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建设中国政治论文(精选11篇)-九游会网址j9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论经济建设中国政治论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网友“卡内贡努”向本站投稿了11篇与“论经济建设中国政治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论经济建设中国政治论文
论经济建设中国政治论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初步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与艰辛的发展过程,其内涵丰富多彩,并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说,建设美丽中国,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美离不开物质基础。一定的美丽,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美是一种感人的形象,是真与善的升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许多事实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即便自然环境很好,如果社会经济建设搞不好,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广大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要啥没啥,人们成天为生存而发愁,社会也不得安宁,这样的国家就谈不上美丽。
当然,这样讲也并非是说,一个国家只要经济上去了,国家就一定美丽了,事情也不是那样简单。国家是一个整体,其美丽与否,是由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综合而成的。只有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形成有效的整体,社会才会富有活力,才能给人以美感。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塑造美的人格。
世界上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人创造的,所以,人才是最可宝贵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这也就是说,人是关键。而人的价值又决定于其自身素质。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过:“充实之谓美”。“充实”之所以能给人以美,就在于它成为做人的基础,并且通过基础与精神情感的'融合,转化为一种理性与德性,成为人的行动的指针,这就更为可贵。所以,建设美丽中国,一定要把塑造美的人格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人格是构成人的本质的比较稳定因素的综合体现。一个具有美的人格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积极向上、爱憎分明、不卑不亢,自觉按照自己的人格要求做人行事。
美丽是事物本质的一种标志,有人把“美丽”与“漂亮”说成是一回事,这是不对的。一般说来,“漂亮”侧重于事物的外在形象,而“美丽”则是事物的内在气质;而且,从时间上来说,“漂亮”容易短暂,花开能有几日红?而美丽则可长久得多。例如以一个人来说,处于青年时期,长相又不错,当然会给人一种漂亮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漂亮”就会渐渐失去;而如果这个人在青年时代就好学上进,不断充实自己,则会诚于内而形于外,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中年甚至老年,都会给人一种美感。可见,从时间上说,漂亮容易短暂,而美丽则比较长久。做人不仅要注意漂亮,更要追求美丽。
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当然离不开法治的作用。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法制与制度建设的作用,推动社会更好前进。
三、坚持和谐发展。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
和谐体现事物发展的平衡、协调、容纳,和而不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列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将为实现当代人利益永续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留下更好的发展空间。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人只有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自然看成亲密的伙伴,友好相处,人与自然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国强民富、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如此美丽的中国,当然更可爱!
篇2:中国政治论文
中国政治论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初步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与艰辛的发展过程,其内涵丰富多彩,并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说,建设美丽中国,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美离不开物质基础。一定的美丽,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美是一种感人的形象,是真与善的升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许多事实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即便自然环境很好,如果社会经济建设搞不好,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广大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要啥没啥,人们成天为生存而发愁,社会也不得安宁,这样的国家就谈不上美丽。
当然,这样讲也并非是说,一个国家只要经济上去了,国家就一定美丽了,事情也不是那样简单。国家是一个整体,其美丽与否,是由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综合而成的。只有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形成有效的整体,社会才会富有活力,才能给人以美感。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塑造美的人格。
世界上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人创造的,所以,人才是最可宝贵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这也就是说,人是关键。而人的价值又决定于其自身素质。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过:“充实之谓美”。“充实”之所以能给人以美,就在于它成为做人的基础,并且通过基础与精神情感的融合,转化为一种理性与德性,成为人的行动的指针,这就更为可贵。所以,建设美丽中国,一定要把塑造美的人格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人格是构成人的本质的比较稳定因素的综合体现。一个具有美的人格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积极向上、爱憎分明、不卑不亢,自觉按照自己的人格要求做人行事。
美丽是事物本质的一种标志,有人把“美丽”与“漂亮”说成是一回事,这是不对的。一般说来,“漂亮”侧重于事物的外在形象,而“美丽”则是事物的'内在气质;而且,从时间上来说,“漂亮”容易短暂,花开能有几日红?而美丽则可长久得多。例如以一个人来说,处于青年时期,长相又不错,当然会给人一种漂亮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漂亮”就会渐渐失去;而如果这个人在青年时代就好学上进,不断充实自己,则会诚于内而形于外,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中年甚至老年,都会给人一种美感。可见,从时间上说,漂亮容易短暂,而美丽则比较长久。做人不仅要注意漂亮,更要追求美丽。
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当然离不开法治的作用。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法制与制度建设的作用,推动社会更好前进。
三、坚持和谐发展。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
和谐体现事物发展的平衡、协调、容纳,和而不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列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将为实现当代人利益永续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留下更好的发展空间。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人只有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自然看成亲密的伙伴,友好相处,人与自然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国强民富、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如此美丽的中国,当然更可爱!
篇3:论政协工作与经济建设
论政协工作与经济建设
论政协工作与经济建设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路线、方针服务的。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中心,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政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各级政协组织、全体委员和各界人士,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做到与党委、政府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宏观上广泛建言立论,微观上多办实事,真正使人民政协的诸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必须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在整个初级阶段,我们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政协组织也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在思想上始终把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作为政协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工作作风上更加转变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工作内容上更加贴紧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切实把研究解决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政协服务经济建设的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政协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树立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保持勤奋工作、勇于开拓、争创一流的高昂的斗志,才会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也只有树立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克服那种认为政协工作弹性大、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同时,每一位政协委员都要把社会荣誉与社会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认识担任政协委员既是一种社会荣誉,更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必须在履行政协职能中奏响经济建设主旋律 人民政协能不能给党委政府领导出好主意当好参谋,是衡量政协发挥职能作用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首先,要协助党政领导做好重大问题的决策。政协组织不是权力机关,没有硬性任务,相对比较超脱,视野开阔,能客观地发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有新意的意见建议,因此要坚持“协商与献计相结合,监督与帮忙相结合”的原则,共商国是,做到“寓中心工作于履行职能之中”。在制定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措施方面,有选择、有重点的确定题目,运用各种形式,加大协商力度。协商中,要善于从全局和政策导向上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使意见建议进入党政领导决策圈。其次,强化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目前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需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要注意把民主监督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抓住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视察、调查、撰写提案,履行监督职能。特别是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监督方式,加大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力度,对政府部门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帮助和促进他们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把生产和工作搞上去。再次,大力拓宽参证议政领域。经济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前新旧体制转换、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凸现出来的情况下,有许多领域的`工作有待我们去开拓。政协要发挥好各专门委员会及其各界别委员联络组的基础作用,形成既有委员广泛参与,又有专委会重点活动上下贯通的政协工作格局,调动全体委员参政议政和专委会工作的积极性,在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运用各种形式开展献计献策活动。 必须在服务经济建设中选好突破点 政协工作也要讲质量和效益。质量的高低,效益的好坏,体现在参政议政水平和意见建议进入党政决策多少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因此,要在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上花气力、下功夫,把调查研究作为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的突破点,切实抓好。一是围绕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如可以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名牌战略、科技兴市、旅游资源开发、土地资源保护、治理环境污染、生态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立论,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围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干部廉政勤政、禁毒戒毒、社会治安等问题,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政协可以在这些方面多做文章,起到智囊团的作用。三是围绕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展调研。以**为例,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除了受大气候宏观经济背景和市场相对过剩的直接影响外,多年来经济运行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企业改制与技术改造,产品与市场、国有与非公有经济、投资环境等矛盾、问题,突出的反映和暴露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党政部门需要攻克的难点也是政协需要探讨的课题,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加以研究,帮助党政部门解决问题。在调研中,要立足实施精品战略,注重调研的实效性;要贴近工作大局,提高调研的准确性;要“对症下药”,加强调研的针对性。在具体操作中,还应把握好几问题。第一,选好角度。要区分哪些事情政协可以为主去做,哪些事情政协应当配合去做,把已经看准的又能够做好的事情先做起来,先易后难,逐步展开。第二,高质量选题。选题是干出实绩的关键,站位要高,视野要开阔,了解全局,抓住重点,谋篇布局。所选题目要反复推敲,细化方案,优化措施,同时要有规划,近安排远打算。第三,议政要把握时机。议政要积极主动,自觉进入角色,不打被动仗,放“马后炮”,尽可能做到预见在先,所提供的参谋成果有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第四,注意团结协作。调研中,市、县政协上下要协调联动,并加强与有关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协作,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形成合力,增强调研效果。 必须在适应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中开拓思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发展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从国情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个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如果改革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因此,新形势新阶段,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薄,起点低,经济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在目前又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这些都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政协组织理应把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主旋律。为此,在参政议政的形式和途径上要有所突破。这就需要参加政协的各个党派、人民团体和经济科技界的人士,广泛地团结自己所联系的专家、学者,同他们一起,围绕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展专题研究和论证,并把研究成果通过参政议政的途径,及时反馈到党政领导部门,为他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样,既扩大了参政议政的途径,又把参政议政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篇4:论政协工作与经济建设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路线、方针服务的。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中心,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政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各级政协组织、全体委员和各界人士,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做到与党委、政府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宏观上广泛建言立论,微观上多办实事,真正使人民政协的诸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必须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在整个初级阶段,我们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政协组织也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在思想上始终把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作为政协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工作作风上更加转变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工作内容上更加贴紧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切实把研究解决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政协服务经济建设的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政协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树立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保持勤奋工作、勇于开拓、争创一流的高昂的斗志,才会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也只有树立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克服那种认为政协工作弹性大、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同时,每一位政协委员都要把社会荣誉与社会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认识担任政协委员既是一种社会荣誉,更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必须在履行政协职能中奏响经济建设主旋律
人民政协能不能给党委政府领导出好主意当好参谋,是衡量政协发挥职能作用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首先,要协助党政领导做好重大问题的决策。政协组织不是权力机关,没有硬性任务,相对比较超脱,视野开阔,能客观地发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有新意的意见建议,因此要坚持“协商与献计相结合,监督与帮忙相结合”的原则,共商国是,做到“寓中心工作于履行职能之中”。在制定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措施方面,有选择、有重点的确定题目,运用各种形式,加大协商力度。协商中,要善于从全局和政策导向上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使意见建议进入党政领导决策圈。其次,强化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目前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需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要注意把民主监督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抓住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视察、调查、撰写提案,履行监督职能。特别是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监督方式,加大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力度,对政府部门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帮助和促进他们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把生产和工作搞上去。再次,大力拓宽参证议政领域。经济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前新旧体制转换、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凸现出来的情况下,有许多领域的工作有待我们去开拓。政协要发挥好各专门委员会及其各界别委员联络组的基础作用,形成既有委员广泛参与,又有专委会重点活动上下贯通的政协工作格局,调动全体委员参政议政和专委会工作的积极性,在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运用各种形式开展献计献策活动。
必须在服务经济建设中选好突破点
政协工作也要讲质量和效益。质量的高低,效益的好坏,体现在参政议政水平和意见建议进入党政决策多少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因此,要在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上花气力、下功夫,把调查研究作为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的突破点,切实抓好。一是围绕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如可以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名牌战略、科技兴市、旅游资源开发、土地资源保护、治理环境污染、生态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立论,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围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干部廉政勤政、禁毒戒毒、社会治安等问题,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政协可以在这些方面多做文章,起到智囊团的作用。三是围绕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展调研。以**为例,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除了受大气候宏观经济背景和市场相对过剩的直接影响外,多年来经济运行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企业改制与技术改造,产品与市场、国有与非公有经济、投资环境等矛盾、问题,突出的反映和暴露出来
篇5:论政协工作与经济建设
。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党政部门需要攻克的难点也是政协需要探讨的课题,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加以研究,帮助党政部门解决问题。在调研中,要立足实施精品战略,注重调研的实效性;要贴近工作大局,提高调研的准确性;要“对症下药”,加强调研的针对性。在具体操作中,还应把握好几问题。第一,选好角度。要区分哪些事情政协可以为主去做,哪些事情政协应当配合去做,把已经看准的又能够做好的事情先做起来,先易后难,逐步展开。第二,高质量选题。选题是干出实绩的关键,站位要高,视野要开阔,了解全局,抓住重点,谋篇布局。所选题目要反复推敲,细化方案,优化措施,同时要有规划,近安排远打算。第三,议政要把握时机。议政要积极主动,自觉进入角色,不打被动仗,放“马后炮”,尽可能做到预见在先,所提供的参谋成果有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第四,注意团结协作。调研中,市、县政协上下要协调联动,并加强与有关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协作,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形成合力,增强调研效果。
必须在适应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中开拓思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发展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从国情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个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如果改革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因此,新形势新阶段,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薄,起点低,经济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在目前又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这些都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政协组织理应把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主旋律。为此,在参政议政的形式和途径上要有所突破。这就需要参加政协的各个党派、人民团体和经济科技界的人士,广泛地团结自己所联系的专家、学者,同他们一起,围绕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展专题研究和论证,并把研究成果通过参政议政的途径,及时反馈到党政领导部门,为他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样,既扩大了参政议政的途径,又把参政议政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篇6:[政治论文]“四读二论”教学法
[政治论文]“四读二论”教学法
新编思想政治从基本的事实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教育性,以政治方向带动思想品德教育,以“知”导“行”,为行为养成服务,并努力反映时代特点,接近学生实际,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民乐县洪水中学岳淬川老师采取“四读二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1.读课题
课题是全课的知识概括,也是每一课最简要最突出的`中心和线索,它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展示了课文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
如第一课课题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课题开宗明义点明了本课的核心内容,由此而引发一连串问题:什么是祖国利益?祖国利益为什么高于一切?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有什么关系?通过读课题,使学生抓住要害,展开思维,引起学习的兴趣。再如第五课《公民要自觉遵守纪律》,课题总括了本课三方面的问题:什么是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怎样遵守纪律?尤其重点突出了行为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通过读课题,使学生先入为主,形成强烈的印象,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行为的落实。
2.读框题、读标题
框题、标题是同一课题之下分属不同知识要素和培养目标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线索、提纲,犹如一棵树,课题是主干,框题、标题是分枝,读框题、标题可理清同一知识体系中的不同侧面、不同要求的知识要素间内在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如第四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分三节六个框题十二个小标题,这些框题与标题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树”:
3.读课文
阅读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要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理解道理,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他们认真读好教科书,一般可分三步去进行具体指导。
首先依据自学提纲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带问题通读,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初步地整体了解,掌握总体框架。
其次指导学生依据题纲细读,讨论分析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找出提纲中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有关知识内容。
最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精读,或圈字、或加点、或画横线、或加框,对重点句段以及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阅读、重点记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在第二课第一节教学中,先出示提纲,结合读框题、标题让学生通读,把握基本框架,再细读从中国近现代史归纳,认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然后重点读结论,这样通过反复读,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4.读插图
充分利用插图,结合课文阅读,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课文主题,增强阅读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5.讨论材料
充分利用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带着求知、解惑的渴望去思考探讨,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接受教育。
6.讨论自我
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讨论,让学生自我教育,找到自己的位置,把内心的教育体验化为实际行动,把知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篇7:论新形势下超限队伍思想政治论文
论新形势下超限队伍思想政治论文
1、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一是要把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方向性,所以说,用典型的实例教育人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及时澄清执法人员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认识、防微杜渐的可行方法。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城管系统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系统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二是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首先理论教育要实在、管用,使队员听得进、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其次要把解决城管执法人员的实际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为其办实事、办好事,以解决城管执法人员的后顾之忧。第三要了解队员情绪,关心队员疾苦,从他们最关心的具体事情抓起,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人、体贴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三是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必要的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有益活动,不仅能活跃工作气氛、增强凝聚力,而且能教育人、鼓舞人、激发人蓬勃向上的精神。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执法人员的心中,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塑造了城管系统的良好形象;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只有及时适应各种新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起到“生命线”的作用,进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此外,还要注意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美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增强实际说服力。
2、具体的工作
2.1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路政执法作为交通行执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责权限赋予其“纪律部队”的光辉形象,一切均以军事化管理贯穿队伍建设的始终,以确保政令畅通、严谨规范。近两年来,新郑市路政大队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可喜变化,队员们通过日常培训及定期考核,均已具备基础的纪律意识和制度观念,但虽然如此,却并未形成群体意识和强烈意识,因此仍时常出现个别队员工作消极怠工的现象,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路政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在大力倡导“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今天,改进和提升工作质量应首先从这里抓起,首先应相应建立科学、规范、有效、便于操作的考评机制,在制定实施《扣分考评细则》的基础上,同时制定实施与之相配套的监察、督察制度,按月汇总上报并予以通报,改变过去将制度条令挂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难以落实在行动上的形式主义,彻底扭转目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此外,我们还必须定期组织全体队员学习各项制度条令和勤务规定,要求做到言行举止整齐划一、规范严格。
2.2深入细致地抓好政治思想教育是永保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身处改革改制之年,各人心中难免有着种种不同的想法,有些是有利的、正面的,有些则是不利的、负面的,如何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保障路政部门强有力的战斗力是极其重要的!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年加大,路政管理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历史的挑战,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从事路政工作是十分光荣的,但它同样又是纷繁复杂和辛劳苦闷的。我们有许多队员当初是带着满腔豪情和无限热诚走进路政的,在经历了现实的磨砺后,也因着种种负面因素而消磨斗志、失去了光芒,可以说毫无生气可言。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路政执法工作的行业优势和未来趋势,这是政治思想工作的薄弱环节,同样亦是我们“三个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目的只有一条,就是使所有路政队员都能充满对路政执法工作的强烈归属感,能做一行爱一行,能够自觉地从内心做到“忠于职守、勤政敬业”。
2.3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专业培训是全面提升队伍综合业务素质的必要手段。虽然外业工作不直接参与业务培训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但却负有外业业务操作监管、督导之实,因此,努力提升路政队员的一线办案能力、综合执法水平则成为考核外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今年是治超攻坚年,我们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仍然会很多,并且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对广大路政队员的业务素质是一个新的考验。在治超过程中,不仅要求路政队员对当事人做到讲明政策、程序到位、索赔不漏、有理有节,因此,面对超限治理这一敏感业务以及新时期外业工作的新要求,我们除了自加压力,全面加强各种案例业务的演练操作和条例法规的深加熟练外,还要定期组织学习、吸取养分,以扩大知识面、改进工作不足,为强化业务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3、结束语
以上几项工作就是我们路政执法日常工作必须做足做实的必备功课,也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长期抓下去的几个关键环节。总之,执法队伍的形象,是路政的基础,对路政的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锻造一支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高素质路政执法队伍因此这些工作需要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对症下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见微知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凝聚人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篇8:[政治论文]“四读二论”教学法
新编思想政治从基本的事实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突出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性,以政治方向带动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知”导“行”,为行为养成服务,并努力反映时代特点,接近学生实际,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民乐县洪水中学岳淬川老师采取“四读二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1.读课题
课题是全课的知识概括,也是每一课最简要最突出的中心和线索,它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展示了课文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
如第一课课题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课题开宗明义点明了本课的核心内容,由此而引发一连串问题:什么是祖国利益?祖国利益为什么高于一切?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有什么关系?通过读课题,使学生抓住要害,展开思维,引起学习的兴趣。再如第五课《公民要自觉遵守纪律》,课题总括了本课三方面的问题:什么是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怎样遵守纪律?尤其重点突出了行为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通过读课题,使学生先入为主,形成强烈的印象,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行为的落实。
2.读框题、读标题
框题、标题是同一课题之下分属不同知识要素和培养目标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线索、提纲,犹如一棵树,课题是主干,框题、标题是分枝,读框题、标题可理清同一知识体系中的不同侧面、不同要求的知识要素间内在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如第四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分三节六个框题十二个小标题,这些框题与标题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树”:
3.读课文
阅读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要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理解道理,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他们认真读好教科书,一般可分三步去进行具体指导。
首先依据自学提纲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带问题通读,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初步地整体了解,掌握总体框架。
其次指导学生依据题纲细读,讨论分析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找出提纲中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有关知识内容。
最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精读,或圈字、或加点、或画横线、或加框,对重点句段以及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阅读、重点记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在第二课第一节教学中,先出示提纲,结合读框题、标题让学生通读,把握基本框架,再细读从中国近现代史归纳,认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然后重点读结论,这样通过反复读,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4.读插图
充分利用插图,结合课文阅读,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课文主题,增强阅读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5.讨论材料
充分利用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带着求知、解惑的渴望去思考探讨,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接受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6.讨论自我
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讨论,让学生自我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找到自己的位置,把内心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体验化为实际行动,把知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篇9:论科学宣传与经济建设的协同
论科学宣传与经济建设的协同
科学宣传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途径,它只有与经济建设相互协同,才能更有成效.科学宣传与经济建设的相互作用是两者协同的内在依据,两者的.协同必须遵循目标协同、功能协同和结构协同等方法论原则.
作 者:吴雪娟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法学院 刊 名:系统辩证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ystemic dialectics 年,卷(期): 10(4) 分类号:n03 o415.2 关键词:科学宣传 经济建设 协同 方法论原则篇10:论中国读后感
终于到它了,又是一本拖拖拉拉看了很久的书。第一时间就买到手,但在书柜里放了好几年,直到最近才开动。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突然想反思一下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基辛格博士是学我们这个专业必须了解的人物,他的著作《大外交》是专业基础和启蒙读物,冲着他的大名就能保证这本书的质量,意外的还有中文翻译的水平,很多作者要表达的潜在意思也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像基辛格博士这种老狐狸,很多话怎么可能说得那么直白,这才是翻译的难点。
感受很多,一时半会儿还需要消化,简单地列列初步看法吧:1、可以作为现代中国外交史的基础读物,比国内大部分教材编得好得多,思路也清晰地多;2、前面对中国历史的描写其实是为了向西方人介绍一个大的哲学背景,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国在这个方面的思路渊源,了解历史是研究现实的必要基础;3、从我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看,作者对中国很多外交事件背后动因的分析即使不中,也不远矣,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历史地位和水平,不知道当年乔治·凯南写八千字电报时候的身份是不是“苏联人民的老朋友”,希望我们也能多一些“美国人民的老朋友”和“俄罗斯人民的老朋友”;4、1972年中美建交以后的关系史竟然可以神奇地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几个流派对应上,从开始双方基于共同利益走到一起(传统现实主义),再到冷战后美国希望通过全方位接触实现引导中国(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再到后来“双方都有可能把自己推入自我实现的预言”(511页,建构主义),也许从理论演进的角度不仅仅是巧合;5、作者在完成这本著作,并于底前译出中文版,不知道时间上是不是一种巧合还是刻意安排,总觉得书里的基调是讲话给两边听;6、作者在最后大有深意地以“克劳备忘录”结尾,似乎是有什么预感,给本书埋下了悲观主义的研判色彩,相对于大家比较熟悉的“修昔底德陷阱”,克劳备忘录的预言更加具有主观成分,比如“一国针对邻国的野心一般不公开宣示,因此不宣示自己的野心,甚至向所有国家表示无限的政治善意,都证明不了该国是否存在不可告人的目的”,一针见血。
中美关系是个大课题,我连一鳞半爪都不敢说了解,想说几句题外话:根据这么多年做国际组织的工作经验,在一个机制中,最难实现同时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就是形成互信,积累善意。这种互信和善意并不代表双方没有分歧,其内涵在于对彼此的立场特别是红线心知肚明,所以也就对一个事情发生以后对方的反应有所预期,如果在预期之内,那么我方应对的反应也基本上也是对方可以猜到的,这应该是一种默契。而这种默契的形成对于双方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仍然可以开展一些合作至关重要,这是一种基于长期磨合形成的脆弱但重要的平衡。某种程度上这应该是国际合作的“潜规则”,即通过不停地沟通(试探)与摩擦(斗争),摸清彼此的底线,并形成心照不宣的政策思路,有点像一战时的堑壕战,双方挖好战壕,等着一轮一轮的你来我往,可以牺牲巨大,但总体上战线变动缓慢,形成对峙,而这种枪林弹雨的对峙,可能才是现有国际关系更真实的状态。这里的战壕,其实就是国际合作中的各种规则或者“潜规则”,不仅仅用来约束彼此,更能够使对方预判你的进攻和防守基线。所以,这样的战争最害怕的就是坦克这种打破战壕的“惊喜”,一旦惊喜出现,只能等待双方再次通过血拼,形成新的平衡。而是否需要主动打破这种平衡,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你有没有坦克;二是有没有像“装甲战”这类配套的战术指导;三是能不能比对手更加能够承受打破平衡所造成的的损失;四是有多大把握在新的平衡形成后居于更有利的地位。
只能言尽于此了。
篇11:论中国读后感
基辛格的《论中国》是写给美国人看的。早几个月前,我就有读一读的意愿,北京培训一回来就在网上买了此书。两个月前一次和老板的交谈,老板提到他准备最近读《论中国》,我也就顺势拿起来读了一遍。
粗看这本书的名字,标题很大,再加上它的大块头,使习惯快餐文化的现代读者容易望而却步。其实基辛格重点还是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中美关系,虽点到了一些秘辛,但总体上说,还是站在战略和文化的高度,来审视中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当然,基于美国的视角是这本书天然的出发点。作为老牌的政治参谋和外交高手,基辛格在这本书里更多的是告诉美国的下一代,曾经的历史,以及为什么要与中国共存,如何共存。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终日被包围在中国人自己的评论里,无论赞美还是谩骂,终究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跳出三界,从别人的文化视角看看自身,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中国的对外策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入骨髓。
1.柔弱与强力
看来,基辛格已经非常了解中国文化,他用了“势”的概念。他把中美之间的差异比喻成中国围棋与国际象棋的区别。中国人讲究谋篇布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西方文化,更多是靠实力和数字说话,吃一个子就是一个子,一切都很清楚。而中国的策略往往很混沌,中国人喜欢把几件看似毫无联系的事情联系起来看,运用一种类似于太极拳法的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大棋局,把上下千年看做是大周期。如果能从这样的高度看问题,有许多令西方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2.借力打力,无中生有
在古代,这叫“以夷制夷”。战后,中国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生存是第一要务。中苏关系不好,可老毛还是邀请赫鲁晓夫回国途中顺访北京,其实双方没有说任何实质性的事情,可就在赫鲁晓夫离开后不久,老毛便开始了炮打金门。让美国人以为是得到苏联支持的,不得不掂量直接干预的后果,结果中国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3.以弱胜强
按照美国人国际象棋的思维,他们是难以事前预判到,中国会出兵朝鲜;也难以预判到,中国人胆敢在乌苏里江,与老大哥苏联干一仗;还难以预判到,中国人敢于用大的牺牲,去狠狠教训刚刚击败美国的越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往往收到奇效。不按常理出牌,是因为中国人的世界观里,有更大的更宏观的“理”。
二、美国代表了值得尊敬的文明
基辛格在书中有一段话,我印象深刻。摘录如下:美国社会永远不应放弃对人的尊严的承诺。美国对事物的判断永远不可能与美国对民主制度的看法分开。有些事件必然会引起美国的反应,即便会损害总体关系也在所不惜。
远的不说,看看美国最近这些年的一些行为,你可以说它是侵略,但细究起来,会发现,它的目的不仅仅是利益,它还是很看中意识形态的,否则无法解释它的行为。当然,你也可以说,传播意识形态也是它的利益。
就像看一个人一样,如果仅仅是唯利是图,你当然会鄙夷。但如果这个人在唯利是图的同时,像传道士一样在坚守什么,在相信什么,在传播什么,尽管他的很多观点你无法认同,但在你的心里,是不是也会生出一些对这个人的好感呢?
三、两种文明共存共生
就像今年夏天我在北京听到近似戏谑的观点,地球上的不同文明来自不同星球,所以差异巨大,水火不容。中美两个文明确实有太多太多的不同点,可它们都大到谁到吃不掉谁。
中美,好像代表着人类成熟文明的两个方向,在根子上具有不同的理念,在一定的时空里,保持并行。让我们看看,最终会怎么样?
殊途同归还是走向毁灭?是一场非常有趣的非常有看点的大戏。嗯,是的,如果站在更高的高度,比如说上帝、真主、释迦摩尼的高度,望茫茫人世间,倒真的只是出戏。
要补充说明的是,貌似在中国这个文明里,普通人要承受的东西,大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这一点,在最近的一篇《从1942说起》就有提到。
相关文章: