迫、坦然自若也要求精神集中,这对于缓解焦虑忧愁十分有益,同时能够锻炼人体大脑皮层的机能,降低神经系统的紧张性,从而有效预防精神引发的心理疾病。就目前的大学生而言,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武术教学中传承武术文化,让其感受传统武学中的天人合一的太极思想,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自信、乐观以及阔达的优秀心理品质。

2在武术教学中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问题

2.1武术和武术文化的传承相脱离

武术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前高校神话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无数传播的核心是文化的传承,如果在教学中单纯只注重武术基本技术动作的传授,而忽视其文化精髓的传承便像无源之水,无法凸显武学教育的意义,也无法体现武学的价值。对于当前高校在武术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武术与文化传承相脱离的问题,过多的是注重其历史性,而没有真正的将其文化性凸显出来,例如一提到武术文化,多数学生便想到的是戚继光的武艺高超、霍元甲迷踪拳得厉害或是张三丰太极拳的变幻等,却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古代武术先贤对于推动武术进步以及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等精神。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必须融入武术文化性方能实现真正的传承。

2.2传统武术教学内容缺失

我国传统武术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在如今形成了竞技武术以及传统武术两大体系,经济无数作为一种体育竞技的武术,本身是没有传承的问题的,应当传承的应该是传统武术文化,但是在当前高校的武术教育中,过多的是以竞技武术为主,例如在当前高校的武术教材中,其主要内容是初级长拳、初级棍、24式太极拳等内容,却没有八卦掌、通背拳等优秀的传统武术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所反映的是当前武术教学对于传统武术的重视显得不够重视,这也是当前高校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无法有效实现的一个主要因素。高校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如果在教学中不去渗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忽视传统武术的教学,势必将无法达到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目标。

2.3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

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贴合实际的教学方式,虽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了显著的改善与提升,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武术教学中,依然存在部分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落后的问题,这也是阻碍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一大因素。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创造性的动力,如果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只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武术教学,会让武术教学枯燥乏味,必然使得学生在学习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兴趣低下,束缚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另外,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很好的实现有效传承,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热爱传统武术文化。

篇15: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3.1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性传承

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要在教学中加强其文化性的传承与创新,不能仅仅是局限在武术套路或是动作技巧的传授上,还要放眼教学实际,根据武术教学特有的特征积极的融入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性特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积极探索传统武术文化的文化精神,培养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精神,健全自身人格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因而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不同的传统武术文化,在不同的武术技巧传授的过程中,积极讲解不同招式不同武术蕴含的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对武术文化精神的领悟。

3.2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

为了在武术教学中有效实现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首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出充满传统武术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对传统武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强烈的传统武术文化氛围熏陶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专门开展相关的传统武术文化的主题教育,组织学生观看《霍元甲》、《少林寺》等具有传统武术文化特色的电影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还要勇于创新教材内容,在现有武术教学内容基础上,融入更多的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拳法的时候,引入太极拳等传统武术拳法的素材,将传统武术有机的进行结合,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3.3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传播者,其自身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有效性,因而加强教师自身的武术专业素养培养是尤为必要的。首先对教师自身而言,教师自身的形象以及武术文化造诣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涉猎更多的传统武术知识,增加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视野,进而在教学中更好的向学生传播传统武术文化。其次,学校也可以对相关武术教师进行再培养,为其提供更多的武术文化交流平台,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的推动高校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4结束语

总之,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在当今时有着重要的意义的,为了更好的在实际教学中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就要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的灌输,摒弃落后的教学手段,勇于探索和创新教材,只有从多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推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才能促进学生和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传统武术传承研究评述[j].搏击·武术科学,2015,(4):34-36.

[2]陈龙,刘秀平.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0,(8):70-71.

[3]张宝瑞.浅议当今社会武术文化的传承情况[j].才智,2014,(35):317-317.

[4]徐潇.高校武术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j].体育时空,2015,(1):34-34.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